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玉碎戰

日本玉碎戰,即所謂“玉碎戰”,是日本在戰爭時期的一個特有的概念,也是自我美化的一個稱呼,實質上特指“全軍覆滅”。

日軍自稱在亞洲戰場上有三大“玉碎戰”——密支那戰役騰衝戰役松山戰役,而我軍則稱之為“殲滅戰”或“焦土戰”。

玉碎”,出典於《北齊書》,原文為“大丈夫寧為玉碎,不為瓦全”,作為不屈不撓的象徵。但這個詞在太平洋戰爭開始後,被日軍曲解借用,用來美化整個日軍部隊不肯投降,被盟軍全殲的作戰。

歷史背景,右翼渲染,影視宣傳,社會蒙蔽,歷史評價,

歷史背景

1941年底,中國為支援英軍在滇緬抗擊日本法西斯,組建了中國遠征軍入緬作戰。為了切斷國際援華物資的唯一陸地通道——滇緬公路,日本法西斯從東南亞反抄中國的大後方。
松山戰役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亞洲戰場上的第一次“玉碎戰”,日本公刊戰史上稱之為二戰亞洲戰場上的一次“玉碎”作戰。“密支那”當時有800日軍逃軍,“騰衝”和“松山”這兩次基本上是“全殲”,日軍有極少量潰逃。從日本戰史記載來講,是把後兩次“玉碎戰”濃抹重彩描繪。

右翼渲染

影視宣傳

在上世紀60年代日本著名電影《啊,海軍》里,主人公選擇參加最後的“玉碎戰”,臨走時說了一句意味深長的話,大意是:“眼前這批海軍學校里的青年,受過良好的文武教育,懂英語,日本的未來就靠他們了。為了他們能夠更好地活著,我必須赴死。”
2014年日本新上映的電影《永遠的零》中,“玉碎戰”類似的邏輯再一次被搬上銀幕,愛惜生命的主人公本來不願執行自殺攻擊的任務,但最終還是參加了“神風特攻隊”,理由也是“為了心愛的人能好好活下去”。

社會蒙蔽

日本國內仍有相當多的人認為,當年日軍在太平洋戰場上的“玉碎”為日本掙來了其戰後獲得的“優待”。這種歪理,其實就是安倍一再重複的“感恩”所想表達的意思。

歷史評價

戰後日本學者認為,在“二戰”中只有過三次所謂“玉碎戰”密支那戰役、松山戰役與騰衝戰役
日本前外相重光葵曾說:“儘管軍部怎樣地宣傳玉碎戰之說,但那是國家表面的、假裝的現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