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六式輕機槍(日本九六式輕機槍)

九六式輕機槍

日本九六式輕機槍一般指本詞條

九六式輕機槍(九六式軽機関銃)是日本帝國陸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使用的輕機槍。九六式輕機槍由於在建造上採用了以法國制的Hotchkiss輕機槍為基礎的氣冷式、氣動式設計,幾乎可說與十一式輕機槍相同。

雖然較強大的7.7mm有坂子彈已被採納並開始送往前線使用,但九六式輕機槍仍與十一式輕機槍一樣,採用三八式步槍的6.5mm有坂子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九六式輕機槍
  • 外文名:きゅうろくしきけいきかんじゅう
  • 類型:輕機槍
  • 原產國日本
  • 服役期間:1936-1945
  • 研發者南部麒次郎
  • 口徑:6.5MM
歷史發展,設計,基本規格,效果特點,

歷史發展

在1931年的九一八事變以及在滿州國與華北地區的後續戰役中,日軍得到的戰鬥經驗使他們更加確信了機關槍可為前進的步兵提供掩護火力的功能。較早期的十一式輕機槍是一種輕型機關槍,可輕易的由步兵班帶入作戰。不過十一式設計上的開放式供彈斜面容易使沙土與污垢進入槍身,而且由於設計上不良的空間容忍度,使其在泥濘或髒亂的環境下容易卡彈。這使此武器在日軍部隊中聲名狼藉,要求重新設計的呼聲也因而四起。陸軍的小倉兵工廠測試了自中華民國國民革命軍捕獲的一些捷克斯洛伐克ZB26式輕機槍機槍樣本,並且(在借用了一些設計特色後)在1936年發布了命名為九六式的新型輕機槍,在1945年至1949的印尼獨立戰爭中此槍也被採用。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作戰初期,我軍仍有使用該槍的紀錄。
戰鬥間隙的志願軍士兵,96式與之相伴。戰鬥間隙的志願軍士兵,96式與之相伴。

設計

與十一式最大的差異在於裝在上方,容納30發子彈的曲型可卸式盒狀彈匣。這設計些許增加了可靠性,也減輕了此槍的重量。其擁有側翼的槍管也可快速替換,以避免過熱。九六式擁有刀鋒狀前準星以及葉片狀後準星,上有200到1500米的刻度以及風向修正。在槍的右側可安裝一支有10度角視野的2.5倍放大望遠瞄準鏡。
九六式有著裝在下的摺疊式雙腳架,也可在槍管下的氣動裝置接上標準的步兵刺刀。此槍只能全自動射擊,不過也可經由短暫地扣動扳機而發射單發。
雖然如此,槍械設計師南部麒次郎並沒法解決槍機與槍管之間的大小容忍度問題,導致此槍經常因使用後的彈殼卡在膛室中而故障。為了確保(理論上)可靠的填彈,南部只好以裝在彈匣裝填器中的油泵為子彈上油。實際操作上,往往因為上了油的子彈容易黏上沙塵,反而使問題惡化。這特色以及它本身帶有的問題在九九式輕機槍問世後獲得解決。

基本規格

總重
9公斤
全長
1,070毫米
槍管長度
550毫米
彈藥
6.5mm有坂
槍機種類
發射速率
550發/分鐘
槍口初速
735 米/秒 (2,400 英呎/秒)
供彈方式
30發可卸式盒狀彈匣

效果特點

1922年,即日本大正天皇十一年,日軍開始裝備日本十一式6.5mm輕機槍,這就是我們非常熟悉的“歪把子”。儘管日軍把“歪把子”視為“珍寶”,但經過一個時期的使用,特別是“九一八事變”後,“歪把子”暴露出了相當多的問題。據史料記載,日本當時曾經把從中國獲得的“捷克式”(即ZB-26)輕機槍與其“歪把子”對比,深感“自慚形穢”。如若與關內中國軍隊作戰,作為步兵部隊使用極其廣泛的輕機槍,“歪把子”的“不爭氣”顯然不能適應作戰需要,更不能適應日本軍國主義惡性膨脹的擴張野心。於是日本軍界特別是陸軍,研發新型輕機槍的呼聲日高,步伐也日緊,這與在日軍基層部隊中絕對不允許說日本國產裝備不好的情況,形成鮮明的反差。日本軍國主義就是這樣,一方面大肆在部隊中推行“愚兵”政策,打“武士道”的精神牌;另一方面又大肆收集武器裝備在部隊使用中暴露出來的問題,並不遺餘力地進行改進。“拐把子”就是克服“歪把子”缺陷而誕生的產品。“拐把子”在設計和研製過程中有兩個最為顯著的特點:其一,針對 “歪把子”存在的問題,力圖一一對應地進行全面改進;其二,緊跟當時世界輕武器特別是輕機槍的領先成果,力圖將其最大限度地體現在“拐把子”上。基於上述兩點,一挺既有大和文化傳統,又具歐洲特點的輕機槍——“拐把子”,被打造了出來。分析“拐把子”的“基因”成分,可以得到這樣一個加和式:
外形特徵
在外形特徵上,“拐把子”雖然作為日軍新一代的制式輕機槍,但仍矢志不渝地咬定“歪把子”那種“獨異怪辟”的“青山”不放鬆,因此幾乎任何人看了“拐把子”之後,都會自然將其歸屬日本,而絕少會認為是其他國家的。即便“拐把子” 把“歪把子”的槍頸改成了小握把,把大“魚尾”槍托改成了略小一些的“魚尾”槍托,而且還增加了提把,然而從它們的造型以及整體配合上來看,仍然看得出“歪把子”的特徵。這種情形,當然也與設計者特定的文化素養及其業已形成的思維定勢密切相關。關於這一點,我們還可以從日本自衛隊現役的1962年式通用機槍上得到印證。該槍與六十多年前的“拐把子”甚至“歪把子”相比,相似特徵多多。
“拐把子”在結構性能上的重大改進之處,首先體現在供彈方式上。眾所周知,“歪把子”機槍渾身毛病的癥結,幾乎都出自於“與步槍使用相同供彈具”的教條戰術理念。“拐把子”毅然採用了捷克ZB-26式輕機槍的彈匣供彈方式,廢除了“歪把子”用“漏斗式”裝彈機彈夾供彈方式。只是“拐把子”採用了容彈量為30發槍彈的弧形彈匣,較ZB-26的20發彈匣在容彈量上略勝一籌,同時弧形彈匣能夠很好地適應槍彈的錐度,因此供彈可靠性較之ZB-26毫不遜色,而較之“歪把子”則有了大幅度提高。彈匣供彈方式取代彈夾供彈方式,帶來的最為明顯的好處有3個方面:一是去掉了體積碩大、結構複雜的裝彈機,使全槍質量減輕了1.1kg;二是為全槍整體結構布局的最佳化創造了有利條件,使改進由於裝彈機導致的結構布局不合理成為可能;三是使機槍的整體戰鬥使用功效有較大幅度的提升,機槍的戰場生存能力明顯增強。例如,更換彈匣的方法簡單,易訓易掌握,且速度要比往“歪把子”裝彈機中裝彈快好幾倍,人員暴露的時間縮短,火力停頓的時間間隔也相對縮短。又如,裝彈機如果打壞或出現故障,機槍就可能連步槍都不如,而若一個彈匣打壞了,換上另一個彈匣則又恢復了戰鬥力。
“拐把子”在採用彈匣供彈方式的同時,主要是通過“吸收”、“保留”、“增加”這三個方面,從整體設計上對全槍的結構布局作了考慮。所謂“吸收”,就是在合理保留“歪把子”特點,特別是那些所謂帶有日本軍隊傳統特點的基礎上,有選擇地吸收與融合ZB-26上優秀的東西。所謂“保留”,就是在去除“歪把子”上那些經實踐證明的“糟粕”的基礎上,保留“必須保留”的東西,包括:基於節約目的而保留工廠加工生產環節上那些能夠繼續利用的工裝和工藝手段;基於實戰檢驗而保留那些認為可靠的結構;基於固有的傳統觀念和意識形態,而保留那些戰術技術上已經落後甚至陳腐,但卻適應日本軍制文化的東西。所謂“增加”,則是在“吸收”和“保留”的基礎上,依據作戰需要增加一些結構部件,以擴充機槍的作戰功能。不過,在日本軍界特別是陸軍中,由於傳統戰術思想的慣性,其“增加”的那些結構和功能,未必就是新的且切實有效的東西。
“拐把子”有選擇地吸收ZB-26的地方,除了採用彈匣供彈、將槍管散熱片外徑從“歪把子”的45mm減小到了30mm,以及增加小握把,改進槍托組件外,還採用了ZB-26的瞄具結構及布局。因為採取彈匣上置供彈的方案,彈匣固定在機匣的正上方,故瞄具與ZB-26一樣設定在了槍身的左側,使“拐把子”據槍瞄準的人機工程,較“歪把子”右置瞄具的人機工程大大最佳化。同時,採用了類似ZB- 26的“蝸形”表尺,其射距分劃為2~16,表示200~1 600m。不過“拐把子”的照門,沒有採用ZB-26的缺口式,而是採用了覘孔式照門,這大概是認為當時英、法、意等國習慣採用的覘孔式照門,要比德國、捷克乃至俄羅斯等國習慣採用的缺口式照門更好的緣故。日本後期生產的“三八式”步槍和後來生產的“九九式”步槍等,均是採用覘孔式照門。“拐把子”的準星,採用了ZB-26可以左右調整的結構。此外,“拐把子”採用了提把結構。不過這個提把有兩個特點,其一,提把是向前拐的,而ZB-26的提把是向後拐的。兩者在提槍的人機工程上區別較大,首先,前者提槍行進特別是向上坡行進時,必須時刻握住提把,手臂容易疲勞,加上槍的質心通常都是略偏於提把之後,提槍時槍總是處於前高后低的傾斜狀態,稍有鬆懈則可能掉槍;後者提槍行進時,則不必時刻握住提把,有時放鬆一下手掌也無妨,因為此時提把可以掛在手掌上,既可使手臂疲勞得到緩解,又不至使槍脫手。第二,“拐把子”的提把是用“燕尾槽”固定安裝在槍管的後部上方,不能向兩邊偏倒,只有提槍的功能,而ZB-26 的提把除了提槍以外,還可以將提把偏轉到槍的左側,並使握手柄前端部斜面卡入機匣左面的凹槽內固定,從而構成一個端槍射擊的前手柄,此時射手的左手就可以避免被灼熱的槍管灼傷。“拐把子”提把的設計,就沒有很好地“吸收” ZB-26的優點。“拐把子”的發射機構沒有“吸收”ZB-26的可以打單發的發射機構,這一點的確令人出乎意料,因為日軍歷來是十分吝嗇槍彈的。不過此點不必多作評論,讀者讀完此文,當有所悟。關於“拐把子”的“保留”,總的評價是:除了去掉了“歪把子”的裝彈機以外,“拐把子”保留了“歪把子”的基本外觀特徵以及機構複雜的特點。如果說 “拐把子”的這種“保留”是為了統一制式,賦予武器明顯的日軍特徵,抑或說是由於“歪把子”情結深厚,倒是可以理解,那么視結構異常簡捷,可靠性非常之高的ZB-26這一優秀藍本而不見,抱著相當複雜的機構不放,例如結構相當複雜、相當細碎的氣體調節器零件,還有那從“歪把子”沿襲過來的長腳桿兩腳架,火線高仍有350mm左右,只不過“拐把子”兩腳架的駐腳板,改成了ZB-26兩腳架的駐腳板模樣,腳頭增加了彈簧卡筍,展開架槍時,不再像“歪把子”那樣“叮鈴噹啷”了。
“拐把子”=“歪把子”+“捷克式”
也就是說,“拐把子”實際上是“歪把子”和捷克ZB-26式輕機槍結合產生的“混血兒”。下面,我們就來給這個“混血兒”作一個全面的“體檢”。
在體形特徵上,“拐把子”一改“歪把子”粗蠻蠢笨的形象,瘦了身,減了肥,有了一些捷克ZB-26式輕機槍窈窕秀美的體形特徵。其中最為明顯的變化就是對槍管上的散熱片外徑作了大幅度削減,與“歪把子”相比較,細了很多,當然也輕了很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