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約翰·惠特尼·霍爾編著的《日本史》是一部自前陶文化直到本世紀60年代的日本通史。原書1968年以德文出版,列入《費舍世界歷史叢書》。經過大幅度修訂後,1970年出了英文版,列入《三角洲世界歷史叢書》,幾十年來重印多次。英文版問世當年,即由尾鍋輝彥教授譯為日文。日譯本的後記說,該書雖采通史形式,但不像教科書那樣網羅一切。名詞術語較日本高校教科書為少,而深度可與日本所出多達20多卷的通史相匹敵,甚至有超過的內容。該書長於比較考察與歷史聯繫現實,文字亦優美可讀。
編輯推薦
該書確是材料可靠,論斷平實,分析細緻而辯證。分量上詳今略古,17世紀以後約占全書篇幅55%,文字亦不呆板。約翰·惠特尼·霍爾編著的《日本史》論點,如謂豐臣秀吉是16世紀的產物,也是他對外國貿易和接觸外國的濃厚興趣的產物。關於鎖國的看法,認為儘管和世界其他地方隔絕了,德川時期還是個文化和制度都發達的時期。作者認為,德川社會是建築在三種思想體系的平衡上,三種思想巧妙而切合實際地結合在一起。佛教仍然是統治民眾的重要手段。劃分得極細的德川社會(藩、村、町、戶)加強了神道所主張的地方化信仰。關於町人文化,作者認為,當我們說它是商人追求娛樂與鬆弛的同時,要承認它本身還是有嚴肅要求和實際成就的。這裡僅舉書中部分論述,就足以說明作者所提供的確實往往是既具啟發性又富說服力的論點,對於我國讀者無疑也頗有參考價值。本書所附參考書目,給中國讀者提供了一份簡要的西文日本史著作目錄。
作品目錄
前言 | 文化的發達和經濟的增長 | 十二、日本的開放和德川制度的終結 |
一、導論:日本的歷史地位 | 戰國大名的興起 | 十三、明治維新及其意義 |
二、日本的歷史環境 | 八、和歐洲的第一次遭遇 | 十四、近代國家的誕生 |
三、日本人民的起源及其文化 | 九、織田信長、豐臣秀吉和對大名的綏靖 | 十五、近代的改革和西方影響 |
四、早期日本國家的形成 | 十、德川時代 | 十六、明治憲法和日本帝國的出現 |
五、大和國家及中國影響的傳播 | 幕藩體制的建立 | 十七、20世紀20年代——政黨和民眾運動 |
六、貴族時代 | 法律和宗教制度 | 十八、從滿洲到太平洋戰爭 |
奈良和大寶制度 | 武士政府和它的問題 | 十九、占領與恢復 |
平安時代和藤原的興起 | 經濟成長和農業、商業的問題 | 日本史年表 |
七、封建時代 | 武士的文化和思想 | 日語名詞表 |
武士和鎌倉幕府 | 町人文化 | 參考書目 |
北條氏統治下的鎌倉 | 天保年間(1830—1844年)和國內危機的加劇 | 索引 |
足利霸權 | 十一、正在加深的國外危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