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小選區比例代表並立制下的政黨政治

《日本小選區比例代表並立制下的政黨政治》是林恆青著的博士論文

基本信息,內容簡介,

基本信息

副題名
1996年以來日本眾議院選舉研究
外文題名
First-past-the-post with proportional representation system and party politics in Japan - a critical study on Japan’s house of representatives’ election since 1996
論文作者
林恆青著
導師
胡滄澤指導
學科專業
專門史
學位級別
博士論文
學位授予單位
福建師範大學
學位授予時間
2008
關鍵字
選舉制度 政黨 下議院 日本
館藏號
D731.3
館藏目錄
2010\D731.3

內容簡介

本文主要採用時系列分析方法,對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來日本眾議院選舉制度改革後歷次眾議院選舉結果進行定量分析,探討日本選舉制度改革後,新選舉制度——小選區比例代表並立制對日本政黨體制的影響,進而從微觀角度揭示選舉制度對日本“五五體制”崩潰後的日本政黨體制演變的趨勢。 1994年,日本國會通過了“政治改革關聯四法案”,這標誌著歷經六年作為政治改革之一環的選舉制度改革宣告結束,並由此揭開了日本政治制度新的一頁。在政治改革關聯四法案中,選舉制度改革至關重要。它是政治改革的基礎和核心,其形式為眾議院議員選舉制度,但實質則直指國家權力。選舉是當今世界普遍存在的社會政治現象,既是國家政治體制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當代西方國家政治的重要表現形式。要研究資本主義的民主制度,就不能不研究它們的選舉制度。這是因為西方各國政黨體制的形成,固然各有其特殊因素,但選舉制度卻是不可忽視的極其重要的催化因素。日本戰後長期實行中選區選舉制,對形成以“五五體制”為標誌的自民黨一黨獨大的多黨制有著重要的影響。 戰後日本政治制度的研究在我國一直是一個熱點。尤其是,對冷戰後日本政治保守化的研究。近年來,隨著研究的深入,湧現出一批高水平的從傳統政治學角度研究日本政黨政治的論著,但從數量分析這一微觀的視角分析選舉制度對政黨政治影響的論著並不多見。正是從這種意識出發,本文試圖在吸收中外學者豐富的政治學研究成果以及整理大量的日本眾議院選舉數據的基礎上,從時系列分析的視角,系統研究分析日本實行小選區比例代表並立制這一新的選舉制度,揭示眾議院小選區及比例區選舉中各政黨議員當選模式、各政黨勢力消長趨勢及特徵,進而從微觀的角度,探討小選區比例代表並立制下的日本政黨政治及政黨體制的演變的特點,從而說明選舉制度的不同選擇,對政治過程和目標以及政黨政策制定會產生迥然相異的結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