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前圓肌綜合徵

1951年,Seyffarth首次報導了旋前圓肌綜合徵,病例均為正中神經通過旋前圓肌或指淺屈肌時神經受到卡壓所致。發病年齡多在50歲左右,女性患者多於男性,為男性患者的4倍以上。

基本介紹

  • 外文名:Musculus pronator teres syndrome
  • 就診科室:骨科
  • 多發群體:50歲左右女性
  • 常見發病部位:旋前圓肌區
  • 常見病因:正中神經通過旋前圓肌或指淺屈肌時神經受到卡壓
  • 常見症狀:疼痛、感覺障礙、肌肉萎縮、旋前圓肌觸痛、發硬
  • 中文名 :旋前圓肌綜合徵
病因,臨床表現,檢查,診斷,鑑別診斷,治療,預後,

病因

由於正中神經通過旋前圓肌或指淺屈肌時神經受到卡壓所致。

臨床表現

1.主要症狀
(1)疼痛 前臂近端疼痛,以旋前圓肌區疼痛為主,抗阻力旋前時疼痛加劇。疼痛可向肘部、上臂放射,也可向頸部和腕部放射。一般無夜間痛史。
(2)感覺障礙 手掌橈側和橈側3個半手指麻木,但感覺減退比較輕,反覆旋前運動可使感覺減退加重。
(3)肌肉萎縮 手指不靈活,拇、示指捏力減弱,拇、示指對指時拇指的掌指關節、示指的近節指間關節過屈,而遠節指間關節過伸,魚際肌有輕度萎縮。
2.體徵
(1)旋前圓肌觸痛、發硬。
(2)Tinel征 陽性率較高,常於發病4~5個月後出現。
(3)正中神經激發試驗 旋前圓肌激發試驗:屈肘、抗阻力下使前臂做旋前動作,肌力減弱者為陽性。指淺屈肌腱弓激發試驗:中指抗阻力屈曲誘發橈側3個半指麻木為陽性。肱二頭肌腱膜激發試驗:前臂屈肘120°,抗阻力旋前,誘發正中神經支配區感覺變化為陽性。

檢查

1.肌電圖檢查,研究發現,在肘與腕間,運動和感覺傳導的減慢對診斷近端正中神經卡壓無診斷價值,因為腕管綜合徵與旋前圓肌綜合徵患者均可出現正中神經傳導異常。
2.套用針電極對卡壓區正中神經支配肌群進行電刺激反應診斷,通過判斷肌肉失神經電位的變化,有助於診斷和鑑別診斷。

診斷

根據病史及臨床表現,針電極對卡壓區正中神經支配肌肉進行電刺激反應,判斷肌肉失神經電位變化。

鑑別診斷

除需與腕管綜合徵進行鑑別以外,尚需與胸廓出口綜合徵、臂叢神經炎、神經根型頸椎病等鑑別。旋前圓肌綜合徵與腕管綜合徵的臨床表現相似,二者的主要相同點:腕部和前臂痛;大魚際肌肌力減弱;橈側3個半手指麻木或感覺異常。不同點:旋前圓肌綜合徵無夜間痛,腕部Tinels征陰性,腕部神經傳導速度正常,掌皮支區感覺減退。

治療

1.保守治療
對輕度、較重上肢勞動後引起間斷性發作的病例,可行保守治療,包括避免重體力勞動、夾板固定、非激素類藥物局部封閉治療。一般認為,對經8~10周保守治療症狀和體徵不能改善者,應考慮手術治療。
2.手術治療
旋前圓肌綜合徵存在許多潛在卡壓因素,由於臨床定位往往比較困難,因此,手術中應儘可能檢查所有可能的卡壓點並進行松解。
術後屈肘位石膏固定2周,抬高患肢,鼓勵患者進行手指活動。

預後

預後尚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