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直接旅遊就業是在旅遊企業的就業,即直接服務於旅遊者的就業,如旅行社的工作人員和服務人員,旅遊飯店的管理人員和服務人員等。
間接旅遊就業是在與旅遊業相關行業的就業,即間接服務於旅遊者的就業,如郵電通訊,商業,農副業等。
引發就業是指旅遊與其相關產業收入的在消費所創造的就業。
此外,旅遊業具有較強的季節性,特別是受氣候,地理等條件制約性較大的地區更是如此,這樣,也相應出現旅遊就業的季節性,在旅遊旺節可以吸收許多人就業,在旅遊淡季一些人就暫時失去工作。
特徵
(一)旅遊就業類型多樣,能夠吸納大量勞動力
旅遊業是一個複雜的綜合性產業,提供了遊客旅行過程中所需的全部服務和產品。旅遊業的多樣化決定了它可以提供的工作種類繁多:既有基礎服務工作,也有高級服務工作;既有一般業務工作,也有各類管理工作;既有腦力工作,也有體力工作。這些工作能夠吸引不同層次的勞動者,解決大量勞動力的就業問題。
根據世界旅遊旅行理事會的報告,1999年全球旅遊就業人數1.92億人,占全球就業人數的8%;到2010年全世界旅遊就業人數將達到2.54億人,將有9%的就業依賴於旅遊業。
截至2006年底,我國星級飯店達1.2萬家,旅行社達1.6萬家,各類景區(點)2萬多家,大中專旅遊院校(系、專業)1703家,在校學生多達73萬人,旅遊直接從業人員約為1000萬人,加上間接從業人員,旅遊就業總數高達4800多萬人,約占全國就業總數的5.2%。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遊需求還將持續增長,旅遊產業鏈將不斷延伸,因此,旅遊就業領域會更加廣闊。
(二)旅遊就業進入門檻低,為弱勢群體提供了就業機會
旅遊就業層次多,崗位門檻有高有低,對各種層次的勞動力都有很大的需求。尤其是旅遊交通、旅遊餐飲、旅遊商品、旅遊住宿等部門的多數就業崗位,對文化素質和年齡要求不高。
旅遊就業崗位低門檻的特點,一為社會弱勢群體(如婦女、低學歷者、下崗職工、農民等)提供了就業機會;二給那些中小規模的企業和個體經營戶提供大量的進入機會,為經濟欠發達地區居民自主創業提供了良好的機會,進而促進中小旅遊企業的發展,發揮中小企業的就業帶動功能;三是通過發展鄉村旅遊,可以直接吸納農村人口就地就業,就地轉移農村剩餘勞動力,間接地減少城市就業壓力。國家旅遊局2002年對不同省區市進行抽樣凋查,發現在旅遊產業中農村勞動力所占比例為62.6%,旅遊業新增就業人數中農村勞動力約占70%。實踐證明,旅遊業在轉移農村剩餘勞動力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是扶貧效果最好、成本最低、返貧率最低、受益面最寬、拉動性最強的行業之一。
(三)旅遊就業季節性強,就業方式靈活
由於遊客消費特別是入境遊客消費的時間分布很不均勻,因此與旅遊活動相關的旅遊就業的季節波動也十分明顯。除了季節性強之外,旅遊行業還存在大量的臨時工、小時工、鐘點工等靈活就業方式。靈活就業對國家、企業和個人都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對國家來說,它的存在和發展不僅對中國經濟體制改革起到了一種緩衝和減壓的作用,而且對整個國民經濟的增長和發展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近年來,在我國傳統就業崗位不斷減少而勞動力供給又不斷增加的情況下,靈活就業以其無可比擬的優勢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對企業來講,靈活就業具有機制靈活、進退方便的特點,有助於推進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制度的創新與完善,可以為企業節約大量的人工成本,提高組織效率,同時也有助於扭轉激勵效率低下的僵化用工模式,促進優質高效人力資源管理制度的形成。對個人來講,勞動者就業需求日益多樣化,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時代的進步,人們的文化理念、思想意識相應發生了很大變化,人們更希望擺脫固定就業模式,以擁有更多屬於自己的就業空間,而旅遊就業的靈活性特點恰恰能夠滿足就業者的這種需求。
(四)旅遊就業人員變動頻繁,人員流動率高
旅遊業是人員流動相對頻繁的行業之一,這在賓館和餐飲業中表現得更為明顯。人員流動率高不僅導致客戶服務質量無法保證,而且增加了人員招聘和培訓費用,提高了企業的經營成本。旅遊就業人員變動頻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旅遊工作本身的性質和特點之外,人們對旅遊工作認識的誤區也是很重要的因素。例如有的人認為:旅遊業的工作只是短期的,只是生活中一次有趣的經歷,而不能成為自己的事業;旅遊業為那些嚮往靈活隨意的季節性工作的人提供了絕好的機會,但對那些想要擁有一份長期穩定事業的人來說幫助不大。
但是,人員變動率高並不是旅遊產業中所有行業的問題,如旅遊交通部門和旅遊公共管理部門並沒有遇到這樣的難題。由於旅遊航空業薪水和工作環境一般都非常好,政府旅遊組織通常有明晰的事業發展方向和優裕的薪資待遇,因此這兩個行業的人員變動率相對較低。由此可見,旅遊企業可以通過提高待遇水平、改善工作環境、創造職業發展機會來降低員工流動率。
(五)旅遊就業彈性較大,帶動性強
旅遊業是以遊客的流動和消費為基礎的綜合性產業,產業關聯性強,能夠帶動一大批相關行業的發展,因此能夠創造大量直接或間接的就業機會,更大規模地吸納勞動力。據世界旅遊組織公布的資料,旅遊行業每增加1個直接就業機會,社會就能增加5~7個間接就業機會。唐代劍等在研究浙江省旅遊就業彈性時得出旅遊就業的彈性係數為0.499896,遠大於第三產業的總體水平0.284067。旅遊業的這一就業帶動作用在旅遊城市、旅遊景區尤其突出。在河北承德、廣西桂林等地,幾乎每家每戶都有從事旅遊服務的人員;在江蘇周莊、雲南麗江等地,幾乎家家戶戶都在從事旅遊服務工作。在大型旅遊景區周圍,圍繞旅遊服務而興辦的小商店、小旅店、小餐館比比皆是。由此可見,發展旅遊業能為當地居民提供大量的直接和間接就業機會,是轉移富餘勞動力、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途徑。
作用
(一)提高旅遊業促進就業的能力
旅遊業作為就業吸納器的功能已在世界範圍內得到廣泛認同。世界旅遊組織在1997年和2001年發布的《關於旅遊業社會影響的馬尼拉宣言》和《大阪宣言》中,兩次強調發展旅遊可以直接和間接地影響著社會就業領域的擴大,並提出“旅遊業是2l世紀創造就業與保護環境的引導產業”。如何更好地發揮旅遊業在創造就業機會、擴大就業方面的優勢,迫切需要一套完善的旅遊就業政策作為指導。旅遊就業政策可以通過巨觀的調控指導,使我國旅遊產業結構的調整、旅遊產業規模的擴大、旅遊產品體系的開發等各項旅遊發展戰略都能與旅遊就業緊密結合,將旅遊就業作為國家各項重大旅遊發展決策所必須考慮的關鍵性指標,推動有利於擴大旅遊就業的項目發展,全面發揮旅遊業對促進就業的巨大潛力。
(二)保障旅遊從業人員的基本權益
旅遊就業政策的制定和實施,最基本的目的是保障旅遊從業人員的基本權益。旅遊就業政策就是要保障勞動力可以自由選擇從事與旅遊業相關的職業,旅遊從業人員能夠自主地選擇就業崗位,獲得學習和培訓的機會,領取公平的勞動報酬,享受合理的福利待遇和社會勞動保障,取消就業歧視。特別是對旅遊業中的靈活就業人員、農村剩餘勞動力、下崗失業人員等弱勢群體,旅遊就業政策應為他們提供有效的政策保障,確保他們獲得平等的就業機會,享受同等的待遇。科學完善的旅遊就業政策,可以提高旅遊從業人員對工作的安全感和滿意度,確保旅遊從業人員隊伍的穩定性。
(三)調整區域旅遊就業差異
由於我國仍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各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不平衡,旅遊經濟發展也存在較大差異。與此相對應,旅遊就業情況在地區之間也存在明顯的差異。全國各省區市之間的旅遊就業發展水平差距大,旅遊就業的地帶陛差距大,東西、南北差距大,且東西部差異大於南北方差異。中國旅遊人力資源和地方旅遊業發展的要求基本一致,大部分旅遊就業集中在東部沿海發達地區,中西部所占份額較小。一套科學合理的旅遊就業政策,可以規範各地區旅遊就業的基本程式,有效調整區域旅遊就業的差異,促進旅遊就業欠發達地區有針對性地採取措施,創造就業機會,擴大旅遊就業,為旅遊就業欠發達地區進一步發展旅遊、促進就業提供政策保障,最終實現全國旅遊就業的協調發展。
(四)確保中國旅遊業發展與國際接軌
國外學術界在研究旅遊就業問題時,將旅遊就業政策研究作為一個關鍵部分。AbbyLiu等提出了由旅遊就業政策、旅遊產業以及當地社區三部分構成的旅遊就業框架,其中旅遊就業政策處於統領地位,認為旅遊就業研究需要超越傳統的僅僅從產業角度加以考慮的思維模式,而是應該更多地突出旅遊就業政策的激勵作用,使旅遊就業政策成為未來旅遊就業發展的重要驅動力。
在實踐方面;國際旅遊業的發展正逐步朝著消除壁壘、實現區域聯合、自由化發展的方向邁進。其中最受關注的問題就是如何實現旅遊勞動力的自由流動以及通過發展旅遊業增加就業,降低失業率。《北美自由貿易協定》是區域自由貿易協定的一個典範。該協定有關旅遊方面的內容除了有利於提高旅遊產品的質量和競爭力、促進區域旅遊業進一步發展等作用外,其中一個最大的目的就是要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為旅遊勞動力在區域問的自由流動提供便利。在發展旅遊業的過程中各國都開始意識到旅遊在促進就業方面的巨大潛力,將旅遊就業問題作為本國旅遊業發展的重點問題加以考慮。旅遊就業政策可以提高我們對旅遊就業問題的重視程度,改善我國的旅遊就業體制,使我國的旅遊發展與世界同步,在旅遊就業方面符合國際旅遊業的發展趨勢和潮流。
影響因素
一、巨觀因素
(一)國民經濟成長對旅遊就業的影響
國民經濟成長對擴大旅遊就業容量的作用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國民經濟成長可使國民的可支配收入增多,出遊能力提高。根據國際旅遊行業發展的經驗,當一個國家人均GDP達到1000美元時,旅遊消費進入啟動期,國內旅遊日益興旺;當人均GDP達到3000美元時,出境旅遊開始興旺。旅遊消費,特別是國內旅遊消費,是旅遊發展的根本原因,也是擴大旅遊就業容量的根本源泉。另一方面,國民經濟成長能夠促進與旅遊相關的各產業的發展,完善國內市場運行機制,從而為旅遊業創造良好的運行環境,使旅遊就業潛力得以更大的發揮。
(二)國家政策對旅遊就業的影響
國家政策是旅遊業發展的重要保障和導航條件,不僅影響旅遊業的發展方向,也影響旅遊業的產業規模和產業結構。從中國旅遊發展的實踐可以看出,國家的方針政策對旅遊就業的發展至關重要。在實施經濟結構戰略調整的關鍵時期,國家出台大力發展旅遊業、促進下崗職工再就業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極大地提升了旅遊業的產業地位,促進了旅遊業的快速發展,產業規模迅速擴大,產出水平日益提高,產業優勢得到了充分發揮,旅遊業成為綜合效益高、安置勞動力就業最多的優勢產業。近年來,國家有關部門提倡大力發展鄉村旅遊和工業旅遊,進一步加大工農業旅遊示範點建設的推進力度,並為此出台了一系列相應的優惠政策和鼓勵措施,這為旅遊業的多元發展、立體推進創造了良好的環境,逐漸形成全方位帶動勞動力就業的新格局。
除此之外,國家的就業政策和戶口管理政策也是影響旅遊就業規模的重要因素。由於我國還實行嚴格的戶籍管理制度,而旅遊企業一般規模較小,在幫助員工落實戶口方面存在一些困難,因此影響了許多人才從事旅遊相關工作的意願。
(三)技術進步對旅遊就業的影響
一方面,技術進步使勞動者素質和旅遊行業生產率得到提高,從而使單位旅遊產出吸納的勞動力數量減少。如隨著旅遊電子商務和電子諮詢系統的推廣,很多原本由人工操作的工種開始由電腦替代,從而使得就業量減少。另一方面,隨著先進技術在旅遊領域的廣泛套用,旅遊就業質量得到了提高。沒有技術進步和現代化裝備,光靠高資本投入和勞動力投入來實現旅遊經濟的粗放型增長而帶動旅遊就業的模式不符合現代產業發展規律,也不可能長遠持續。只有以技術進步帶動旅遊經濟質量的不斷提高和旅遊產業結構的最佳化升級,旅遊業才能長久地吸納勞動力就業。
二、中觀因素
(一)旅遊投資對旅遊就業的影響
旅遊業投資,尤其是固定資產投資,能夠直接擴大旅遊產業規模,對促進旅遊經濟成長的作用十分顯著。無論是旅遊基礎設施的改善、旅遊接待設施的建設和更新,還是旅遊新項目和旅遊新企業的設立,固定資產的大規模投入都能吸納大量的勞動力。近幾年,政府部門投入大量資金建設旅遊區,改善旅遊基礎設施,極大地促進了旅遊目的地的社會就業。
另外,民營資本和外資大量進入旅遊業,為旅遊業發展注入了新鮮血液,開拓了安置社會勞動力就業的新領域。民營資本和外資進入旅遊業,對勞動力的吸納作用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方面是通過前期投入吸納勞動力就業,如大型旅遊項目的前期建設;另一方面通過資本追加再創就業機會,由於中國旅遊市場良好的發展勢頭鼓舞了投資商的投資信心,激發其再投資的熱情,許多投資商紛紛追加投資以擴大企業規模,拓寬經營領域,從而再次為社會提供了新的就業機會。
(二)旅遊產業規模對旅遊就業的影響
旅遊就業規模的擴大,關鍵是要擴大旅遊產業規模,以旅遊產業的發展帶動旅遊就業的發展。中國旅遊業發展之初,主要開展的是國際旅遊業務,堅持入境旅遊優先發展的方針。這種外向型的市場格局和產業格局限制了旅遊產業的發展,提高了旅遊就業門檻,局限了旅遊就業規模,旅遊業對就業的作用沒有得到根本體現。隨著國內旅遊的迅猛增長,國內旅遊逐漸成為中國旅遊發展的主體,加速了旅遊產業規模的擴大,旅遊就業得以快速增長。
新形勢下,為適應國內外市場的需求,必須整合各類旅遊資源,在深化觀光旅遊產品和休閒度假旅遊產品的同時,大力開發文化旅遊產品、鄉村旅遊產品、會展旅遊產品等專項旅遊產品,豐富旅遊產品種類,拓寬旅遊經營範圍,從而擴大旅遊產業規模,增加旅遊就業機會。
(三)旅遊產業結構對旅遊就業的影響
旅遊業的經營範圍大,旅遊經濟活動的觸角延伸廣,涉及餐飲、住宿、交通、遊覽、購物、娛樂等多個部門,這為旅遊業創造了多層次的就業崗位,吸納了大量不同層次的勞動力就業。但是,旅遊業各部門對勞動力的吸納程度各不相同,並且隨著旅遊需求的變化而不斷變化。如旅遊住宿業和餐飲業一直是旅遊就業的主力軍,其就業容量和就業結構會隨著遊客個性化需求的發展而有所調整;旅遊交通業的就業容量則因其在旅遊客源地和旅遊目的地之間的聯結作用的強化而得到釋放;旅遊景區(點)的就業容量會隨著旅遊需求的多樣化和個性化發展而擴大,但對旅遊從業者的素質要求會有所提高。因此,合理配置和調整旅遊產業結構對旅遊就業發展十分關鍵。旅遊產業各要素的發展應以旅遊者的實際需求為標準,某一要素供給過多或供給過少,都會對旅遊產業規模的擴大和旅遊就業的發展產生不利影響。
三、微觀因素
(一)旅遊企業規模對旅遊就業的影響
旅遊企業規模是決定旅遊企業就業容量和旅遊就業質量的主要因素。從世界範圍來看,旅遊企業中占主體的還是中小旅遊企業,在大多數國家中小企業占到全部旅遊企業的80%以上,因此,中小旅遊企業是旅遊就業的主要力量。與大型旅遊企業相比,一家旅遊小企業所提供的就業機會是相當有限的,但就總體而言,旅遊小企業所提供的總的就業機會並不少於大中型旅遊企業。而且,旅遊小企業對從業人員的要求低,招聘條件寬鬆,所吸納的社會勞動力絕大多數為當地居民,因此在促進中國當前特殊人群的就業方面有著大中型旅遊企業無法比擬的優勢。從旅遊就業質量來看,旅遊小企業通常沒有完善的管理機制和員工保障機制,就業穩定性差,員工培訓機會少,發展空間有限,因此不是旅遊就業長期發展之汁。隨著旅遊業的不斷成熟,旅遊企業的業務量增加、規模擴大,旅遊企業在創造更多就業機會的同時,也將逐漸改善就業質量。
(二)旅遊企業的多元化經營對旅遊就業的影響
多元化經營為旅遊企業帶來了新的收益,也給旅遊就業開闢了新的領域。如旅遊景區(點)由單純地提供遊覽觀光服務到增加餐飲、住宿等服務,旅遊飯店從只提供住宿和餐飲服務擴展到提供會議、購物、康體和娛樂等服務,旅行社也把觸角從傳統的線路安排服務延伸到交通和購物等領域。旅遊企業通過多元化經營擴大了經營領域,提供了更多的就業崗位,從而為各種類型的人才創造就業機會。同時,多元化經營對企業原有的員工,特別對企業管理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助於企業員工素質的提升。
(三)旅遊企業的集團化經營對旅遊就業的影響
和其他產業的企業發展一樣,隨著旅遊規模的擴張,旅遊企業的跨省跨國經營現象越來越普遍。這類企業實力雄厚,管理體制完善,員工薪資待遇好,發展空間大,因此旅遊企業的集團化經營不僅能夠改變旅遊企業小、弱、散、亂的現象,而且也能改變旅遊就業技能要求低、社會聲望低、薪資待遇差、工作穩定性差、發展空間小的現狀,從而提高旅遊就業質量。另外,旅遊集團公司通過在省外乃至國外設立分公司.不僅能通過業務範圍的擴大而增加對就業勞動力的需求,而且還能通過外派人員緩解本地就業壓力。
(四)旅遊企業與其他企業的聯合開發對旅遊就業的影響
旅遊業與許多產業存在著密切的聯繫,其他行業只要能找到與旅遊相關的切合點,能對遊客產生吸引力,都可以進行旅遊開發。許多旅遊企業利用旅遊業的這一稟性,積極尋求與其他產業的合作,如近幾年逐步興起的工業旅遊和農業旅遊就是很好的例證。這種聯合開發既為傳統產業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也為旅遊業的發展拓展了空間,不僅擴大了旅遊就業容量,也為傳統產業創造就業機會提供了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