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改變中國》是2009年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海濤。
基本介紹
- 書名:日本改變中國
- 作者:王海濤
- ISBN:9787505726376
- 頁數:273
- 定價:29.80元
- 出版時間:2009-12
內容介紹,作品目錄,
內容介紹
《日本改變中國》內容簡介:在近現代歷史上,每每在中華民族氣運的關鍵時刻和轉捩點上,總能發現日本幽靈般的身影,一再打碎中國"起沉疴、圖崛起"的希望,是讓近代中國屢次沉淪的夢魘。當中國憑藉改革開放重享大國應有的尊嚴時,日本又因參拜靖國神、挑起釣魚島爭端,再次成為中國人民的麻煩。當前日本對中國和平崛起的威脅不過是其歷史的延續。解除日本對中國的百餘年來的威脅,不是想辦法讓日本弱小,而是要實現中國的強大、民族的復興。《日本改變中國》剖析近代以來中國歷史上紛繁複雜的線索,就中日兩國之間的關係進行回顧,破解中日不能兩強並立的魔咒。
作品目錄
第一章日本總是出現在中國近代歷史的轉折點上
在近現代歷史上,每每在中華民族氣運的關鍵時刻和轉捩點上,我們總能發現日本幽靈般的身影,一再打碎中國"起沉疴、圖崛起"的希望,是讓近代中國屢次沉淪的夢魘。當中國憑藉改革開放重享大國應有的尊嚴時,日本又因參拜靖國神、挑起釣魚島爭端,再次成為中國人民的麻煩。
一、日本軍艦撞沉"洋務運動">>>6
昏聵懦弱的晚清政府也曾通過"洋務運動"來實行"改革開放",但是甲午戰爭葬送了這場本來已經獲得巨大成就的振作自救行動,也由此敲響了大清國的喪鐘。
二、日俄戰爭硝煙下的"清末新政">>>27
日俄戰爭,這場發生在中國領土上的"國際戰爭",對中國的影響,比對日本和俄國的影響還大。中國的精英們不願意再給政府時間。一切改革,都為時已晚。
三、作為辛亥革命策源地的日本>>>47
興起於甲午戰爭之後的赴日留學運動,竟然醞釀了一支埋葬大清國的革命力量。挽救,從另一個角度講,卻是埋下了顛覆的種子。
四、漁利辛亥革命,"二十一條"重創新民國>>>59
日本幕後支持中國的革命派是一次賭博。黑龍會"高瞻遠矚"的押寶,通過"二十一條"摘取了辛亥革命最大的果實,並且讓中國陷入復辟和保衛共和的連綿內戰中。
五、出兵阻撓北伐,妨礙中國統一>>>75
國民黨的北伐統一戰爭,順應時勢,勢如破竹。這個時候,日本悍然出兵阻擾,再次成為中華民族崛起的夢魘。一個統一的中國,不符合當時日本侵略中國的利益。
六、武力霸占中國東北,炮製滿洲國>>>86
列強默認了"滿洲國",10年之後的二戰中,國際社會將為他們對日本的"寬容"付出了代價。但現在離二戰還很遙遠,這個時候承擔日本重壓的只有中國。
七、"七·七事變",忍辱建國的喪鐘>>>95
在"黃金10年"經濟高速發展時期,民國政府忍耐著日本占據東北的屈辱,一心經濟建設。但在日本覬覦中國更大的領土和利益的情況下,這種忍耐式發展,只是空中樓閣。
第二章征服中國--日本文化的一部分
"日本中心主義"學說繼承"皇道史觀",提出"八肱一宇"的觀點:世界是由八條大繩子緊密連在一起的,最終歸結到一個中心點,這就是日本。世界正等待著偉大的天皇之軍來撫育、教化和征服,地球將被日本統一。與其為近鄰的中國自然成為日本進攻的主要目標。征服中國,就是日本文化的一部分。
一、島國精神與作為擴張意識形態的天下觀>>>111
日本是一個開放的民族,又是一個狹隘的民族。它在強者面前是一幅謙虛的模樣,對於弱者卻往往暴露其野蠻和非人性的一面。
二、被擴張論者主導的明治維新>>>123
任何一個日本人一旦面對地圖,就會發現朝鮮是一塊跳板,而中國則是"彼岸"。日本人浮在大海中的"葉子"上,自然是缺乏安全感的,而大陸就是獲得安全的地方。
三、侵華思想在日本民間泛濫>>>136
表面上看是武力強姦了正義,背後則是那些"落後必須挨打"的混蛋思想毀滅了文明。今天毋庸譴責福澤諭吉這樣的民間思想家,而應從其言論中看到中國存在的問題。
附《脫亞論》
四、民間學術研究與武力侵華遙相呼應>>>148
在荒謬的時代,學術服務於政治,不再監督和質疑政府的政策,而是致力於解釋政策的合理性。在日本就有這樣一批歷史學家,自願地論證侵略中國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五、天皇製法西斯主義泛濫殃及中國>>>156
1886年,正處於與清政府開展"軍備競賽"的時候,日本的財政難以滿足海軍建設的需要。天皇便帶頭捐款,解決了軍費問題。
六、等級觀孕育的侵華"皇軍">>>165
在侵略戰爭中,武士道向惡、醜、黑暗一方傾斜。這支"不要命"的軍隊,隨時準備為天皇獻出生命。這支軍隊既勇猛頑強、不怕犧牲,同時也粗野、殘暴、毫無人性。
七、文人"從軍",侵華成為一種"文化">>>172
日本,能產生大量的讚美戰爭和侵略的文人,這實在是一個奇怪的民族。日本侵華文學僅在1937年至1945年間,單行本就出版了一千種以上。
第三章擺脫日本的威脅
二戰結束之後,美國親自操刀,閹割了日本,但是並沒有也無法改變它的基因。儘管天皇已經成為一個象徵,但太陽旗仍是那面太陽旗,日本仍然是日本。近代歷史上,中國屢屢被日本改變發展方向,這種情況不應再次出現。如何規避歷史的重複,考驗著中國人的應變能力。
一、戰後中日友好幻象>>>185
日本要發展,就需要中國的龐大市場,所以有了20世紀七八十年代的中日友好局面;日本不願意看到中國這樣一個近鄰日益強大,於是又有了"中國威脅論"。
二、被右翼"把持"的日本>>>198
總有一些事情,即使過去了60多年,人們仍會刻骨銘心。20世紀90年代,就在許多中國人已經對日本的侵略暴行"選擇性遺忘"時,某些現實因素讓其重新成為新鮮而疼痛的記憶。
三、警惕落入"反日"的圈套>>>207
如果我們不是盲目地反日,就有必要回顧一下日本戰後政治生態發展的脈絡,這樣很容易發現,日本政治的右傾絕非在20世紀90年代突然發生的。
四、"中國威脅論"背後的陷阱>>>218
"中國威脅論"並不新鮮。100多年前,日本就發出過類似的聲音。那時叫"清國威脅論",認為清國經過洋務運動,實力大增,威脅到了日本,然後就是甲午戰爭。
五、日本謀求"正常化"觸動中國>>>227
日本這樣一個近代以來向來喜歡說不的民族,注定要向現實說不。當年石原慎太郎炮製的那本《日本可以說不》的書,喊出了日本人的心裡話,自然會大紅大紫。
六、遏制中國符合日本的利益>>>237
日本是強國,中國也正在邁向強國之路。這是中日關係的重要背景。當下中日問題的關鍵,就是日本如何面臨日益強大的中國和逐漸強大的中國如何面對日本的問題。
第四章假如不以仇恨的目光看日本
中國人對於日本的了解,其最大的不客觀在於帶著仇恨、厭惡的情緒。如此,我們看日本必然容易被情緒所左右,就可能看不到事情的真相,難以做到知己知彼。而在唐代,中國文化被日本人頂禮膜拜。那個時代的中國在當時的世界上最為開放、自信、寬容。那個時代,中國影響世界,中國改變日本。
一、愛學習使日本進步>>>247
日本是一個非常愛學習的民族,歷史上日本有兩次大規模的學習,一次是唐化,以大化改新為代表的向中國學習;一次是歐化,以明治維新為代表的向歐洲學習。
二、"忠"使日本有凝聚力>>>252
日本在繼承中國文化時,放棄了其核心"仁"而拔高了"忠"。忠,不僅是忠於天皇,更是忠於自己的主人,忠於自己的家族,忠於自己的團隊、自己的工作。
三、跟隨強者使日本免於挨打>>>255
美國大兵強姦日本婦女的事情不只一次發生,引發民眾的抗議。但這並沒妨礙日本和美國的友好。因為美國是第一強國,日本是第二強國,所以日本不會與美國為敵。
四、民主政體讓日本受益>>>259
日本民主政治的建立,是美國和日本化敵為友的根本前提。美國一向以民主輸出者自居,非民主國家就是敵人,民主國家就是朋友。日本就這樣成了美國的朋友。
五、教育家"登上"鈔票>>>262
日本的鈔票上印的人像,以教育家居多。現在大多數日本婦女一旦生育,便放棄工作,在家專心教育小孩,因為教育孩子要比外出工作更能創造社會效益。
六、日本特色的資本主義>>>265
出於對強者的"尊重",日本人認同美國的占領,認為正是在美國的幫助下,日本建立了民主制,完善了天皇制。這種認識是日本戰後和平發展並迅速在經濟上崛起的重要前提。
七、傳統與現代的完美結合>>>268
傳統文化成為近代中國落後的替罪羊,精英們急於通過否定傳統來實現涅槃重生。而此時,日本卻讓傳統文化成為凝聚人心、促進發展的核心動力。
後記說一句向日本學習有多么難>>>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