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視現象(既視感(生理現象))

即視現象(生理現象)

既視感(生理現象)一般指本詞條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既視現象,又稱“既視感”、該詞源自法語“Déjà vu”,也可以翻譯成“幻覺記憶”,指沒有經歷過的事情或場景仿佛在某時某地經歷過的似曾相識之感,也叫海馬效應

既視感是真實存在,有科學解釋的東西,不屬於靈異事件,只是大腦的想像力里曾經有浮現過類似的場景罷了。或者說既視感來源於大腦的聯想,它聯想出這個畫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既視現象
  • 外文名:The apparent phenomena
  • 又稱:既視感
  • 法語:Déjà vu
  • “既”意:已經
  • 顧名思義:已經見過的感覺
  • 出現人群:所有人
基本釋義,專業解釋,調研,分析,具體現象,其他解釋,印象,時空隧道,大腦皮層放電,意識流動,大腦模擬,相關描述,遊戲《永遠的七日之都》,

基本釋義

“既”意為“已經”,“既視感”顧名思義,已經見過的感覺。
然後,既視感一詞是經由日語的法語外來詞。日語裡說法為“既視感(デジャブ、きしかん)”。
“既視感”顧名思義,就是“似曾相識”,對沒有經歷過的事情或場景仿佛在某時某地經歷過的似曾相識之感。
“似曾相識”是人們大腦中知覺系統和記憶系統相互作用的結果。要想了解為何出現“似曾相識”的感覺,科學家得從知覺和記憶中的分類進行。分類的過程是知覺的一個基本特徵,也是記憶的一個基本特徵。

專業解釋

調研

根據問卷調查顯示,三分之二的成年人都至少有過一次“似曾相識”的經歷。而且越有想像力的人越可能經歷奇特的感受;經常在外旅行的人比長時間留在家的人更容易經歷“似曾相識”;另外,受過高等教育的人也比其他人更多經歷這種感覺(也許這是因為他們在托爾斯泰或哪位文學巨匠的著作中經歷過獨特的感受)。
調查還顯示,“似曾相識”的發生率在青年時期最高,此後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漸降低。特別是當人們真正開始重複日復一日的單調生活時,它的發生率反倒降低了。一個世紀以前,當弗洛伊德理論還是領導心理學研究的主流時,分析家就把“似曾相識”解釋成潛意識矛盾衝突的體現。但是現代心理學家提出,“似曾相識”不一定發生在深層次潛意識矛盾衝突基礎之上。一般健康的大腦都會產生這種感覺。而且,人們在疲憊和壓力狀態下時很容易出現這種感覺。
此外,它還可能會與“jamaisvu”相伴出現,即見到熟悉的事物或文字時卻一時間什麼都回憶不起來的感覺。心理學家還指出,“似曾相識”感的出現可能是因為人們接受到了太多的信息而沒有注意到信息的來源。熟悉感會來源於各種渠道,有些真實,有些卻是虛幻的。當你遇到已經忘記的小說描寫的情形時,可能會把它當作自己前世的記憶。或者,當身處了看過電影的真實場景時,雖然表面上已經完全忘記了這部電影,但腦子裡還是會勾起驚心動魄的回憶。心理學家還指出,人們有時根本不需要真實的記憶,大腦內部就有可能自己製造一種熟悉的感覺。

分析

知覺包括對面孔的知覺,對物體的知覺,對位置的知覺等等。以這3類為例,由於它們的對象不同,因此,當我們到一個地方以後,方位和空間關係,周圍的物體,人物,可能同時出現。然而,我們對它們的知覺卻是由大腦中3個不同的空能迴路,即位置知覺的迴路,物體知覺的迴路和面孔知覺的迴路分別去完成。與知覺類似,記憶也分很多類型。
知識和感念的記憶被稱為語義記憶:針對情節、經歷、事情經過的記憶,即情景性記憶,這是無意識記憶。其中每一類記憶,又可以分為很多個子類。正因為知覺和記憶都是“分類”進行的,我們曾經經歷的一些場景的眾多特徵存放在不同的記憶系統中,而我們無法意識到,當我們走到一個新的場景,場景中的某些部分就可能會刺激我們的一些記憶,調動大腦中並不同的記憶系統和與之相匹配。一旦場景中的某一特徵和過去的經歷匹配上,就會產生“似曾相識”的感覺。生活經歷每個人都會有,因為積習的東西很多,偶爾出現“似曾相識”這種主觀體驗是很正常的現象。對“似曾相識”這一主觀體驗的最初認識可從醫學上的癲癇病開始,可以追尋到半個世紀以前,正常人也會出現這種主觀體驗,隨著腦科學知識的積累逐漸達到了今天的認識水平。

具體現象

“似曾相識”容易發生在情緒不穩定的狀態下和對場景的體驗上。儘管所有的人都會出現“似曾相識”的主觀體驗,但並不意味著“似曾相識”在所有人身上發生的頻率都是一樣的。
一般來說,與情緒密切相關的事情容易記得比較牢。因此如果處於一種情緒不穩定的狀態,那么“似曾相識”發生的機率就大。而在人的一生中,更年期和青春期時,人體內分泌會發生劇烈變化,從而使人處於一種情緒不穩定的狀態記憶也會變得很活躍。這時候比較容易發生“似曾相識”的現象。“似曾相識”主要發生在對場景的體驗上。是因為每一個知覺都是在一個具體的場景下出現的。這種場景往往是一個大的背景,不需要特別的注意就會跑到腦子裡形成無意識的記憶。這種無意識的記憶有時候在一個具體的場景中就會蹦出來,與知覺混在一起。在“似曾相識”的現象中,被調動的大多是無意識的記憶。從童年開始,所有的經歷不管是想記的還是不想記的都在腦子裡有這些記憶的痕跡,在一些極特殊的情況下就蹦出來。透射到意識中,就產生了“似曾相識”的感覺。
於是現實中便會出現以下三種具體現象:
1、某種場景好像在何時經歷過。
這種現象不僅僅只發生在陌生的環境,其實在熟悉的環境也會發生。比如此時此刻出現的人和發生的事,也許這些人或者事情是的的確確已經發生過的,甚至是很久之前發生,也許有可能只是自己在電視或是電影中看到的某一場景,或者又因為是自己很久之前憑空想像的場景……但在我們身臨其境之時便會突然覺得,此時此刻發生的事情怎么會如此之熟悉。
2、某種感覺好像在何時有過。
這種現象一般會出現在出現極端情緒,尤其是在接近失控的時候。多體現為內心的感受,因為某件事、某個人或是某句話帶來的情緒上的一系列波動,會突然讓自己感到內心湧出的感覺是那么真實。一般情緒波動到已經難以控制的地步是不會察覺的,當且只有當情緒波動至極致卻自己又在努力控制,接近爆發的臨界點時,才會出來的感受。
3、某個地方好像在何時去過。這種一般會發生在陌生的地方,即當事人來到自己從未到過的地方。

其他解釋

人的大腦時刻在虛構各種情景,主要是潛意識活動,當你遇到現實中近似的情景時,就會與你記憶中以前大腦虛構的情景相呼應,加上心理強化的作用,你就會有似曾相識的感覺。因為人在睡眠中,大腦仍在對現實中的一些參數運算,得到許多種結果。似曾相識的情景是大腦運算的結果之一。

印象

研究人員認為這可能是某個印象早已潛藏在做夢者的潛意識裡,然後偶然再在夢裡顯現出來,也有些研究指出這種現象和另一種超越時空的潛意識有關。另一方面,有些大腦活動研究專家指出這種現象也有可能是我們的大腦某半邊處理訊息的速度稍微快過另半邊所造成的。

時空隧道

這是時空隧道的碰撞或對夢的記憶。在夢裡已經看到了將要發生的場景,只是記不清夢境了,所以你遇到事情發生的時候會覺得好像那裡經歷過。其實是勾起了你自己的記憶,對夢的記憶。當發生某個場景的時候,人的控制神經(中樞神經一部分)就會以極快的速度傳送於記憶神經,這時大腦的反應還沒有傳達到記憶神經,所以當大腦的反應傳到記憶神經的時候,就會讓人感到以前發生過一樣。這是對相對論的一個巨大挑戰,當然至今這個理論並沒有得到證明,只是猜想階段。

大腦皮層放電

這個在醫學上還有一種解釋是大腦皮層瞬時放電現象,或者叫做錯視現象,也可稱為視覺記憶,經常會發生在你身處於非常熟悉的環境時。我們的大腦有一個記憶快取區,當你看見一件東西或者遇見一件事情的時候是先把記憶存儲在快取區。之所以會發生眼前的事情好像已經經歷過這種感覺,是因為我們在記憶存儲的時候發生了錯誤,把它存在歷史記憶中去了,在看著眼前的事情的時候你又從歷史記憶中把它找出來,你就覺得好像以前已經發生過了。在大腦疲勞的時候會比較容易產生這樣的錯覺。

意識流動

生死意識流動的差異。生死是人的意識流動圖。人從出生就有了意識,到死之前這個意識一直是平坦的流動。到死了之後,人的意識會按照曲折的路線回到出生時,從而一直往復。因為死後的路線曲折,致使生時的記憶被分段的記錄,只有處在接點的記憶才有可能被下一段“生”的意識,就會出現既視現象。至於為什麼年輕人和老人會有這一現象,也很好解釋。年輕人的正常的意識形態還在形成中,而老年人的大腦的記憶回述功能較強。而中年人由於生活壓力過大,而經常忽視這種感覺,而不是不存在。

大腦模擬

在夢中會出現特定的故事和情節,也會同時對你想像中所有人和物的時間線進行模擬,預測出最符合實際的時間線和故事結束的路線,如果這種模擬是在模擬未來或明天將要發生的事情,這種出現的模擬又叫做預知夢。

相關描述

摘自東野圭吾《瀕死之眼》
“慎介打開了燈,走到洗手間漱口,然後用熱水洗臉。當他拿起毛巾擦臉,看著映照在鏡中的自己時,突然有種詭異的感覺襲向慎介。他的臉部不由得扭曲起來。
那種感覺近似於即視感(Déjà vu)。所謂的即視感,就是自己有種以前曾遭遇過相同狀況的感覺。可是不用說,他又不是第一次在這間浴室洗臉。結束工作回家後,第一件事就是洗臉,這是慎介持續多年的習慣。因此這也意味著慎介感受到的並非是既視感。感覺到以前沒有經歷過的狀況,才稱得上是真正的即視感。
慎介凝視著鏡子,搓了搓臉、摸摸頭髮,但他仍搞不清楚剛剛產生的感覺。沒過多久,詭異的感覺轉淡,鏡子裡只剩下他呆立在原地的身影。
他決定解釋為自己太久沒去上班。對那個穿喪服的女人太過在意也是,今晚的自己,到底是怎么了。”
輕小說《涼宮春日的暴走》
在改編的動漫《涼宮春日的憂鬱》中也有相同的情節,其中“漫無止盡的八月”這一章講述漫長八月竟然已經循環了15498次(動漫中為15532次,約595年,一直播放了八集,震驚了整個動漫界)。導致不停產生既視感。八月一結束,所有的記憶就會清空到8月17日,只有長門有希保留有所有的記憶,但是在記憶清零的過程中,會存在記憶殘留,於是下次便會產生即視感。
也許我們現實生活中產生的即視感很有可能就是我們活在一個不停循環的時間裡,即沒有過去也沒有未來。

遊戲《永遠的七日之都》

在進入遊戲的一開始就會出現有關即視感的問題:
“你是否有過這樣一種感覺,本來是第一次遇到的場景,卻感覺以前就遇到過。”……
主人公每經過七天就會輪迴到他來到這個城市的第一天,並留下少之又少的一點記憶,在某些場景中出現既視感。只有白夜館的女主人存留著他的記憶,而由於某些原因又不能告訴主人公。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