福島縣第一核電站(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

福島縣第一核電站

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一般指本詞條

福島縣第一核電站是世界最大的核電站福島核電站的第一站,位於福島工業區,是東京電力公司的第一座核能發電廠,共有六台機組,均為沸水堆。2011年3月12日,受東日本大地震影響,福島縣第一次發生核泄漏。日本內閣官房長官枝野幸男表示第一核電站的1至6號機組將全部永久廢棄。聯合國核監督機構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幹事表示日本福島核電廠的情勢發展“非常嚴重”。日本原子能安全保全院根據國際核事件分級表將福島核事故定為最高級7級。2012年3月26日,東京電力公司首次採用內視鏡,調查後表示高輻射量之下停留8分鐘的話,人就會死亡。

2017年1月31日,日本東京電力公司於1月30日說,在福島第一核電站2號機組安全殼內部發現黑色堆積物,可能是核事故中堆芯熔化的核燃料殘渣,今後東京電力公司將對堆積物進行詳細分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福島第一核電站
  • 外文名稱:ふくしまだいいちげんしりょくはつでんしょ
  • 所屬地區日本福島工業區雙葉郡
  • 反應堆類別:單循環沸水堆
  • 使用燃料:混合氧化物燃料
  • 總發電量:4.7兆千瓦
  • 首座機組運營:1971年
  • 日語原文:福島第一原子力発電所
事件介紹,事態緣由,歷史,危機發展,事故等級,3月15日六級,4月12日七級,調至最高級,核輻射,持續影響,停電計畫,局部危害,採取措施,緊急狀態,請求協助,爆炸時刻,污染地圖,周邊污染,輻射致死,相關信息,正式清理,

事件介紹

福島第一核電站位於北緯37°24'11.75"北,東經140° 58'45.02"東。1號機組於1967年9月動工,1970年11月併網,1971年3月投入商業運行,輸出電功率淨/毛值為439/460兆瓦,負荷因子為49.9%。2號~6號機組分別於1974年7月、1976年3月、1978年10月、1978年4月、1979年10月投入商業運行。
衛星圖片衛星圖片
負荷因子分別為52.8%、61.2%、72.1%、68.5%和69.7%。
福島第一核電站屬於“沸水型”核反應堆,又稱“輕水堆”,它好比一個高20米寬7米的“大鍋爐”,讓核能轉變熱能,再轉變成電能,用於發電。在福島第一核電站的“鍋爐”內安置有燃料元件棒,位於堆芯區。“鍋爐內的水燒開後溫度達到300度,70個大氣壓。鍋爐內上部,水變成水蒸氣利用蒸氣推動渦輪發電機發電。廢氣進入到管道凝結成水後,然後再進入到“鍋爐”。這些水進入到系統的同時還承擔著“核反應”的阻化劑的作用。
機組設備
1號機、2號機和6號機反應堆都是由通用電氣供應,3號機和5號機反應堆改由東芝供應,4號機的反應堆又換為日立製作所供應。通用電氣的機組的建築設計是由電氣聯結分享公司主導,其它機組的建築設計則是由供應商自行負責。鹿島建設承包完成所有相關建造工程。從2010年9月開始,3號機核燃料開始部分使用混合氧化物核燃料(總計32盒MOX燃料組件)。
福島縣第一核電站福島縣第一核電站
1號機的沸水反應堆是於1967年7月建造完工。於1971年3月26日開始正式進行工業發電。原本計畫於2011年3月26日終止運轉。但是,在2011年日本東北地方太平洋近海地震事件中,遭受嚴重損壞。1號機設計能夠抵擋尖峰地表加速度為0.18g(1.74m/s)的地震,其回響譜建立於像1952年克恩縣地震一類的地震。在尖峰地表加速度為0.125g(1.22m/s)長達30秒時間的1978年宮城縣地震之後,所有機組又重新經過嚴格檢驗,但並沒發現反應堆的關鍵零組件遭受任何損壞。

事態緣由

基本的初始情況
2011年3月12日,因為發生芮氏9.0級的特大地震導致福島縣第一和第二核電站發生核泄漏。因此,日本政府緊急決定疏散周圍10公里的居民,截至3月13日,日本政府已經將疏散範圍擴大到20公里。
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1號機組發生爆炸的新聞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1號機組發生爆炸的新聞
原子能安全和保全院在一份聲明中說,受3月11日大地震影響而自動停止運轉的東京電力公司福島第一核電站,1號機組中央控制室的放射線水平已達到正常數值的1000倍。而最新公報說,這一核電站大門附近的放射線量繼續上升,3月12日上午9時10分已經達到正常水平的70倍以上。
這是日本有關部門首次確認有核電站的放射性物質泄漏到外部。日本福島縣東京電力公司所屬第一和第二核電站周邊的雙葉町、大熊町、富岡町的全部居民3月12日上午開始到劃定的危險區域之外避難,總計約兩萬人。
為了防止安放核反應堆的容器內氣壓升高,導致容器無法承受壓力而破損,原子能安全和保全院已下令東京電力公司將福島第一核電站的1號和2號機組反應堆容器內的蒸汽釋放到外部。
3月15日晨,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2號機組發生爆炸壓力控制池受損。據日本NHK電視台報導,目前,當天風向朝北,風從太平洋吹向日本內陸,估計對日本影響較為嚴重。
東京電力公司16日上午說,16日5點45分(台北時間4點45分)福島第一核電站當天上午再次遭遇火災。公司方面同時證實,兩名核電站工作人員下落不明,目前仍未找到。
據共同社16日最新訊息,東京電力公司透露,據推測,截至(當地時間)15日下午3點半,福島第一核電站1號機組有70%的燃料受損,2號機組有33%受損。
據報導,美國媒體指,日本政府在核危機初期發放信息混亂、前後矛盾,而且協調能力不足。有核能業界人士認為,當局在防止核燃料熔化方面“已近失控”。
確定發現核泄漏
東京電力公司準備在福島第一核電站的3座反應堆中,首先釋放事態最為嚴重的1號機組的蒸汽。而2號和3號機組,如果冷卻反應堆的功能無法儘快恢復,也將採取同樣措施。
東京電力公司指出,福島第一核電站1號機組的反應堆容器內的蒸汽,將通過一個巨大水池,再從排氣筒釋放出去。過水的時候,放射性物質將在一定程度上被降低,同時工作人員將一直在排氣筒的出口觀測放射性物質的數量。
此外,福島第二核電站已經喪失冷卻功能,東京電力公司已經開始釋放福島第二核電站1號和2號機組反應堆容器內的蒸汽,以減少容器壓力,防止更大破損。該公司還準備將核電站內另外兩座反應堆的蒸汽釋放到外部。
這是日本首次採取核電站打開閥門向外釋放蒸汽的緊急避險措施。儘管這一舉措也有可能導致放射性物質泄漏到外部環境,但這樣可以避免容器破損導致核電站失去封閉機能。日本經濟產業大臣海江田萬里表示,根據事前評估,即使釋放出放射性物質,也將是微量的。保全院指出,由於政府已經決定擴大避難地區,並且風向是吹向大海的,因此能夠確保居民安全。
核電站事故原因
日本福島核電站事故初步分析
0 事故背景
2011年3月11日下午,日本東部海域發生芮氏9.0級大地震,並引發海嘯。位於日本本州島東部沿海的福島第一核電站停堆,且若干機組發生失去冷卻事故,3月12日下午,一號機組發生爆炸。3月14日,三號機組發生兩次爆炸。日本經濟產業省原子能安全保全院承認有放射性物質泄漏到大氣中,方圓若干公里內的居民被緊急疏散(疏散範圍一直在擴大)。
福島第一核電站分布和部分機組安全狀況圖福島第一核電站分布和部分機組安全狀況圖
1 日本福島核電站概況
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福島第一原子力発電所)位於福島縣雙葉郡大熊町沿海。福島第一核電有6台機組,1號機組439兆瓦,為BWR-3型機組,1970年下半年併網發電,1971年投入商業運行;2號至5號機組為BWR-4型,784兆瓦,1974-1978年投產;6號機組為BWR-5型,1067兆瓦,1979年投產。六台機組在同一廠址,全是沸水堆,均屬於東京電力公司。
(以上敘述看似數據羅列,但是為事故埋下了第一個伏筆:一號機已經運行整40年了,退休正當時。)
圖中從右至左依次為1至4號機組,5、6號機組在北側稍遠。
另有福島第二核電站,這兩天爆炸的是福島第一核電站,與第二核電站無關,不表。
2 沸水堆預備知識
考慮到中國大陸上只有壓水堆(PWR)和重水堆(CANDU),(注意是中國大陸,台灣的是沸水堆,台灣在建的龍門電廠是更先進一點的ABWR),在此簡單介紹一下沸水堆(BWR)。
沸水堆和壓水堆都屬於輕水堆,都是靠H2O做慢化劑和冷卻劑。都是用低濃縮鈾做燃料。目前全球400多台核電機組中,兩百多壓水堆,近一百台沸水堆。
下圖是福島一號核電站一號機的原理圖:沸水堆基本運行過程:
核反應堆冷卻系統工作原理核反應堆冷卻系統工作原理
來自汽輪機系統的給水(深藍色的管子)進入反應堆壓力容器後,沿堆芯圍筒與容器內壁之間的環形空間下降,在噴射泵(白箭頭的起點)的作用下進入堆下腔室,再折而向上流過堆芯,受熱並部分汽化。汽水混合物經汽水分離器分離後(汽水分離的過程跟壓水堆蒸汽發生器差不多),蒸汽(淺藍色管道)通往汽輪發電機(幾個黃色塊分別為高壓缸,三個低壓缸,發電機,和AP1000一樣),做功發電。蒸汽壓力約為7MPa,乾度不小於99.75%。汽輪機乏汽冷凝後經淨化、加熱再由給水泵送入反應堆壓力容器,形成一閉合循環。再循環泵(堆芯兩邊的兩個泵)的作用是使堆內形成強迫循環,其進水取自環形空間底部,升壓後再送入反應堆容器內,成為噴射泵的驅動流。目前日立和GE開發的ABWR(Advanced BWR先進沸水堆)用堆內循環泵取代再循環泵和噴射泵。
和壓水堆類似,沸水堆也有幾道安全螢幕障:一、燃料包殼,與AP1000的鋯鈮合金不同,他用的是鋯-2。二、壓力容器。這個和壓水堆一樣。三、乾井,也有叫首層安全殼的。也就是上圖中黑色的梨形外殼。
也有把外面的方形水泥殼當成第四道邊界的,其實水泥殼只是防風吹雨打的,能夠起一點作用,但不是很大。
和壓水堆相比,沸水堆有以下特點:
1.控制棒從堆芯下方插入
由於堆芯上方有汽水分離器,而且上部是蒸汽為主,中子慢化不充分。但問題是不能像壓水堆那樣失電後靠重力落棒,未能停堆的預期瞬態事故機率增加,對控制棒驅動機構的可靠性要求更高。
控制棒在正常運行時是電驅動或機械驅動,失電時由備用液壓把控制棒頂上去。每組控制棒,或者每兩組控制棒有單獨的液壓驅動裝置
這不是沸水堆最大的特點,但在這裡有必要列在第一條。因為網上有的分析提到了無法落棒等,沒有那回事。根據IAEA官網上的新聞,反應堆在當時自動停堆了(All four units automatically shut down on March 11),沒有提控制棒失效的事。而且如果控制棒真的失效的話,操作員沒有理由不往裡面注入硼水。
2.沸水堆的反應性不用硼做化學補償
壓水堆一迴路中是硼酸溶液,但沸水堆流過堆芯的是清水。
由於平時是清水,所以一旦注入硼水,會對反應堆將來的運行帶來很大的影響(當然前提是如果反應堆這次能平安無事的活下來。),說嚴重點,注入硼水,反應堆基本也就不能再用了。但是注入硼水的好處是在冷卻的同時,保證較高的停堆裕度。比如AP1000,CMT(堆芯補水箱)硼濃度3400ppm,ACC(安注箱)2600ppm,IRWST(內置換料水箱)2600ppm,反正對壓水堆來說,出事後只要需要,第一時間就向堆芯注入濃硼水。
其實一般沸水堆核電站,都是有硼水儲備的。當事故發生後,操作員有兩個選擇:一是注入清水,萬一僥倖逃過一劫以後還能再用,這個比較保守。二是注入硼酸,反應堆可能以後就不能再用了,但是能夠比清水更好的降溫,還能保證停堆裕度。
這個特點為後面的事故惡化埋下了第二個伏筆。
3.沸水堆正常工作於沸騰狀態
這句話基本上相當於廢話,沸水堆當然是沸騰態的。
但是這也決定了沸水堆的事故工況與正常工況有類似之外,而壓水堆則正常工作於過冷狀態,失水事故時發生沸騰,與正常工況差別較大。
這個特點,會使操作員抱有更大的僥倖心理。
4.卸壓方式和壓水堆不同
壓水堆也有堆芯超壓的問題。但是對二代壓水堆來說,一迴路超壓,可以通過穩壓器頂的先導式安全閥引入卸壓箱。卸壓箱雖然體積不大水量不多但還在安全殼內。對AP1000來說,一迴路超壓後通過穩壓器頂的彈簧載入式安全閥和爆破膜通入安全殼內大氣,第四級ADS爆破閥也是通向殼內大氣。而如果前三級ADS動作,是通向內置換料水箱。總之,不管二代還是AP1000,卸壓後,放射性還是被包容在安全殼內。
而沸水堆則不同。注意上圖中梨形下邊的torus,是一個容積約4000m³的水箱,相當於AP1000內置換料水箱的兩個大。但是這個馳壓水箱不在壓力邊界內,卸壓時,蒸汽直接通過壓力容器和乾井這兩道屏障。對半衰期長的污染物來說,幾乎相當於直接排放到大氣中。這個特點,為後面的事故惡化埋下了第三個伏筆。
5.沸水堆經濟性高
沸水堆省去了穩壓器和蒸汽發生器,節約了投資。同時由於蒸汽壓力能夠比壓水堆高,所以熱效率也更高。但是此特點與事故分析無關,純當背景知識。不表。
6.汽機廠房輻射較大
且不說裂變產物,光活化產物N16就夠人受的。所以壓水堆運行時進安全殼=他殺,沸水堆運行時進汽輪機廠房=自殺。與事故無關,不表。
其他預備知識:
1.關於核電廠柴油機
二代核電站,不管是沸水堆還是壓水堆,都有一個問題。如果發生嚴重事故伴生全廠失電,需要應急柴油機在20秒內迅速啟動,為安全相關係統提供電力。主要是安注系統,向堆內注水,保證堆芯冷卻不裸露在外。
對柴油機的依賴,為事故的發生埋下了第四個伏筆。
2.關於核電站中氫氣來源
一般來說,核電廠里的氫氣有以下來源:①發電機定子鐵芯和轉子繞組需要氫氣冷卻,不過是在汽輪機廠房內。②為一迴路加入氫氣,以抑制氧氣含量。但有常識的人都知道把氫氣放的離壓力容器遠些,AP1000化容系統的加氫是放在輔助廠房中。③蓄電池充電時產生氫氣,但量比較小。④事故後,裸露的燃料包殼鋯-2和蒸汽發生鋯水反應會生成比較大量的氫氣。
這個鋯水反應,為事故後爆炸埋下了第五個伏筆。甚至可以說是罪魁禍首。
3 事故發生和惡化的過程
1.2011年3月11日下午,地震發生,控制棒上插,反應堆安全停堆。堆芯熱功率在幾分鐘內由正常的1400兆瓦下降到只剩餘熱,但仍有約4%,雖然仍在下降,但下降速度變慢。
2.停堆後應保證廠用電源不失,由安注系統向堆芯補水,保證堆芯冷卻防止超壓,但地震摧毀了電網,廠外電源不可用;應急柴油機很爭氣的起來了,向堆芯內注入清水。注意是清水,不是硼水,換句話說,操作員採用了比較保守的方法。
3.好景不長,海嘯來了,柴油機房被淹,應急柴油機不可用。還好,還有蓄電池,雖然容量較小,但是在事故後8小時內還是為壓力容器的冷卻做了一些貢獻的。
4.電池眼看就要耗盡,傳來了好訊息和壞訊息:好訊息是卡車運來了移動式柴油機,壞訊息是柴油發電機的接口和核電站的接口不兼容!堆芯冷卻暫時停止。
5.而為了保住壓力容器,必須要卸壓,防止壓力容器超壓爆炸。而且操作員也確實是這樣做的。因此,3月12日,日本政府承認測到了放射性的碘和銫。一方面說明操作員早就開始卸壓了,另一方面說明燃料包殼已經有損壞的了。
6.悲劇的是,12日早,菅直人要來視察……
根據剛才說的預備知識,如果卸壓,環境中的放射性會升高,雖然菅直人是空中視察,但這對沒有穿防護服的日本首相來說仍然不是什麼好事,所以,根據日本某些論壇的說法(沒有得到官方證實),卸壓的事由於此次視察暫時中斷。但餘熱不等人,安全殼內溫度壓力仍在上升。
7.菅直人走後,操作員開始繼續釋放壓力容器內部的壓力。此時壓力容器內的溫度約為550 攝氏度,堆芯已經裸露並產生大量氫氣。所以,含有氫氣的蒸汽,通過卸壓水箱簡單的降溫和過濾就被排放到廠房大氣中。
8.下午三點左右,隨著一聲巨響,反應堆廠房頂蓋被爆炸完全摧毀,只剩下鋼結構。
爆炸前後
上圖為反應堆廠房示意圖,中心棕褐色的為反應堆壓力容器,依然完好。
稍外圈壓力型的為乾井,也叫primary containment,在爆炸後也依然完整,畢竟是15厘米厚的不鏽鋼外加一米厚的水泥。也就是說第三道屏障仍然完整。
氫氣在廠房上部爆炸,使強度不是很高的廠房上部混凝土完全炸開,只剩下鋼結構。
9.而此時,反應堆的冷卻問題仍沒有解決。具體遇到哪些困難目前尚不清楚原因。
爆炸後,利用消防水泵,直接向發生了燃料熔化的1號機組注入海水(並加入硼)進行冷卻。具體海水注入那個位置不是很清楚,但可以肯定的是,只要不出現新的災害,一號機組能夠穩定下來。雖然卸壓工作可能還要進行,也就是說還是要向外界排放含有碘131和銫137的蒸汽。
一號機組的事故暫時告一段落,但是二號機組和三號機組的危機仍然沒有過去。目前三號機組也發生了爆炸,後果和一號機組類似。14日晚8時,二號機組堆芯已經全部露出水面,進入乾燒狀態。
4 事故教訓
1.關於採取何種措施的問題
在整個過程中,操作員一直在採取比較保守的冷卻方式。雖然有機會,但是直到爆炸發生也沒有向堆芯內注入硼水。一方面是不希望反應堆就此報廢,一方面是對反應堆的承受能力抱有僥倖心理。客觀的說,操作人員在最大限度的保護反應堆,但是沒有在最大限度上保護公眾的安全。
有人說這次事故是東京電力公司見利忘義的人禍,從這個角度講,不無道理。
2.關於退役年限的問題
到今年3月26日,福島第一核電站一號機組即將迎來他的商運40周年紀念日。按說,四十年也就意味著核電站的壽終正寢,但是東京電力公司考慮到經濟利益,決定一號機組延壽二十年。而且諷刺的是,今年2月份,剛剛拿到了延壽批准。
雖然事故發生在40年壽命之內,和延壽無關,但此次事故為正在延壽或即將延壽的核電站敲響了警鐘。因為畢竟,由於設備老化問題,一號機組近幾年事故不斷。
3.關於在役核電站冷卻方式改進的問題
目前在役二代核電站,包括在建的三代EPR和已經投產的三代ABWR,事故後無一例外都需要應急柴油機來做安全保障。而現役核電站,包括中國的二代加,柴油機都是低位布置,甚至把油箱還放在地下,大都無法抵禦海嘯襲擊。且不說海水退後電纜的絕緣問題,單是一台進了水的柴油機就夠人頭疼的了。
而柴油機不可用,往往也意味著離堆芯過熱超壓不遠了。雖然把現役的電廠都改成非能動在技術上完全不可能,但是可以考慮增加其他冷卻措施,或是增加備用電源。
4.關於輻射監測的問題
不知和中國一山之隔的海參崴有沒有輻射監測站,但是,離中國直線距離最近的吉林延邊和黑龍江牡丹江好像是沒有的。長春和瀋陽有,但如果大城市監測到似乎有點晚了。朝鮮核電站投產似乎也不遠了,某些邊境增加輻射監測點還是很有必要的。
5.關於外部救援的問題
日本核電站事故,雖然日本本土大部分核電站自顧不暇,但是美國的核航母發揮了比較大的作用。目前中國雖然核電站眾多,但是堆型眾多,所屬公司之間交流甚少。如果某個核電站發生事故,能否組織其他核電站有序有效的救援,仍然是一個比較嚴峻的問題。
5 後續影響:
1.首先說,這次事故對世界核能產業的影響會是相當深遠的。以下只是在一個較低的層面做一個簡單的分析。
2.世界各國反核示威增加。核電發展進程受到阻力(雖然可能不會影響某些國家的發展速度)。
3.由於全國政協委員兼中國電力投資集團公司總經理陸啟洲在全國媒體面前給AP1000打了個形象的比喻:“‘非能動’系統就像抽水馬桶一樣,上面頂著大水箱,不靠能源動力。”可以預見,AP1000受到大家的認可會稍微多一些。
4.民眾的輻射防護能力進一步加強。碘片等防輻射藥品成為一些核能工作者及家屬的常備藥。
5.世界核安全歷史被改寫。福島核電站將和三里島和車諾比一起,被印在新版核電教科書上。
6.世界核安全監管體系進一步加強,新建核電站的防護等級進一步加強。

歷史

1960年(昭和35年)11月29日:福島縣東京電力,表明以提供雙葉郡建地為核能發電廠建廠作誘因。1961年(昭和36年)9月19日:大熊町議會議決通過促使核能發電廠建廠之議案。10月22日:雙葉町議會議決通過促使核能發電廠建廠之議案。
1964年(昭和39年)12月1日:東京電力設定大熊町福島調查所(65年成立“福島核能建設準備事務所”、67年成立“福島核能建設所”)。
1966年(昭和41年)1月5日:申請公有水面填埋執照許可。7月1日:提出1號機反應堆設定許可申請。12月1日:取得1號機反應堆設定許可。12月23日:與周邊10漁協締結“漁業權損失補償協定”。
1967年(昭和42年)9月18日:提出2號機反應堆設定許可申請。9月29日:1號機開工。
1968年(昭和43年)3月29日:國家許可2號機反應堆設定。
1969年(昭和44年)4月4日:福島縣與東京電力之間締結“核電廠安全確保相關協定”。
1970年(昭和45年)1月23日:國家許可3號機反應堆設定。7月4日:1號機核燃料初始裝填。11月17日:1號機開始試運轉。(翌年5月11日實施記念式典禮)
1971年(昭和46年)2月22日:提出5號機反應堆設定許可申請。3月26日:1號機開始營業運轉。8月5日:提出4號機反應堆設定許可申請。9月23日:國家許可5號機反應堆設定。12月21日:提出6號機反應堆設定許可申請。
1972年(昭和47年)1月13日:國家許可4號機反應堆設定。12月12日:國家許可6號機反應堆設定。
1974年(昭和49年)7月18日:2號機開始營業運轉。
1976年(昭和51年)3月22日:“核電廠周邊地域安全確保相關協定”改定為“加上在地4町三者協定”。3月27日:3號機開始營業運轉。
1978年(昭和53年)4月18日:5號機開始營業運轉。10月12日:4號機開始營業運轉。
1979年(昭和54年)10月24日:6號機開始營業運轉。
2000年(平成12年)1月7日:向縣知事報告3號機實施預定MOX燃料裝載任務延期。
2001年(平成13年)2月26日:當時福島縣知事佐藤榮佐久對於3號機MOX燃料計畫、當面表明許可進行。2002年(平成14年)8月29日:原子力安全保全院檢查東京電力核能發電廠?公布補修作業處理不適當。10月25日:經濟產業省提出東京電力1號機反應堆圍阻體泄漏率試驗報告書造假。進一步、1號機接受為期1年運轉停止處分。
2003年(平成15年)4月15日:因有定期檢查時段重疊之因素,所以停止東京電力所有的運轉中之核電廠反應堆運轉。7月10日:當時福島縣知事佐藤榮佐久允許6號機再開始運轉。
2005年(平成17年)7月30日:1號機再開始運轉。
2006年(平成18年)12月5日:發生1號機復水器海水出入口溫度測定資料報告書被篡改。2007年(平成19年)7月24日:由於2007年新潟縣中越沖地震柏崎刈羽核電廠遭到一些事故,日本共產黨福島縣委員會、同縣議會議員團、為確保核電廠安全性以福島縣連絡會之名義連名要求東京電力提出“福島核電廠10基耐震安全性總檢查報告書”。
2010年(平成22年)2月16日:福島縣知事2月開例行性縣議會,東京電力向福島縣議會申請“福島第1核電廠3號機MOX燃料實施計畫”,議會表明有條件的接受其計畫。同知事在去年縣議會對這計畫也檢討再開“能源政策檢討會”,因推行核燃料再利用為國家方針。亦談及玄海核電廠使用MOX燃料開始發電等之議題,也談及接受其計畫。9月18日:3號機以MOX燃料發電、開始試運轉。10月26日:3號機MOX燃料發電、開始營業運轉。
2011年(平成23年)3月11日:因2011年日本東北地方太平洋近海地震的影響造成1F所有的渦輪機及反應堆自動停止,之後亦發生緊急用的柴油發電機故障停止運轉。隨之發生冷卻水循環系統異常。為釋放圍阻體壓力也將蒸汽排放到大氣中,之後發生氫氣爆炸、接著建築物崩落等事故。詳情參照福島縣第一核電站事故。3月20日:日本內閣官房長官枝野幸男明白表示,在這次東北關東大地震當中遭到破壞的核電廠,將會廢棄,不會復原再行
2013年(平成25年)11月18日:日本東京電力公司開始取出保管於福島第一核電站4號機組乏燃料池的燃料棒。這是2011年3月福島核事故以來,首次從決定報廢的機組燃料池中取出核燃料。

危機發展

放射性物質泄漏
原子能安全和保全院在一份聲明中說,受11日大地震影響而自動停止運轉的東京電力公司福島第一核電站,1號機組中央控制室的放射線水平已達到正常數值的1000倍。而最新公報說,這一核電站大門附近的放射線量繼續上升,12日上午9時10分已經達到正常水平的70倍以上。這是日本有關部門首次確認有核電站的放射性物質泄漏到外部。日本福島縣東京電力公司所屬第一和第二核電站周邊的雙葉町、大熊町、富岡町的全部居民12日上午開始到劃定的危險區域之外避難,總計約兩萬人。
為了防止安放核反應堆的容器內氣壓升高,導致容器無法承受壓力而破損,原子能安全和保全院已下令東京電力公司將福島第一核電站的1號和2號機組反應堆容器內的蒸汽釋放到外部。東京電力公司準備在福島第一核電站的3座反應堆中,首先釋放事態最為嚴重的1號機組的蒸汽。而2號和3號機組,如果冷卻反應堆的功能無法儘快恢復,也將採取同樣措施。
福島核電站放射性物質泄漏福島核電站放射性物質泄漏
東京電力公司指出,福島第一核電站1號機組的反應堆容器內的蒸汽,將通過一個巨大水池,再從排氣筒釋放出去。過水的時候,放射性物質將在一定程度上被降低,同時工作人員將一直在排氣筒的出口觀測放射性物質的數量。
此外,福島第二核電站已經喪失冷卻功能,東京電力公司已經開始釋放福島第二核電站1號和2號機組反應堆容器內的蒸汽,以減少容器壓力,防止更大破損。該公司還準備將核電站內另外兩座反應堆的蒸汽釋放到外部。
這是日本首次採取核電站打開閥門向外釋放蒸汽的緊急避險措施。儘管這一舉措也有可能導致放射性物質泄漏到外部環境,但這樣可以避免容器破損導致核電站失去封閉機能。日本經濟產業大臣海江田萬里表示,根據事前評估,即使釋放出放射性物質,也將是微量的。保全院指出,由於政府已經決定擴大避難地區,並且風向是吹向大海的,因此能夠確保居民安全。
核泄漏持續惡化
日本福島1號核電站面臨的緊急情況15日迅速走向惡化:先是2號反應堆外殼在爆炸中受損,造成含有放射物的冷卻水不斷流出。緊接著,一直平靜的4號反應堆起火,大量放射性物質泄漏。日本首相菅直人當即發布命令,要求距核電站30公里內居民呆在家中避險。有訊息稱,日本搶險隊員已經從福島1號核電站2號反應堆所在機房撤走,這表明反應堆厚厚的鋼結構外殼可能因15日清晨的爆炸而“破損嚴重”,甚至到了“無法控制”狀態。日本政府發布警告說,福島1號核電站可能正在泄漏出更多放射性物質,對民眾健康構成了嚴重威脅。
日本政府發言人表示,雖然福島核電站4號反應堆內沒有正在使用的核燃料,但卻存放著大量使用過的燃料棒,因此,救援人員正在全力滅火,防止這些同樣需要降溫的“核廢料”繼續發生嚴重泄漏事故。上述最新進展表示,福島1號核電站的局勢可能急轉直下,變得無法收拾。一旦救援人員不能很快返回福島核電站繼續為這四個反應堆“退燒”,堆核心燃料將因溫度過高而發生“完全融毀現象”。那樣的話,像熔岩一樣滾燙的核燃料會突破反應堆15厘米厚的燃料艙鋼結構保護體束縛,給日本和周邊國家帶來無法彌補的核災難。
福島核電站放射性物質泄漏福島核電站放射性物質泄漏
此前,因閥門故障,日本救援人員一度無法打開2號反應堆排氣口,結果造成堆內壓力極高,同時也造成用來冷卻反應堆的海水根本無法注入其中。這意味著日本用來冷卻反應堆的最後辦法失靈,以致大量核燃料暴露在空氣中達數小時之久,發生核泄漏可能性極大。
雖然救援人員最終修復了減壓閥,但仍無法讓海水完全漫過發熱的燃料棒,其結果就是2號反應堆內溫度繼續升高,直到其中發生了猛烈地爆炸。目前,日本政府和福島核電站仍然堅持表示,當地不會發生類似前蘇聯車諾比核電站那樣嚴重的泄露事故。日本現在只能繼續向四個反應堆內注水降溫,同時不斷排出帶有放射性污染物的蒸汽,並希望當地始終保持西風,不要刮東風和南風,否則日本首都東京朝鮮半島都將遭受污染。與此同時,就是等著反應堆自然降溫至安全狀態,然後徹底將這個核電站封存廢棄。在日本核電站周圍檢測到的放射性物質包括碘131和銫137。其中,碘131一旦被人體吸入,可能會引發甲狀腺疾病。日本政府已計畫向核電站附近居民發放防止碘131輻射的藥物碘片。有關資料顯示,銫137則會造成人體造血系統和神經系統損傷。
美國分析人士指出,日本福島核電站目前的狀態與1979年美國賓夕法尼亞州三里島核電站發生的核泄漏事故情況類似。國際核事故按嚴重程度分為零至7級。美國三里島核事故被定為5級,當時由於製冷系統出現故障,導致大量放射性物質泄漏,至少15萬居民被迫撤離。
震前福島核電站震前福島核電站
環球網記者張哲報導韓聯社3月15日援引日本媒體的報導稱,因福島核電站爆炸而泄露的放射性物質正在乘北風向日本各地擴散開。報導稱,包括東京在內的日本關東地區,已檢測到比通常更高的放射性物質。在茨城縣檢測到的放射性物質比平常高出100倍,神奈縣的放射性物質含量比平時高出近10倍。此外,在千葉縣市原縣也檢測到了較高的放射性物質。日本文部科學省表示,現在檢測到的數值雖然對人體健康沒有太大影響,但已要求各地的有關部門提高測定頻率。另據日本共同社3月15日訊息,福島核電站3號機組附近測量結果顯示,核輻射水平比法定標準高出400倍。
危機態勢極嚴重
美國核管理委員會 (NRC)主委亞茲柯16日在國會聽證會表示,日本福島核電廠4號反應堆廢燃料棒儲存池的水已經乾涸,災情比日本官方說法嚴重,而美方建議福島核電廠附近美僑撤離範圍比日方宣布範圍廣,美、日雙方對災情的評估落差甚大。聯合國核監督機構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幹事長天野之彌則表示,他準備前往日本,掌握第一手信息。天野之彌認為,日本福島核電廠的情勢發展“非常嚴重”,但還不是斷言“失控”的時候。
儘管日本防衛省17日表示,陸上自衛隊的兩架直升機已開始向福島第一核電站三號機組注水。據NHK電視台報導,當地時間17日上午11時01分左右,自衛隊兩架直升機開始對第一核電站三號機組開始注水作業。這樣的注水作業據信已進行了至少四次。圖為陸上自衛隊的直升機飛往核電站。
他說,4號反應堆廢燃料棒儲存池沒有水,現場輻射讀數“非常高”,可能影響搶救人員善後能力,因為現場短期內會有致命的輻射量。如果亞茲柯說法正確,搶救人員將無法阻止廢燃料棒過熱、最後熔化,廢燃料棒外殼也會燃燒,把輻射物質釋出到廣大區域。
但據日本新聞網報導,東京電力福島事務所訊息指,17日上午由日本陸上自衛隊進行空中放水之後,經過測量,福島核電站現階段的核輻射指數沒有變化。
放射性銫含量急升13倍
日本東京電力公司2013年10月10日發表訊息說,從9日在福島第一核電站的港灣里取樣獲得的分析數據顯示,放射性銫的含量比前一天上升了13倍,1公升海水中的含量達到1200貝克勒爾。

事故等級

3月15日六級

法國核安全局(ASN)局長拉科斯特15日表示,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事故相當於國際核能事件分級表(INES)第二位的“6級”水平。拉科斯特稱,15日根據2號機組發生的反應堆安全殼損傷等情況,事故的現狀已經與14日完全不同,毫無疑問達到了6級水平。

4月12日七級

日本廣播協會電視台12日報導,日本經濟產業省原子能安全保全院決定將福島第一核電站核泄漏事故等級提高至7級。這使日本核泄漏事故等級與蘇聯車諾比核電站核泄漏事故等級相同。
以下我們對比下車諾比核電站了解下7級大概是什麼樣的一個級別,
1986年的蘇聯車諾比核電站核泄漏事故被定義為最嚴重的7級。當年4月26日,位於今烏克蘭境內的車諾比核電站4號反應堆發生爆炸,造成30人當場死亡,8噸多強輻射物泄漏。這次核泄漏事故使電站周圍6萬多平方公里土地受到直接污染,320多萬人受到核輻射侵害,造成人類和平利用核能史上最大一次災難。
報導說,原子能安全保全院認為福島第一核電站大範圍泄露了對人體健康和環境產生影響的放射性物質,因此將其核泄漏事故等級提高至最嚴重的7級。該機構同時指出,福島第一核電站釋放的放射性物質要比車諾比核電站少。原子能安全保全院和日本原子能安全委員會將於12日舉行聯合記者會,公布提高福島第一核電站核泄漏事故等級的詳細理由。

調至最高級

北京4月12日訊息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導,日本今天上午和下午分別再次發生6級以上地震。另外,日本在今天將福島第一核電站核泄漏事故等級提高至7級。
日本福島縣在今天下午發生芮氏6.3級地震,福島縣和茨城縣等地都有強烈的震感,但是目前還沒有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的報告。另外,日本東北部地區昨天下午發生芮氏7.0級地震,福島縣發生了山體滑坡,造成三人死亡,三人受傷。
日本氣象廳今天宣布,截止到今天上午,日本東部海域地震已經發生了408次芮氏5.0級以上餘震。另外,日本原子能安全核保全廳今天上午做出決定,把福島第一核電站的核泄漏等級由目前的5級提高到7級,這意味著福島第一核電站核泄漏規模達到和車諾比核電站同樣等級,屬於最高極。
今天中國環保部核與輻射安全中心研究員專家表示說,這並不意味著從今天開始,這個事故就會更嚴重,只是隨著搶險工作的進行,日本方面評定出比較準確的結果。福島核泄漏量是車諾比的1/10。

核輻射

日本文部科學省15日發布的數據顯示,當天上午,關東地區以北風為主,位於福島核電站以南的栃木縣、埼玉縣神奈川縣、千葉縣和東京都各地檢測結果顯示,輻射值是正常時期的10倍至100倍。下午,風向轉變,颳起東風,核電站以西的福島縣郡山市檢測出的輻射值超過上午的130倍。
當地災民戴著口罩和塑膠袋在室內避免核輻射當地災民戴著口罩和塑膠袋在室內避免核輻射
上午10時至11時,東京市內檢測到的輻射為有記錄以來最高的0.809微西弗,平時則是0.035至0.036微西弗,這意味著峰值達到約為正常水平的23倍。人接受一次胸部X光掃描的輻射為20微西弗。
有專家稱,這一現象顯示,因核電站事故釋放出的放射性物質形成“放射雲”,雲團乘風經過各地上空時,各地的輻射值檢測結果就會升高,但現階段的輻射水平尚不會給人體帶來影響。
據報導,核輻射的威脅已經令部分東京市民感到恐慌,傍晚時分有很多東京市民乘坐新幹線或駕車,離開東京往南向大阪名古屋方向撤離。
文部科學省15日已要求各都道府縣增加放射性物質觀測次數。文部科學省將綜合觀測結果,每天兩次公布相關數據。
據共同社最新訊息,當地時間15日至16日日本各地紛紛檢測到疑似從福島第一核電站釋放出的放射性物質。
據報導,日本文部科學省16日宣布,在距離福島第一核電站約21公里處的福島縣浪江町附近檢測到每小時330微西弗的輻射量,這相當於是正常情況下的約6600倍。而這一地區屬於政府要求躲在室內的區域。
檢測工作於當地時間15日下午8點40分至50分在該核電站中心區域西北20公里處附近進行。監測車用2種檢測儀器對3處進行檢測後發現,車外與車內輻射量分別為每小時330~240微西弗與300~195微西弗。
日本文科省文科審議官森口泰孝解釋稱:“一般情況下只要拉開距離,輻射量就會下降,但受氣流等因素影響,輻射量未必與距離成正比。”就輻射對健康的影響,他表示“首相官邸指示我們不得作出任何評論”。 關於核輻射造成的避難半徑,12號晚日本原子能保全院長官西山英彥對中新社記者表示,事故等級提高並不意味著避難半徑擴大,避難距離仍然為日本政府公布的:20公里以內強制避難,20到30公里室內避難。而11日日本政府宣布,受風向等氣象條件和地理條件影響,即使在疏散區以外,也會局部地區出現累計輻射量較高的情況。根據《原子能災害對策特別措施法》,計畫將福島第一核電站方圓20公里疏散區以外累計輻射量較高的地區指定為“計畫性疏散區”。這包括位於40公里半徑的飯館村等地區。西山否認了這與核泄露事故等級提升相關,並表示,預計這一區域的撤離將在一個月後實施

持續影響

停電計畫

日本經濟產業省14日宣布,當天上午11時1分福島第一核電站3號機組爆炸,根據東京電力公司通報,共有11人受傷,防衛省透露有自衛隊員骨折。目前放置反應堆的容器處於安全狀態。福島第二核電站1號和2號機組進入穩定的“低溫停止”狀態,擺脫了緊急狀態。據悉,福島兩座核電站占日本核電總產量的20%,占全國總發電量的6%。
日本東京電力公司14日起在其所轄供電區域內分五個區域先後實施輪流停電,每個區域交替停電三個小時。有初步預計認為這一狀況將延續到4月末。這是日本戰後首次實施輪流停電措施。

局部危害

日本政府初步確定此次核泄漏事故為4級,即造成“局部性危害”。日本官員表示,這個等級有可能會隨著事態的發展而調整。
第一核電站2號反應堆附近傳來爆炸聲第一核電站2號反應堆附近傳來爆炸聲
目前,國際核事故按嚴重程度分為零至7級。福島第一核電站事故等級低於1979年的美國三里島核事故和1986年的蘇聯車諾比核事故。美國三里島核事故被定為5級,當時由於製冷系統出現故障,導致大量放射性物質泄漏,至少15萬居民被迫撤離;而車諾比核事故被定為最高級7級。當時核電站4號反應堆發生爆炸,導致8噸放射性物質泄漏,直接污染核電站周圍6萬多平方公里土地,320多萬人受到輻射。
與車諾比核事故顯著不同的是,福島第一核電站1號機組反應堆有15厘米厚的不鏽鋼護罩保護,爆炸發生後的視頻畫面顯示,1號機組的混凝土保護體頂部和牆體消失,但反應堆不鏽鋼護罩沒有受到破壞。而車諾比核電站的4號反應堆並沒有安放在密閉容器內。此外,法國核安全局12日說,福島第一核電站的爆炸是“化學因素”引起,非核爆炸,因此與蘇聯車諾比核電站事故不可同日而語
當天,日本政府宣布福島第一核電站周圍30公里範圍內為禁飛區
截止到目前為止,福島第一核電站的一、二、三、四號機組先後發生了氫爆,日本首相菅直人當地時間15日上午11時在首相官邸發表告國名書,指出福島第一核電站的核泄漏問題趨向嚴重,要求在核電站20公里至30公里範圍內的居民也要做好防止核輻射的準備。

採取措施

釋放壓力
對於遭受地震海嘯影響的核電站,工作人員主要通過釋放反應堆容器內水蒸氣以降低反應堆內壓力,防止更大破損;同時向反應堆注入海水降低堆內溫度,防止積聚的熱量繼續熔毀燃料棒。
注水降溫
日本原子能安全和保全院12日晚宣布,福島第一核電站1號機組燃料棒熔毀已初步得到遏制。女川核電站周邊地區的輻射量目前已降至正常標準。東海第二核電站重新獲得外部電力供應,將代替應急柴油發電機降低其反應堆溫度。
日本專家說,海水灌入是目前冷卻反應堆的最佳方法,但海水中的硼元素將不可避免地腐蝕反應堆,這一昂貴的設備恐將徹底報廢。
疏散民眾
位於日本福島縣的第1、第3核電站的核反應堆水溫持續上升,可能會發生爆炸,並導致嚴重的核泄漏,日本政府於3月12日清晨作出決定,立即撤離核電站周邊的居民。
正在檢查民眾是否遭輻射影響正在檢查民眾是否遭輻射影響
據日本新聞網報導說,繼第1核電站發生核泄漏問題後,相距10公里的第2核電站的1號、2號和4號反應堆的水溫,在地震發生後持續上升,已經由當初的30度上升到100度,而且還在繼續上升,核電站已經無法控制反應堆的水溫。由於擔心核反應堆發生爆炸,日本政府決定,立即疏散附近的居民。
該電站無法控制冷卻系統的緣故在於沒有能源支持,由於地震該電站供電系統損害,不能給自己提供供電,據估計該電站要保持自己的運行需要耗損自身發電量的百分之五左右,另外據中國核電專家推測現在發生的爆炸並不是核爆炸,而屬於氫爆。已經查出的22人所受到的輻射還沒有達到超過人體損害的限度。
根據日本政府的決定,兩個核電站周圍3公里之內的居民全部撤離,周圍3公里至10公里之內的居民被要求呆在家中,並緊閉門窗,停用排風扇,以免遭受核輻射
日本首相菅直人12日清晨已經搭乘自衛隊的直升機前往福島縣視察核電站,並指揮居民的撤離工作。至2011年3月12日止,已疏散方圓20公里的居民。
增建反應堆
就在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險情不斷,大量放射性廢水流入太平洋的時候,負責電站運營工作的東京電力公司仍制定了“擴建核電站的計畫”:為福島第一核電站增加兩座核反應堆。據悉,東京電力公司已將擴建方案通告給日本各級政府,並有意從明年開始上述擴建工程。
儘管日本當地媒體和民眾對東京電力公司擴建核電站的做法表示“強烈反對”,但這絲毫沒有影響後者繼續大力發展核電的“野心”。此前,東京電力公司表示,福島第一核電站六座反應堆中的1-4號機組將就此報廢,但會在原址附近興建7號和8號兩座反應堆。
截至目前,福島第一核電站內至少還存著6萬噸高放射性污水,怎樣清除這些污水依然考驗著日本政府和相關各方。為阻止2號反應堆附近的污水進一步泄漏,東京電力公司開始向碎石層內注入了矽酸鈉和調整硬度的其他藥劑。現在看來,污水泄漏量有所降低。
從4日晚開始,東京電力公司將存儲在集中廢棄物處理設施中的約1.15萬噸低放射性污水排入海中,以便騰出空間處理高放射性積水。日方稱,這些“低放射性污水”中的輻射量超過日本法定安全標準的500倍左右,可很快被海水稀釋到無害程度。
分析人士指出,解除福島第一核電站險情需首先讓核反應堆自身的冷卻系統恢復正常工作。不過,由於電站內很多地區存在著大量放射性污水,搶修冷卻系統的工作遲遲不能展開。很多專家稱,泄漏到太平洋的放射性污水不大可能對海洋生物產生嚴重影響。
綠色和平組織則表示,前蘇聯車諾比核電站在1986年發生爆炸事故後,造成大量放射性污染物泄漏。25年後的今天,當地人仍在食用被放射性污染的食品(如牛奶、蔬菜、水果和蘑菇等)。其中,最主要的污染物就是銫-137,這也是福島第一核電站的“重污染物”。
此前,東京電力公司承認,最終化解福島第一核電站危機可能需要數月時間。
周圍20公里設為警戒區
新華網東京2011年4月21日電日本政府21日宣布,將福島第一核電站周圍20公里區域設為禁止進入的“警戒區”,該決定從22日凌晨0時開始生效。
日本內閣官房長官枝野幸男在當天上午舉行的記者會上說,設立“警戒區”後,將允許原來居住在核電站周圍20公里範圍內的居民臨時回家取東西,但一戶只能回去1人,並且要身著防輻射服、乘坐公車集體前往,滯留時間最長為兩小時。
福島第一核電站周圍20公里範圍之前被劃定為疏散區。但由於當地撤離居民回家取貴重物品的情況頻發,福島縣出於安全上的考慮,要求政府將這一區域指定為禁止進入的“警戒區”,以免當地居民受到核輻射。
日本首相菅直人當天上午前往福島縣視察,向福島縣知事佐藤雄平轉達了政府將福島第一核電站周圍20公里設為“警戒區”的計畫。菅直人說,設定“警戒區”需要得到當地居民的理解。
受日本3月11日強震和海嘯影響,福島第一核電站4個機組出現事故,放射性物質持續外泄。日本政府起初向核電站周圍3公里之內的居民發出疏散勸告,同時要求核電站周圍3公里至10公里的居民不要外出。之後,又將疏散範圍擴大到核電站周圍20公里,並要求核電站周圍20公里至30公里範圍內的居民室內避難。
日本政府2011年4月11日宣布,福島第一核電站周圍20公里之外的區域如果累積輻射水平超過一定數值,也將被列入“計畫疏散區”,居民須在1個月內撤離。

緊急狀態

2011年3月12日,第二核反應堆的水溫也在繼續上升中。日本政府目前還只規定撤離這兩個核電站周圍3公里之內的居民,3-10公里之內的居民在家避難。但是,人們擔心,一旦核電站發生爆炸,附近20萬居民將遭受核輻射,由於鐵路中斷,道路也受損嚴重,如何儘快撤離這20萬人,成為日本政府面臨的最大難題。已有分屬於兩座核電站的五個核反應堆因冷卻系統失靈進入“緊急狀態”。這是日本首次在核電站附近實施緊急狀態。分析人士指出,冷卻系統失靈為核電站面臨的最大威脅。
地震發生後,因核電站作業系統的普通和應急供電能力全部中斷,上述“沸水反應堆”內的冷卻設備失靈,造成堆內壓力不斷攀升,現在已超過額定標準的2倍,對周邊環境形成了巨大隱患。福島核電站內的工程技術人員正在抓緊搶修險情嚴重的1號反應堆。

請求協助

國際原子能機構總幹事天野之彌2011年3月14日說,日本政府已經提出,希望國際原子能機構派專家組赴日協助應對地震和海嘯引發的核安全危機。
天野之彌在維也納國際原子能機構總部說,國際原子能機構正與日方就相關事宜的細節進行磋商。地震和海嘯發生後,國際原子能機構立即啟動機構下屬的事故和緊急事務中心,對事態進行24小時跟蹤,並與日本和機構其他成員的同行保持不間斷聯繫。他本人當天還與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陳馮富珍通話,就當前事態交換意見。國際原子能機構許多成員提出或者已經派出專家組前往日本。如果日方提出相應要求,該機構可以在協調這些技術支援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天野之彌在介紹最新情況時說,日本方面正在極端困難的情況下,竭盡全力穩定遭受災害破壞的核電站的安全,目前核反應堆的容器沒有受損。

爆炸時刻

2011年3月12日,東京時間下午3時36分左右,東京電力福島核電站第一號發電機車間附近,“嗵”的爆炸聲音伴隨著白色煙霧,核反應堆車間和配套車間被爆炸吹開,散落物體灑落周邊。
據東電公司報告,在一號發電機車間內,由於壓力異常上升,壓力過大一時釋放不出來導致爆炸,有該公司兩名員工和合作公司兩名員工在實施釋放蒸汽作業。這四人均負傷,目前在送往醫院途中。
福島警察廳訊息,已經觀測到核電站周邊輻射強度為1000毫西威特(核輻射單位)。福島警察廳要求核電站周邊半徑10公里的人員立即撤退至安全地帶。8萬人緊急撤離。
3月12日下午15時30分左右福島第一核電站發生兩次爆炸,第一次爆炸1號機組廠房的外牆和屋頂坍塌,4名工作人員受傷;第二次爆炸尚不清楚位置具體在何處。
3月13日下午14時36分 福島第一核電站3號機組第二爆
3月14日上午10點01分福島第一核電站3號機組第三爆
3月14日19點10分 福島第一核電站2號機組燃料棒全部露出,極有可能第四爆。
3月15日晨,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2號機組發生爆炸,壓力控制池受損。
3月16日5點45分(台北時間4點45分)福島第一核電站當天上午再次遭遇火災。

污染地圖

日本東京電力公司2011年4月24日首次公布了顯示福島第一核電站院內高放射性污染地點的“污染地圖”。從地圖上可以看出,1號和3號機組周邊區域的輻射量較高,嚴重阻礙有關人員的作業。東京電力公司說,從3月下旬就開始制定“污染地圖”,共記載核電站院內約230個地點的輻射量,所有工作人員都要了解其中的內容。

周邊污染

日本文部科學省2011年10月5日公布了對福島第一核電站周邊海域海水中放射性銫濃度的最新調查結果。這次提高檢測靈敏度後進行的調查顯示,在核電站以東約180公里處,銫-137活度最高達每升海水0.11貝克勒爾,遠遠高於核事故前的相關測量值。 8月下旬,文部科學省從宮城縣到千葉縣海域的11個地點採集了海水。這些地點在距離福島第一核電站130至340公里範圍內。經檢測發現銫-137的放射性活度為每升海水0.0012至0.11貝克勒爾,而2009年在這一核電站附近海域檢測的最高值是每升海水0.0019貝克勒爾。
根據調查結果,銫-134活度的最高值也出現在核電站以東約180公里的海域,達到每升海水0.079貝克勒爾。
文部科學省原有的檢測法無法對放射性活度過低的銫進行精確檢測,原子能安全委員會此前一直要求文部科學省提高檢測靈敏度,並重新進行相關檢測。

輻射致死

2012年3月26日,東京電力公司於首次採用內視鏡,對第2核反應堆的原子爐內部實施調查。東電通過管線輸入了放射性物質計測儀器,測得爐內的輻射量達到每小時73希沃特,比平時定期檢查時的爐內輻射量數值高出10萬倍。
東京電力公司稱,這意味著,在這么高的輻射量之下停留1分鐘,人就會嘔吐。如果停留8分鐘的話,人就會死亡。
該公司稱,在目前的情況下,人不可能在核反應堆的容器內工作,為了更好地把握爐內的情況,很有必要研製能夠抗高輻射的機械設備。

相關信息

再泄漏污水入海
日本東京電力公司2012年4月5日發布訊息稱,福島第一核電站內連線污水淡化裝置與臨時儲罐的配管脫落,導致約12噸含高濃度放射性鍶的污水泄漏。東電稱大部分污水已通過排水管道流入海中,並為造成海水污染再次道歉。
據中新網援引日本共同社報導,東電稱,泄漏的污水中放射性鍶的濃度為每立方厘米16.7貝克勒爾。在向海中排水的管道的下游也檢測出了放射性銫,東電正在調查濃度。
據稱,當地時間2012年4月5日凌晨1點05分左右,由於配管內水量驟增,東電公司暫時關閉了淡化裝置。閥門關閉後漏水隨之停止。漏水原因為配管從接口脫落。由於工作人員未及時發現,數次嘗試重啟裝置,可能導致了污水泄漏量的增加。
淨化水排放獲當地漁聯批准
日本福島縣漁業協同組合聯合會2015年8月11日上午舉行臨時會議,正式通過東電“輔助排水計畫”。計畫主要內容為,抽取東電福島第一核電站建築物周圍含放射性物質的地下水,將其淨化後排入大海。
2017年1月30日,東京電力公司晚公布了最新調查視頻,用前端裝有遙控相機的細管狀設備對2號機組安全殼內部的調查顯示,壓力容器下方有很多黑色堆積物,高3至4厘米。壓力容器下方原本是一些格線狀的地板,這些黑色堆積物可能是核電站堆芯熔化後從破損的壓力容器底部流出的核殘渣。這是東京電力公司首次發現疑似堆芯熔化的核燃料殘渣痕跡。該公司表示,目前尚不能確定這就是核殘渣,計畫於2月使用能夠測量輻射值等數據的小型機器人進行詳細調查。

正式清理

2013年10月30日,日本政府核能主管部門“原子力規制委員會”正式批准東京電力公司對福島第一核電站4號機組進行核廢料處理,相關作業將從11月開始實施。
福島第一核電站4號機組乏燃料池中有約1500根核燃料棒,東京電力公司計畫用吊車將燃料棒吊起之後,由拖車運至該核電站其它建築內的共用燃料池中。2012年7月份曾進行過實驗性作業,從乏燃料池中取出了2根燃料棒,本次是正式開始實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