旃檀(珍稀樹種)

旃檀(珍稀樹種)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旃(zhān)檀,又名檀香、白檀,是一種古老而又神秘的珍稀樹種,收藏價值極高。檀香木香味醇和,歷久彌香,素有“香料之王”之美譽。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旃檀
  • 拉丁學名:Lignum Santali Albi Santalum album L.
  • 別稱檀香白檀、赤金檀
  • :植物界
  • :檀香科
  • :檀香屬
釋名,處方名,資源分布,來 源,醫用價值,功 效,主 治,性味歸經,用法用量,用藥忌宜,藥物配伍,藥用部位,炮製方法,考 證,採收儲藏,藥材鑑定,化學成分,化學鑑定,栽培技術,商品名,

釋名

旃檀(竺法真《羅浮山疏》)、白檀(陶弘景)、白檀香、黃檀香(《本草圖經》)、真檀、浴香(《本草綱目》)、赤金檀

處方名

檀香、白檀香、真檀香等

資源分布

分布印度、馬來西亞、澳大利亞及印度尼西亞等地。我國台灣亦有栽培。藥材主產於印度、印度尼西亞等地。

來 源

為雙子葉植物藥檀香科植物檀香的心材。

醫用價值

功 效

理氣,和胃。
旃檀:雖然同屬於香味類中藥,但與沉香相比,檀香屬於明香,就是說它的香氣比沉香擴散得厲害,“香遠益清”,隔著老遠都能聞到。而沉香就有一種“沉”的性質,就是沉靜內斂的品性。因此,它和沉香的主治功效也不太一樣。

主 治

治心腹疼痛,噎膈嘔吐,胸膈不舒。

性味歸經

辛,溫。 ①《日華子本草》: “熱,無毒” ②《珍珠囊》: “甘苦。” ③《湯液本草》: “氣溫,味辛,無毒。”
入脾、胃、肺經。①《湯液本草》: “入手太陰,足少陰、陽明經、”②《本草通玄》: “脾、肺。”③《本草再新》: “入肝、脾、肺三經。”

用法用量

內服 : 煎湯, l~2錢;成人丸、放。外用磨汁塗。

用藥忌宜

《本草匯言》: “如陰虛火盛,有動血致嗽者,勿用之。”

藥物配伍

配砂仁:辛散溫通;配陳皮:理氣運脾;配半夏:燥濕化痰。

藥用部位

本植物心樹中的樹脂(檀香泥)亦供藥用,另譯專條。

炮製方法

用水浸泡,鎊片或劈碎,晾乾。

考 證

出自《名醫別錄》;①《本草拾遺》: “白擅,樹如檀,出海南。”②《本草圖經》: “檀香有數種,黃、白、紫之異,今人盛用③《綱目》: “檀香,今嶺南諸地亦留有之。樹葉留似荔枝,皮青色而滑澤。”

採收儲藏

全年可采,採得後切成小段,除去邊材(製造檀香器具時,剩下的碎樹,亦可利用)。

藥材鑑定

分黃檀香和白檀香兩種。多呈圓柱形或微扁;挺直,少數微有彎曲,常鋁成長短不等之段,一般長50~100厘米,直徑10~20厘米。表面淡黃棕色,放置日久則顏色較深,外表光滑細緻,可見細長的縱裂隙。兩端平截麗整齊,截斷面圓形或微扁圓形,具細長裂隙,呈放射狀排列,並可見鋸斷痕跡。質緻密而堅實,極難折斷,榨塊折斷后里刺狀。具異香,燃燒時更為濃烈,昧微苦。黃檀香色深,味較濃:自檀香質堅,色稍談。製造器具後剩餘的碎材,稱為檀香塊,大小形狀,極不規則,表面光滑或稍祖糙,色較深,有時可見年輪,呈波紋狀。縱劈後,斷面紋理整齊,縱直而具細溝。以色黃、質堅而緻密、油性大、香味濃厚看為佳。顯微鑑定: 粉末:淡黃棕色。①含晶厚壁細胞類方形或長方形,直徑約至 45μm,壁厚,於角隅處特厚,木化,層紋隱約可見,胞腔內含草酸鈣方晶;含晶細胞位於纖維旁,形成晶纖維。②草酸鈣方晶較多,呈多面形、板狀、魚尾形雙晶及膝狀雙晶等,直徑22-42μm。③韌型纖維成束,淡黃色,直徑14-20μm,壁厚約6μm,有單紋孔。④纖維管胞少數,切向壁上有具緣紋孔,紋孔口斜裂縫狀,少數相交成十字形。⑤具緣紋孔導管直徑約至64μm,常含紅棕色或黃棕色分泌物。⑥木射線寬1-3列細胞,壁稍厚,具單紋孔。⑦管狀分泌細胞有時可見,細狹,直徑在16μm以下,內貯紅棕色分泌物。⑧黃棕色分泌物散在,類圓形、方形或不規則塊狀。此外,揮髮油滴隨處可見。

化學成分

心材含揮髮油(白檀油)3~5%。油含A檀香萜醇和β-檀香萜醇(α-,β-Santalol)90%以上,檀萜烯 (Santene)、α-檀香萜烯和B-檀香花烯(α-,β-Santalene)、檀萜烯酮(Santenone)、檀萜烯酮醇(Santenone alcohol)、及少量的檀香萜酸(Santalic acid)、檀油酸(Teresantalic acid)、紫檀萜醛(Santal aldehyde)。樹幹、枝和根的心材含揮髮油(白檀油)1.6%-6%;根部心材產油率達10%,莖部心材次之。揮髮油的主成分為α-及β-檀香醇(α-,β- santalol),達90%以上;並含α-及β-檀香烯(α-,β-santalene)、檀烯(santene)、檀萜酮(α-santenone)、α-檀萜醇(α-santenol)、檀香酮(santalone)、檀香酸(santalic acid)、檀油酸(teresantalic acid)、異戊醛(isovaleraldehyde)、檀油醇(teresantalol), 以及三環準檀香醛(tricycloekasantal)。本部分另含檀香色素(santalin)、去氧檀香色素(deoxysantalin)及銀槭醛(sinapyl aldehyde)、松柏醛(阿魏醛,coniferyl aldehyde,ferulaldehyde)、紫丁香醛(syringic aldehyde)、香莢醛(vanillin)。另報導國產檀香木含揮髮油量高達10%,通常為2.5%-5%,雲南引種7年的小樹出油率較低(1.52%),側枝更低(0.51%)。用GC-MS測定了含量較低的各組分,在20個化合物中,12個是已知化合物,如三環準檀香醛、α-檀香烯、α和β-檀香醇、α和β-檀萜醇, 以及反-α-佛手烯(trans-α-berg-amotene)、香榧醇(nuciferol)及α-薑黃烯(α- curcumene)等。

化學鑑定

本品粉末燃燒時,有濃郁的檀香氣。

栽培技術


檀香主要生長在海拔600~1000m的丘陵山地,年降雨量600~1000mm,陽光充足,乾爽無霜凍,氣溫在10~35℃之間,富含鐵質的紅色土壤。我國南方從60年代開始引種檀香,湛江南藥場無論從地理位置、海拔高度、土質、氣候環境等方面都適合檀香的自然生長。人們還發現,檀香除本身根系吸收營養外,還需要纖細的小根產生吸盤吸附寄主植物的根部,從而吸取營養,主要用種子繁殖,育苗移栽法。李應蘭對促進檀香種子發芽技術作了大量研究。周慶年等通過西雙版納地區檀香適宜寄主的選擇試驗,觀察飛機草對檀香生長的影響及其寄生過程,證明飛機草(EupatoriumodoratumL.)作檀香寄主可使檀香的母吸盤生長和發育加快,數量增加,極大地促進了檀香幼苗和定植後苗的生長。黃濱等對檀香林分的樹高和莖粗生長進行了分析,比較不同種類寄主植物對檀香生長影響的差異,認為篩選優良的寄主種類,合理配置最佳化的檀香人工林結構是檀香林分正常生長的關鍵。
陳福蓮為了探索檀香良種的扦插繁殖和克服插條生根難的特性,進行扦插期、母樹樹齡、激素處理及基質等對插條生根影響的試驗,認為採用母樹截千幼化處理後,取截乾高度距莖幹基部10cm處、萌生20~30天、
壯實的枝條扦插,生根率可達70%左右,扦插時間以6~8月為宜。李應蘭對檀香進行嫁接試驗,經試驗證明,在廣州地區檀香嫁接宜在6~10月間,日均氣溫25 ℃以上,嫁接方法以腹接法較好,成活率可達80%。采自1~5年生幼樹.上的接穗,嫁接成活率較采自成齡老樹的枝條高。林奇藝等選取8年齡檀香樹,採用3種激素2個濃度,刮皮塗藥與樹幹鑽洞注藥2種方法處理觀察激素對檀香植株生長量、對檀香樹皮生長、對施藥部位及植株落葉的影響,結果表明激素對植株生長無明顯的不良影響,但可以使樹皮增厚,施藥部位未見死皮或爛洞等藥害症狀。林奇藝等還研究認為激素及外傷2種外界刺激可使檀香提前 “結香”。
以上研究結果表明,在我國引種檀香樹種是可行的。由於檀香供藥用需30年以上的時間,種植期較長,而激素及外傷兩種外界刺激可使檀香提前形成心材,從而縮短檀香的種植期,有助於我國提早形成自己的檀香藥源,值得進一步深入研究 。

商品名

白檀香:為表面呈黃白色或淡黃色者。
黃檀香:為表面呈淡棕色者。
旃檀(珍稀樹種)
檀香:為各種檀香的統稱。
老山檀:為印度老山所產者。品質最優。
老山塊:老山檀商品加工成塊狀者。
老山條:老山檀商品加工成條狀者。
老山片:老山檀商品加工成片者。
以上均以色黃、質堅實緻密、油性大、香氣濃厚者為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