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地生態效率評價模型及測度研究

旅遊地生態效率評價模型及測度研究

《旅遊地生態效率評價模型及測度研究》是依託南京大學,由章錦河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旅遊地生態效率評價模型及測度研究
  • 項目類別:面上項目
  • 項目負責人:章錦河
  • 依託單位:南京大學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旅遊地是典型的人地關係相互作用的特殊區域,旅遊地的生態效率研究是旅遊地制定與實施包容性、持續性發展政策與措施的基礎。本項目針對目前國內外有關生態效率研究在區域分析不足、測度方法缺陷、忽視人文指標等方面的薄弱環節,從旅遊地自然-經濟-社會-旅遊複合系統的物流、能流、貨幣流等的輸入、輸出及過程的角度,以生態效率為切入點,以能值分析方法為手段,以旅遊地可持續發展評價為目的進行本項目研究。項目擬構建多層次、多要素的旅遊地生態效率評價指標體系與模型,選擇多類型旅遊地進行實證比較研究,結合地理學、環境學、生態學、倫理學、旅遊學等相關學科理論與方法,系統分析旅遊地生態效率的基本特徵、影響因素及其作用機制,探討旅遊地生態效率與旅遊地可持續發展之間的關係及其規律,並提出調控措施,為旅遊地可持續發展提供決策理論依據和實踐指導。同時,力求在理論與方法上充實旅遊地理學相關研究的薄弱環節。

結題摘要

本項目根據研究計畫,針對目前國內外有關生態效率研究在區域分析不足、測度方法缺陷、忽視人文指標等方面的薄弱環節,從旅遊地自然-經濟-社會-旅遊複合系統的物流、能流、貨幣流等的輸入、輸出及過程的角度,主要進行了4個方面的研究,取得了重要結果與積極進展。一是提出了時間序列的SBM-DEA、全要素的TFPA等綜合測度旅遊地生態效率的多層次、多要素模型,建構了對旅遊地生態效率評價及其與可持續發展水平關係的理論分析框架體系。二是通過時間序列的SBM-DEA、全要素的TFPA等分析方法,以黃山、中國旅遊業等不同時空尺度的案例,揭示了旅遊地生態效率的特徵及演化規律,旅遊生態效率大體經歷“初期低效-快速成長-成熟高效-下行風險”的演化模式,不同生命周期階段的旅遊地生態效率的特徵有差異。三是運用Tobit回歸分析模型,分析了影響旅遊生態效率的因素,旅遊發展水平、產業結構和技術水平對生態效率產生顯著的正向影響,投資水平產生顯著的負向影響,以廢棄物末端治理為表征的環保規制對生態效率的提升作用並不顯著。四是採用脫鉤彈性指數、協整檢驗、格蘭傑因果關係檢驗等分析方法,探討了旅遊經濟成長與資源環境負荷的脫鉤關係,大致呈現“弱脫鉤→強脫鉤→弱脫鉤→波動”的演變軌跡;旅遊地生態效率與旅遊地可持續發展水平之間的關係及變化規律,可持續性狀態總體表現出“較強→強→較強→波動”的周期性演化模式,並提出調控措施,為旅遊地可持續發展提供決策理論依據和實踐指導。項目研究期間,在國內外期刊發表論文32篇,其中SSCI論文3篇(其中1篇一區,2篇二區),SCI論文2篇(2篇二區),EI論文2篇;國內一級學報10篇(其中地理研究3篇、地理科學3篇、生態學報4篇篇);國核心心期刊CSSCI與CSCD論文11篇;一般論文4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