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膽的金融政策" "靈活的財政政策" "刺激民間投資的增長戰略",日本國民對"安倍經濟"三大支柱政策的期待現在正轉向對能給未來帶來希望的日本股市和匯市活力的期待。另一方面,也有人擔心"大膽的金融政策"會帶來長期利率的暴漲以及過度的通貨膨脹,使所謂提薪最終無法惠及全民。
在這樣的期待與憂慮交織中究竟應該如何評價"安倍經濟"?
本書中,銳意進取的經濟學家將通過細緻分析為您評述安倍經濟3支利箭的現狀及今後的走向。
基本介紹
- 書名:日本式量化寬鬆將走向何方:安倍經濟學的現在、過去與未來
- 作者:日]片岡剛士
- 原版名稱:アベノミクスのゆくえ:現在、過去、未來から考える
- 譯者:楊玲
- 類別:978-7-111-52633-9
- 頁數:264
- 定價:49.00
- 出版社:機械工業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605
- 裝幀:精裝
- 開本:32開
目錄,譯者序,序言,作者簡介,
目錄
譯者序
序 言 安倍經濟的衝擊
第1章 日本經濟現狀 /?1
日本經濟"現狀"的7個特徵 /?1
平緩持續的通貨緊縮 /?2
日元升值趨勢持續 /?7
失業率居高不下,名義工資停滯不前 /?12
嚴重的經濟蕭條和微弱的經濟復甦 /?19
財政赤字及債務負擔加重,未來增稅的可能性增大 /?26
日趨嚴峻的少子老齡化問題 /?27
2011年日本大地震的影響 /?28
第1章總結:通貨緊縮帶來的影響 /?31
第2章 日本經濟視點 /?34
何謂3×3框架 /?34
3個政策手段 /?35
3個階段 /?45
3個時間維度 /?52
第2章總結:3×3框架 /?59
第3章 日本經濟反思 /?61
經濟長期停滯的主要原因:6個假說 /?64
基於3×3框架分析經濟長期停滯 /?73
從單個政策分析經濟長期停滯 /?102
第3章總結:以"緊縮制度"和3×3框架為
基礎分析經濟長期停滯 /?114
第4章 日本經濟的未來 /?120
如何看待"安倍經濟" /?121
論證"大膽的"金融政策 /?139
論證"靈活的"財政政策 /?169
論證"刺激民間投資的"經濟成長戰略 /?192
第4章總結:如何看待"安倍經濟" /?217
尾聲 安倍經濟政策走向 /?222
注釋 /?233
參考文獻 /?237
作者簡介 /?244
譯者序
自1989年日本的經濟泡沫破滅以來,日本橋本內閣、小泉內閣等歷屆政府為實現日本經濟復興推行了一系列的行政和財政政策改革,但20多年來各項舉措均收效甚微,日本經濟依舊處於低迷態勢。2012年12月,日本自民黨總裁安倍晉三再次就任日本首相,為推動日本經濟走出低迷,安倍內閣推出了"安倍經濟學"。
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提到: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可見經濟活動是其他一切社會活動的物質基礎,經濟是支撐社會運轉的重要支柱。在21世紀這個社會、經濟均日漸呈現全球化趨勢的時代,任何一個國家都難以閉門造車發展本國經濟,而每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也勢必對世界經濟再產生影響。因此每一個國家的經濟政策新動向也會受到其他國家的關注。安倍上任後強勢推行"安倍經濟學",這引發了各國學者的濃厚興趣,圍繞"安倍經濟學"的政策內容、政策影響、對日本經濟的刺激效果以及對他國經濟的影響等方面的研究和探討層出不窮,本書便是眾多研究成果中的代表性著作之一。
作者片岡剛士現執教於日本名校早稻田大學,是一位長期致力於日本經濟研究的學者。他於2010年和2012年先後撰寫了《日本"迷失的20年":怎樣制定擺脫通貨緊縮的經濟政策》(『日本の「失われた20年」 : デフレを超える経済政策に向けて』)和《再問日元走向:從實證、歷史角度審視日本經濟》(『円のゆくえを問いなおす : 実證的?歴史的にみた日本経済』)兩本專著。在2013年完成了本書的撰寫後,片岡還繼續跟蹤觀察日本經濟的發展,撰寫了《日本經濟緣何沒有起色:試論安倍經濟學的第二階段》(『日本経済はなぜ浮上しないのか : アベノミクス第二ステージへの論點』)一書。
本書在日本的出版時間是2013年4月,換言之,片岡剛士在日本新經濟政策推行後短短几個月內便完成了整書的寫作,可見作者對日本經濟有著長期、系統的敏銳觀察。全書主要從日本的經濟現狀、從何種角度把握日本經濟、對日本經濟的反思、對日本經濟的預測以及安倍經濟的走向5個方面進行了詳細論述。書中引用了大量數據,製作了數十張圖表,以紮實的實證研究詳細分析了日本的經濟現狀和安倍經濟學的優勢所在。本書最大的亮點在於提出了"3×3框架"理論。片岡以 "3×3框架"理論為指導首先對日本經濟進行觀察,並在此基礎上從歷史層面、政策層面對"安倍經濟"進行了科學、翔實的分析。此外,書中還對日本民眾較為關注的TPP問題、"3·11"東日本大地震後產生的能源問題、提高消費稅等問題進行了分析,相信可以為關注此類問題的讀者答疑解惑。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對中國讀者來說,弄清"安倍經濟"的現在、過去和未來不僅可以幫助我們明晰日本經濟的這段歷史,同時還能教會我們如何分析日本經濟形勢,並有助於我們思考如何進一步推動中國經濟的發展。
本書由楊玲負責全書的翻譯審校工作,4名翻譯專業的研究生李靚、楊湘雲、付海亮、許諾共同承擔了初稿的翻譯。在翻譯過程中,我們力求詞句準確貼切,正確再現作者意圖。受水平和時間所限,疏漏錯誤在所難免,敬請各位讀者批評指正。
譯者
2015年11月
序言
安倍經濟的衝擊
民眾激烈反對下的民自兩黨政權更迭
在2012年12月16日的眾議院選舉中,自民黨獲得294席,公明黨獲得31席,而民主黨僅獲57席。自公兩黨所獲議席總數為325席,超過了320席,即被參議院否決的法案要在眾議院再次獲得通過時所需要的議席數,可謂是獲得了壓倒性的勝利。
再來看看比例代表選舉中的得票率。自民黨的得票率是27.6%,與上次(2009年眾議院選舉)26.7%的得票率相比有小幅增加,但民主黨的得票率從43.6%大幅下降到了16%。由此可見,不是民眾積極支持自民黨,而是民眾對民主黨的激烈反對才使得自民黨在選舉中大獲全勝。此外,民主黨的小選舉區、比例代表
區的得票率同時跌破60%,這是民主黨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簡稱"二戰")後最低的投票率,也對選舉結果產生了一定影響。
為什麼民眾會如此激烈地反對民主黨呢?從經濟政策的角度來看,民主黨沒有兌現在2009年8月眾議院選舉中做出的競選承諾,反而積極推行在當時承諾中沒有提到的其他改革。
例如,民主黨在競選中承諾發放兒童補貼,以各種形式進行收入再分配,而這些政策的實施需要充足的財政來源的支持。但是當前日本經濟苦於通貨緊縮,要開闢財政來源,就必須解決通貨緊縮問題,實現經濟的穩定及增長。然而民主黨政權未能很好地做到保持經濟穩定和促進經濟成長這兩點。
當然,這其中要考慮到"3?11"東日本大地震等意外因素的影響。然而,民主黨政權未能充分利用災後重建中的需求激活經濟,也未能對日元升值和通貨緊縮採取有效措施,這些都是不爭的事實。
而且,民主黨政權未能通過推行預算項目甄別來確保最初構想的充足的財政來源,同時又面對必須實施收入再分配政策和災後重建工作等局面,最後選擇的是推行在競選承諾中並未提到的增稅政策。
這意味著民主黨政權不僅沒有將日本經濟做成更大的"蛋糕",而且還意圖將現有的蛋糕進行階層間的收入再分配,這必然會產生摩擦。再者,參眾兩院的"扭曲國會"現象也使得政策難以按照預期推行,由此導致了本次政權更迭。
支撐安倍經濟的3支利箭
在2012年11月14日舉行的民自兩黨黨首討論中,時任首相的野田佳彥首度提及解散眾議院,引起日本政壇一片譁然。
就在此次黨首討論前不久,在2012年9月26日所舉行的自民黨黨首選舉中,安倍晉三剛剛重返黨首寶座。不過在第1輪投票中,安倍獲得的地方票數遠不及石破茂,僅居第二。在國會議員的決勝輪投票中安倍才最終勝出,奪回了寶座。由此也可以看出,安倍絕非從一開始就獲得了壓倒性的支持。
2006年9月,安倍在延續小泉純一郎政權的形式下曾第1次組成安倍內閣,第1次安倍內閣提出"開放的保守主義",推行以3%的實際GDP增長率為目標的新經濟成長戰略。然而,由於該戰略未能提出具體政策以解決小泉政權遺留下來的通貨緊縮問題,加上閣僚醜聞頻出,使得安倍內閣在2007年的參議院選舉中遭遇滑鐵盧,再加上身體狀況欠佳,安倍無奈選擇了辭職。
為重回首相寶座,安倍在眾議院大選中打出了出乎所有人意料的"王牌",即擺脫通貨緊縮的金融政策。安倍表示"將推行全新意義上的金融政策",並宣稱"將修改《日本銀行法》列入討論議程"。這是過去日本首相前所未有的發言,也使得當時日元迅速貶值,股價急劇上漲。
2012年11月14日至本書執筆(2013年3月中旬)期間的外匯和股價動向顯示,美元兌日元匯率貶值約20%,日經平均股指上漲約30%。
現如今,我們所謂的"安倍經濟",尤其是安倍經濟所內含的三大經濟政策,即"大膽的"金融政策、"靈活的"財政政策和"刺激民間投資的"經濟成長戰略,不僅為股市和匯市帶來了活力,也給我們帶來了衝擊與對未來的期待。
但是眾所周知,面對安倍經濟,我們也會聽到很多擔憂的聲音。
對於"大膽的"金融政策,人們擔心其會帶來長期利率的暴漲以及過度的通貨膨脹,提薪最終將無法惠及全民。而對於"靈活的"財政政策,有人擔憂這種無視日本嚴峻的財政狀況而動用巨額財政的做法可能會導致財政秩序被擾亂,也有人擔心政府會無視經濟動向而強行採取提高消費稅稅率的政策。對於"刺激民間投資的"經濟成長戰略,則有觀點認為這可能會成為滋生特定產業的既得利益的溫床。
在這些期待與擔憂交織的聲音中,本書將針對安倍經濟3支利箭的現狀及今後的走向進行探討。
具體來說,在金融政策方面,將探討如何看待"2%的物價穩定目標""政府和央行的共同聲明"以及"新任央行領導層"等,並分析"大膽的"金融政策在今後可能採取的具體措施。
在"靈活的"財政政策方面,將探討如何看待2012年度補充預算的效果以及定於2014年4月起實施的消費稅上調。此外,日本面臨少子老齡化和龐大財政赤字的挑戰,政府在確保財政穩固健全的同時如何施政才能符合民心所向,也是本書要考察的問題之一。
在"刺激民間投資的"經濟成長戰略方面,如何評價當前即將推行的政策,哪一種經濟成長戰略更加合理有效,這些都是本書即將探討的問題。
從3個時間維度思考日本經濟
無視日本經濟的現狀,就無法討論安倍經濟的意義和未來走向。眾所周知,1990年經濟泡沫破滅以後,日本經歷了被稱為"失去的20年"的漫長的經濟停滯時期,這一時期物價上漲率始終保持連續下降,即處於持續通貨緊縮狀態。
算起來,日本的 "90後"是在從未感受到"經濟繁榮"的情況下迎來了他們的20歲成人禮。在如此漫長的經濟停滯中,日本曾面臨各種各樣的局面。本書後面也將提到,2002年到2008年2月期間,日本曾經歷了一次被稱為"伊邪那美景氣"的經濟緩步復甦時期。但實際上這次緩步的復甦也受到了同期通貨緊縮的影響。正是由於無法擺脫通貨緊縮,日本經濟再次惡化,而2008年9月爆發的金融危機則使日本陷入了比危機發源地的歐美各國更加嚴重的經濟停滯狀態。
即使如此,日本經濟還是自2009年3月起迎來了緩慢回暖。然而就在這時,發生了2011年3月11日的東日本大地震。"3?11"地震使遭受長達20年的通貨緊縮和經濟停滯的日本雪上加霜,大面積地區受災、核泄漏事故造成的放射性污染、供電不足以及企業商品供應鏈也因受災出現中斷等問題,都給日本經濟帶來了巨大打擊。
這一年,與地震災害帶來的不利影響同時出現的,還有前所未有的日元大幅度升值,或者說是日元暴漲。正如筆者在另一本書中所寫,日元升值給整個日本經濟帶來了負面影響。曾有預測認為,震後基礎設施的損毀將會造成生產能力的降低,並進一步導致通貨膨脹。這種預測與進展緩慢的災後重建工作互相作用,使得日元暴漲,阻礙了日本經濟的恢復。
日元升值指的是與外國貨幣相比日元價值上升的現象。通貨緊縮是指相對於產品及服務而言日元價值持續走高的現象。因此如果對通貨緊縮放任不管,日元升值風險就會增加。
也就是說,如果脫離"失去的20年",即脫離物價上漲率持續走低的漫長經濟停滯期這一背景來思考我們現在所面臨的課題,那么一切將失去意義。
在這樣的背景狀況下,政治是否能充分發揮其職能?對於這個疑問,恐怕很多人的回答是否定的。2009年9月經歷了政權更迭後成立的民主黨政權最大的問題在於,面臨堆積如山的課題,缺乏促進共識及決定政策的能力,或者說缺乏解決問題的決策能力。其原因包括眾參兩院的"扭曲國會現象"使得內閣難以通過各項法案1、徒有虛名的"政治主導"造成政策制定的遲緩以及民主黨內部缺乏共識等。
而"3?11"大地震帶來的沉重打擊,將日本這個國家的各種問題展現在世人面前。東京大學的御廚貴教授表示,"3?11"大地震可能長期並且極大地改變日本人基本的思維及行為方式。從這一意義上來看,"災後"比"戰後"一詞具有更重要的時代性的意義2。
"3?11"大地震首先是一場天災,它給受災地區帶來了巨大損失;同時它也是一場"人禍",面對地震引發的福島第一核電站的嚴重事故,東京電力公司和政府應對不力,災後重建遲遲沒有進展,也凸顯了這一問題。
正如作家大野更紗在《我,不絕望》3一書中所描述的那樣,如果用一個詞來形容現代日本社會,那就是"難以生存的社會"。這種"難以生存"的感覺並不是絕對的,而是來源於與過去或與他人比較時所產生的相對感受。這也與人們對未來生活的迷惘有關。"難以生存的社會"映射出人們對"容易生存的社會"的期待,正是兩者的反差造成了整個日本社會的閉塞氛圍。
這種"難以生存"的環境,也可從自殺者的數量上得到驗證。雖然2012年日本的自殺人數終於減少到2萬,但在此之前的13年間,日本每年的自殺人數都突破3萬。1998年的自殺人數與前一年相比更是增加了35%。在超過3萬人選擇自殺這一現象的背後,作為家庭主要勞動力的中年男性自殺人數的增加不容忽視。這當中的原因有日本人口結構的變化,比如日本"二戰"後第一代嬰兒潮人口已步入50~60歲,迎來了退休高峰等,但需要注意的是,新一代年輕人的自殺率已經超過了嬰兒潮一代年輕時期的自殺率。
"倉廩實而知禮節",生存首先需要達到一定的生活水平,也就是說,經濟環境對生存有很大的影響。1998年日本自殺人數猛增,在那之後日本也依舊保持較高的自殺率,與之並行的現象就是通貨緊縮。通貨緊縮的持續與自殺人數的增加,兩者之間有著深層的內在聯繫。伴隨著通貨緊縮而日益攀高的失業率以及非正式員工的增加,都給人們的生存和生活方式帶來了巨大影響。
由此可見,漫長的經濟停滯對日本社會的"難以生存"和閉塞產生了直接的影響。要想改變現狀將日本變為"容易生存"的社會,就必須打破長期以來一直持續的經濟停滯狀態。
現在的問題就是日本能否擺脫長期的經濟停滯?即能否走出"失去的20年"?要了解"失去的20年"是什麼,首先必須了解日本過去的經濟狀況。而要判斷日本是否能走出"失去的20年",則需要我們立足當前、放眼未來,考慮到諸如財政崩潰的可能性、少子老齡化等這些懸而未決的問題會帶來何種程度的影響。
本書將立足於以上視角,考察日本經濟的"過去"與"未來",以期全方位地把握日本經濟的"現在",深入探究安倍經濟。
經濟停滯既非天災也非天命
"現在的狀況並非單純取決於過去的條件,也不是基於人們對未來的夢想而自動形成的,是我們在過去成績的基礎上描繪著未來的藍圖,孜孜不倦地創造和構建而成的。"
這是摘自下村治《日本經濟成長論》4中的一節。下村作為經濟學家,因成功預測日本經濟的高速增長而為人們所熟知。當時,首相池田勇人提出日本經濟將以年增長率10%的速度增長,國民收入將翻一番,這一言論遭到了人們的嚴重質疑。然而在不絕於耳的質疑聲中,下村指出"高速增長會成為現實"。事實證明在那之後日本經濟的確實現了高速發展。
筆者認為在今天對下村的這段話尤其有必要認真地重新進行思考。我個人也同樣認為,現在的狀況並不是基於過去的條件自然確立的,而是可以通過我們現有的力量去改寫。至於未來,也未必和我們現在構想的完全一樣。
雖然出現了日元貶值和股價上升這樣的利好因素,但現在的日本經濟仍然深陷泥潭中。更雪上加霜的是,東日本大地震帶來的重創仍然存在。放眼未來,還要擔心少子老齡化造成的經濟成長乏力、社會保障費用增加、財政惡化等問題。假如我們單純按照"現階段的構想",即經濟停滯將進一步加深去推論未來,那么日本的未來將陷入一片悲觀。
但是反過來說,若能成功解決這些問題,就沒有必要對未來持過度悲觀的態度。如果經濟停滯的原因並非由於日本經濟成長乏力,而是緣於過去經濟政策的失敗,並且如果能改變現有的經濟政策,日本就能發揮出原本所具備的經濟成長能力,也能多少改變眾多有識之士的悲觀預期。
下村說"我們在過去成績的基礎上描繪著未來的藍圖,孜孜不倦地創造"。這就要求我們現在必須冷靜地分析過去的動向,找到失敗的原因,正確地評價將來的各種可能性。
很多人持有悲觀論,認為日本經濟已經不可能實現再次增長。尤其當現在股價上升和日元貶值等有利因素正在逐步顯現時,這種觀點反而更加甚囂塵上。
然而,一旦悲觀論變成現實,真正受到影響的不是這些用預言口吻鼓吹悲觀論的分析家,而是過著普通生活的老百姓。因此我們需要打破現狀,防止悲觀論變成現實。要擺脫悲觀論,儘可能積極地想辦法,推動事物朝有利方向發展。當然我們也不能過度樂觀。但無論怎樣,光嘴上說"做不到""不行",事情不會有任何改變。因此現在,特別是在考慮經濟政策的時候,要積極地相信我們能做到,要認真地思考如何才能讓整個日本(而不是一部分人)變得更加富裕,如何才能有效利用當今的潮流推動日本向更好的方向發展。
本書構成及謝詞
本書的結構如下。
第1章指出日本經濟現狀的7個特點,並概觀日本經濟動向。
第2章提出本書的主線--日本經濟的分析框架,並分別進行論述。該框架由"3個政策手段"(經濟穩定政策、增長政策、收入再分配政策)、"3個階段"(決策過程)、"3個時間維度"(過去、現在、未來)組成了"3×3"框架。
第3章題為"日本經濟反思",將使用第2章中提出的分析框架,對被稱為"失去的20年"的長期經濟停滯的經過及原因進行梳理和分析。
第4章題為"日本經濟的未來",將梳理安倍政權的經濟政策(安倍經濟)的特點,並運用第3章中得出的見解,批判性地分析安倍經濟能否成為日本擺脫漫長停滯局面的催化劑以及該政策的關鍵之點。
本書執筆的目的之一,在於完善筆者的處女作《日本"失去的20年":脫離通貨緊縮的經濟政策》(藤原書店,2010年),以及思考我們究竟該如何看待當前的安倍經濟。
對於日本經濟的長期停滯,鑒於已在前著《日本"失去的20年"》 中進行過述評,這裡主要將重點置於長期停滯的過程及原因。
本書源自2011年2月19日在光文社進行的題為"從現在、過去、未來的視角探究日本經濟"講座的內容。用了2年多的時間才完成此書,內心深感慚愧。
本書的最終完成首先要感謝光文社的三宅貴久先生。當我每每以經濟和政治動向的瞬息萬變這一事實作為藉口而遲遲不定稿時,是三宅先生給予的最大程度的理解與支持使我終於寫完了本書。在此謹向三宅先生致以最衷心的感謝。此外,本書還有賴於柳瀨澈先生將當日講座的內容進行了很好的整理,為本書的寫作打下基礎。柳瀨先生也閱讀了本書的草稿並給予了寶貴意見。還有,為我創造了講座機會的SYNODOS公司董事長芹沢一也先生,以及參加當天討論的飯田泰之先生、荻上チキ先生,在此一併表示感謝。
本書多處參考了筆者之前出版的書籍、論文、論稿。在此,對曾經給予我指導的各位,特別是濱田宏一教授(耶魯大學名譽教授)、若田部昌澄教授(早稻田大學教授)表示感謝。
本書執筆時期正值經濟研究工作最為忙碌的年末之時,為此不得不犧牲了幾乎所有的周末,每天深夜才能回家。在這裡,還要向3個孩子以及默默支持我的妻子表示感謝。
如果本書能夠有助於對安倍經濟的現狀和未來的思考,筆者將感到不勝榮幸。
片岡剛士
作者簡介
片岡剛士(Kataoka Goushi)
1972年生於愛知縣。慶應大學研究生院商學研究科計量經濟學專業碩士課程修了。三菱UFJ研究諮詢公司(MURC)經濟?社會政策部主任研究員。專業為套用計量經濟學、總量經濟學。著有《日本"失去的20年"--―擺脫通貨緊縮的經濟政策》(藤原書店、2010、第四屆河上肇獎獲獎作品)、《再問日元將走向何方--從實證、歷史角度審視日本經濟》(築摩新書、20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