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旛

旗旛

旗旛,亦作“ 旗幡 ”,漢語辭彙。

拼音是qí fān,

解釋為 旌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旗旛
  • 拼音:qí fān
  • 釋義:旌旗
  • 注音:ㄑㄧˊ ㄈㄢ
出處與詳解
旌旗
1、唐 王建 《寄賀田侍中東平功成》詩:“百里旗幡沖即斷,兩重衣甲射皆穿。”
2、唐 劉禹錫 《武陵書懷五十韻》:“王正會夷夏,月朔盛旗旛。”
3、唐 王建《贈李愬僕射二首》:旗幡四面下營稠,手詔頻來老將憂。每日城南空挑戰,不知生縛入唐州。
4、唐柳泌玉清行》:七珍飛滿座,九液酌如泉。靈佩垂軒下,旗幡列帳前。
5、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七六回:“旗旛齊整,隊伍威嚴。”
6、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十七回:“只見一隊軍馬打龍鳳日月旗旛,四方五斗旌幟。”
7、《古今小說·臨安里錢婆留髮跡》:“當下折些樹枝,假做旗幡。”
8、郭沫若 《虎符》第二幕:“有各色旗旛招展,上書‘克服 秦 軍’‘解救 邯鄲 ’等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