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按照“格局—過程—效應”的研究思路,在3S技術的支持下,利用多個時相的遙感影像,結合野外調查,分析灕江流域1973—2013年土地利用演化特徵及驅動機制;結合灕江流域旅遊發展相關指標,分析40年來灕江流域土地遙簽厚利用變化與旅遊業發展的相互關係;基於格網單元和鎮區等不同尺度,綜合運用地統計和空間統計分析方法(空間自相關),結合DEM數據,從水平和垂直空間深入分析土地利用變化對灕江流域生態系統服務價值和生態風險時空分異的影響,提出灕江流域生態可持續發展對策。本書研究運用了面向區域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和生態風險及其驅動因素研究的空間格網方法,並結合空間自相關分析和DEM數據,多維度深入揭示灕江流域生態系統服務和生態風險的空間分布規律。本書研究使生態系統服務和生態風險評價動態化,評價結果圖紙化,研究結果更直觀、更具有實際意義,為實現土地資源可持續譽少利用、旅遊開發及環境管理之間的協調發展提供了決策依據。
圖書目錄
第 1 章 緒 論
1.1 研究背景及意義
1.2 國內外相關研究進展
1.2.1 土地利用/覆被變化研究進展
1.2.2 土地利用變化的生態效應研究進展
1.3 研究目標、內容及技術路線
1.3.1 研究目標
1.3.2 研究內容
1.3.3 技術路線
第 2 章 研究區概況
2.1 研究區位置及範圍
2.2 地質與地形地貌
2.2.1 地質
2.2.2 地形地貌
2.3 氣候與水文
2.3.1 氣候
2.3.2 水文
2.4 土壤與植被
2.4.1 土壤
2.4.2 植被
2.5 社會經濟狀況
2.6 生態環境狀況
2.7 灕江流域旅遊發展概況
2.7.1 灕江流域旅遊資源現狀
2.7.2 灕江流域旅遊發展歷程
2.7.3 灕江流域旅遊產業現狀
第 3 章 數據收集與預處理
3.1 數據收集
3.1.1 遙感數據
3.1.2 野外調查數據
3.1.3 其他數據
3.2 Landsat數據源介紹
3.3 數據處理軟體
3.4 遙感影像分類與解譯
3.4.1 土地利用分類體系
3.4.2 影像預處理
3.4.3 遙感影像解譯
3.4.4 分類後處理
3.4.5 分類精度評價
3.5 高程和坡度段劃分
第 4 章 灕江流域土地利用時空演變及驅動力分析
4.1 引言
4.2 研究方法
4.2.1 數據來源
4.2.2 土地利用變化特徵
4.2.3 景觀格局指標的選取
4.2.4 土地利用轉移矩陣分析
4.2.5 土地利用變化驅動力分析
4.3 結果與分析
4.3.1 灕江流域土地利用變化分析
4.3.2 灕江流域土地利用景觀格局變化分析
4.3.3 灕江流域土地利用轉移特徵分析
4.3.4 灕江流域土地利用變化驅動力分析
4.4 小結與討論
4.4.1 小結
4.4.2 討論
第 5 章 灕江流域土地利用變化與旅遊業發展相互關係研究
5.1 引言
5.2 研究方法
5.2.1 數據來源
5.2.2 Pearson相關性分析
5.2.3 土地利用轉移矩陣分析
5.2.4 TOPSIS評價法
5.3 結果與分析
5.3.1 灕江流域土地利用變化與旅遊發展的相關性分析
5.3.2 灕江流域土地利用照良龍變化與旅遊發展的關係
5.3.3 土地利用變化束鑽頁的旅遊驅動機制分析
5.4 小結與討論
5.4.1 小結
5.4.2 討論
第 6 章 灕江流域生態系統服務價值時空變化研究
6.1 引言
6.2 研究方法
6.2.1 數據來源
6.2.2 生態系統服務價值評價方法
6.2.3 生態您潤道系統服務價值敏感性分析
6.2.4 基於格網的生態系統服務價值評價方法
6.2.5 空間自相關分析戒采元探法
6.3 結果與分析
6.3.1 灕江流域生態系統服務價值數量變化
6.3.2 灕江流域生態系統服務價值流向分析
6.3.3 基於鎮(鄉)區的灕江流域生態系統服務價值時空分異
6.3.4 基於格網單元的灕江流域生態系統服務價值時空分異
6.4 小結與討論
6.4.1 小結
6.4.2 討論
第 7 章 灕江流域土地利用變化的生態風險研究
7.1 引言
7.2 研究方法
7.2.1 數據來源
7.2.2 生態風險評價單元劃分
7.2.3 生態風險指數
7.2.4 空間分析方法
7.2.5 土地利用相對合理指數
7.3 結果與分析
7.3.1 土地利用變化及結構合理性評價
7.3.2 生態風險指愉婚臭懂數的空間自相關特徵
7.3.3 生態風險指數的空間結構分析
7.3.4 灕江流域生態風險時空分異
7.3.5 不同土地利用類型的風險分布
7.3.6 灕江流域生態風險管理對策
7.4 小結與討論
7.4.1 小結
7.4.2 討論
第 8 章 結論與討論
8.1 主要研究結論
8.2 灕江流域生態可持續發展建議
8.2.1 合理劃分生態功能區,促進流域協調發展
8.2.2 實施灕江水系保護工程,改善流域水環境
8.2.3 加快石漠化治理,保護喀斯特遺產地
8.2.4 加強耕地保護,提高旅遊用地效益
8.2.5 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推動旅遊產業轉型升級
8.3 主要特色及創新點
8.4 存在的問題
參考文獻
作者簡介
胡金龍,山東諸城人,園林植物與觀賞園藝博士,桂林理工大學旅遊與風景園林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2019年至2020年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夏洛特分校訪問學者,2018年入選廣西高等學校千名中青年骨幹教師計畫。近年來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項、廣西自科基金1項、廣西教育廳項目3項,參與國級課題7項、省部級課題6項。主持《恭城縣三廟兩館、紅岩村景區創4A規劃編制》、《十里平坦景區創3A規劃設計》、《永福縣鳳山公園總體規劃》、《逍遙樓東西巷旅遊總體規劃》等風景旅遊規劃項目10餘項。發表學術論文二十餘篇。目前主要從事風景園林相關教學與研究,主要研究方向包括風景旅遊規劃設計、景觀生態規劃等。
4.2.2 土地利用變化特徵
4.2.3 景觀格局指標的選取
4.2.4 土地利用轉移矩陣分析
4.2.5 土地利用變化驅動力分析
4.3 結果與分析
4.3.1 灕江流域土地利用變化分析
4.3.2 灕江流域土地利用景觀格局變化分析
4.3.3 灕江流域土地利用轉移特徵分析
4.3.4 灕江流域土地利用變化驅動力分析
4.4 小結與討論
4.4.1 小結
4.4.2 討論
第 5 章 灕江流域土地利用變化與旅遊業發展相互關係研究
5.1 引言
5.2 研究方法
5.2.1 數據來源
5.2.2 Pearson相關性分析
5.2.3 土地利用轉移矩陣分析
5.2.4 TOPSIS評價法
5.3 結果與分析
5.3.1 灕江流域土地利用變化與旅遊發展的相關性分析
5.3.2 灕江流域土地利用變化與旅遊發展的關係
5.3.3 土地利用變化的旅遊驅動機制分析
5.4 小結與討論
5.4.1 小結
5.4.2 討論
第 6 章 灕江流域生態系統服務價值時空變化研究
6.1 引言
6.2 研究方法
6.2.1 數據來源
6.2.2 生態系統服務價值評價方法
6.2.3 生態系統服務價值敏感性分析
6.2.4 基於格網的生態系統服務價值評價方法
6.2.5 空間自相關分析法
6.3 結果與分析
6.3.1 灕江流域生態系統服務價值數量變化
6.3.2 灕江流域生態系統服務價值流向分析
6.3.3 基於鎮(鄉)區的灕江流域生態系統服務價值時空分異
6.3.4 基於格網單元的灕江流域生態系統服務價值時空分異
6.4 小結與討論
6.4.1 小結
6.4.2 討論
第 7 章 灕江流域土地利用變化的生態風險研究
7.1 引言
7.2 研究方法
7.2.1 數據來源
7.2.2 生態風險評價單元劃分
7.2.3 生態風險指數
7.2.4 空間分析方法
7.2.5 土地利用相對合理指數
7.3 結果與分析
7.3.1 土地利用變化及結構合理性評價
7.3.2 生態風險指數的空間自相關特徵
7.3.3 生態風險指數的空間結構分析
7.3.4 灕江流域生態風險時空分異
7.3.5 不同土地利用類型的風險分布
7.3.6 灕江流域生態風險管理對策
7.4 小結與討論
7.4.1 小結
7.4.2 討論
第 8 章 結論與討論
8.1 主要研究結論
8.2 灕江流域生態可持續發展建議
8.2.1 合理劃分生態功能區,促進流域協調發展
8.2.2 實施灕江水系保護工程,改善流域水環境
8.2.3 加快石漠化治理,保護喀斯特遺產地
8.2.4 加強耕地保護,提高旅遊用地效益
8.2.5 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推動旅遊產業轉型升級
8.3 主要特色及創新點
8.4 存在的問題
參考文獻
作者簡介
胡金龍,山東諸城人,園林植物與觀賞園藝博士,桂林理工大學旅遊與風景園林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2019年至2020年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夏洛特分校訪問學者,2018年入選廣西高等學校千名中青年骨幹教師計畫。近年來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項、廣西自科基金1項、廣西教育廳項目3項,參與國級課題7項、省部級課題6項。主持《恭城縣三廟兩館、紅岩村景區創4A規劃編制》、《十里平坦景區創3A規劃設計》、《永福縣鳳山公園總體規劃》、《逍遙樓東西巷旅遊總體規劃》等風景旅遊規劃項目10餘項。發表學術論文二十餘篇。目前主要從事風景園林相關教學與研究,主要研究方向包括風景旅遊規劃設計、景觀生態規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