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德西山,古名棲真山,又名西嶺,位處旌德縣城西,跨旌陽鎮、版書鄉,海拔600米,是黃山東余脈箬嶺支脈大會山的最東端。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旌德西山
- 所屬山系:黃山東余脈箬嶺支脈
- 地理位置:旌德縣城西
- 海拔:600米
史書記載,地理環境,
史書記載
據清嘉慶《旌德縣誌·仙釋》載:竇伯玉,字子明,沛國人……拜陵陽宰。後棄官入西山,結庵居焉。一日,遇隱者獻藥百種,遂與居七都之鳧山白龍潭煉丹。竇子明,又稱陵陽子明,據司馬相如(前179-118)為漢武帝所作《大人賦》所述,最晚在西漢,陵陽子明就已經是一位著名的道教仙人。詩仙李白於唐天寶末年游宣城敬亭山時,就曾寫下“願隨子明去,煉火燒金丹”(《登敬亭山南望懷古·贈竇主簿》)的詩句。
西山是古代著名風景之一,古縣誌就載有《西嶺晴嵐》詩:
西望朝霞散,嵐光曙色呈。
晨雞隔岺唱,曉鳥傍林嗚。
露濯千峰闊,天晴眾壑明。
莫言山市麗,此地有蓬瀛。
西山古道,與大嶺古道相接,是古時縣城通往西鄉孫村、廟首、白地的主要通道,從西山腳到山頭全是石板鋪成。古道上古人建有兩處石亭。半山上的是集禧亭,山巔的石亭,則是建於明正德元年,距今有五百零五年的歷史。石亭的入口為外圓內方,形似古代錢幣,造型極為獨特。亭中鑲嵌著一塊當時所刻石碑,古碑文翻譯成白話文的意思為:
西山是古代著名風景之一,古縣誌就載有《西嶺晴嵐》詩:
西望朝霞散,嵐光曙色呈。
晨雞隔岺唱,曉鳥傍林嗚。
露濯千峰闊,天晴眾壑明。
莫言山市麗,此地有蓬瀛。
西山古道,與大嶺古道相接,是古時縣城通往西鄉孫村、廟首、白地的主要通道,從西山腳到山頭全是石板鋪成。古道上古人建有兩處石亭。半山上的是集禧亭,山巔的石亭,則是建於明正德元年,距今有五百零五年的歷史。石亭的入口為外圓內方,形似古代錢幣,造型極為獨特。亭中鑲嵌著一塊當時所刻石碑,古碑文翻譯成白話文的意思為:
地理環境
西嶺距離東面縣城四里左右,西面通向太平,是一條通行的大道。以前雖然有一座亭子可以供過往的行人休息,可是廢棄已久了。在嚴寒酷暑的季節、突然遇到狂風暴雨的時候,過往的行人為此苦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