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建淮

施建淮

施建淮,畢業於日本大阪大學,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教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施建淮
  • 畢業院校:日本大阪大學
  • 學位/學歷:博士
  • 專業方向:金融學
  • 職務:中國世界經濟學會理事
教育背景,工作經歷,研究領域,講授課程,主要作品,學術論文,學術著作,其他文章,科研項目,榮譽獎勵,

教育背景

經濟學博士,日本大阪大學經濟學系,1996-1999。
經濟學碩士,上海財經大學數量經濟研究所,1985-1987。
數學學士,南京大學數學系, 1978-1982。

工作經歷

2007.06-今, 北京大學經濟學院金融學系任教,2010年晉升為教授。
2000.02-2007.06, 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任教。
1989.02-1996.10, 南京大學國際商學院任教。
1987.09-1989.02, 上海財經大學數量經濟研究所任教。

研究領域

國際金融理論、貨幣理論與政策、國際金融市場、開放經濟總量經濟學。

講授課程

國際金融,貨幣經濟學(研究生),貨幣銀行學,中級總量經濟學, 中級個體經濟學,博弈論,高級總量經濟學II(研究生),國際巨觀經濟政策等。

主要作品

學術論文

“中國國際資本流動的影響因素——基於分類賬戶的實證研究”(與馮鳳荻合作) 《經濟與管理研究》,2017年08期
“期限溢價的跨境傳遞和中美長期利率的聯動——基於“非跨越巨觀因子”期限結構模型的研究”(與楊鎮瑀、寧葉合作),《金融經濟學研究 》,2017年03期
“我國金融穩定指數的構建:基於主成分分析法”(與王娜合作),《南方金融》,2017年06期
“利率關聯性與貨幣政策獨立性——基於中美國債市場關聯性的分析”(與楊鎮瑀、游麗萍合作),《商業研究》,2017年04期
“人民幣外部實際匯率的產業結構效應”(與陳智君合作),《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2015年07期
“經濟均衡的產業結構與人民幣內部實際匯率”(與陳智君合作),《國際金融研究》,2015年05期
“匯率與通貨膨脹”(與張岩、孫航合作),第七章,《中國通貨膨脹走勢和應對策略研究》(張健華主編),科學出版社,2013年
“歐洲主權債務危機的前景及其影響”, 《北京大學文科通訊》,2012年第1期
“匯率變動與通貨膨脹”,《中國金融》,2011年第18期
“中國應對資本流入的政策選擇”,《經濟社會體制比較》,2010年第3期
“匯率傳遞理論文獻綜述”(與傅雄廣合作),《世界經濟》,2010年第5期
“投機攻擊與中央銀行干預策略”(與李苗獻、趙留彥合作),第八章,《人民幣外匯衍生品市場:路徑與策略》(韓立岩、王允貴主編),科學出版社,2009年
“基於ARCH類模型的VaR方法在外匯風險計量中的套用”(與劉瑾合作),《國際金融研究》,2008年第8期
“人民幣匯率變動對我國價格水平的傳遞”(與傅雄廣、許偉合作),《經濟研究》,2008年第7期
“Are Currency Appreciations Contractionary in China?”, in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Issues in the Pacific Rim, edited by Takatoshi Ito and Andrew K. Rose,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2008
“中國資本賬戶開放:意義、進展及評論”,《國際經濟評論》,2007年 第11-12期
“對我國外匯儲備問題的思考”,《國際經濟評論》,2007年 第3-4期
“中國發展與東亞經濟一體化”(與李克、張燕生對話),《展望中國2007》,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編,2007年2月,中信出版社
“人民幣升值是緊縮性的嗎?-基於VAR模型的實證研究”,《經濟研究》,2007年 第1期
“Are Currency Appreciations Contractionary in China?”, NBER Working Paper No.12551 September, 2006,Cambridge, Mass.: 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
“Adjustment of Global Imbalances and its Impact on China’s Economy”,China & World Economy, Vol. 14, No. 3, 2006
“全球經濟失衡的調整及其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國際經濟評論》, 2006年 第3-4期
“中國資本帳戶自由化的戰略”(與Shinji Takagi合作),《國際經濟評論》, 2005年 第11-12期
“高儲蓄真是兩難的嗎?——與麥金農教授商榷”, 《經濟學季刊》, 2005年 第5卷 第1期
“怎樣正確分析美國經常項目逆差”, 《國際經濟評論》, 2005年 第7-8期
“人民幣均衡匯率與匯率失調:1991-2004”(與余海豐合作),《經濟研究》,2005年 第4期
“產出不確定,信息不對稱與雙重危機發生機制”(與郭美新合作),《經濟學季刊》,2005年第4卷 第3期
“中國城市居民預防性儲蓄及預防性動機強度:1999-2003”(與朱海婷合作),《經濟研究》,2004年 第10期
“金融創新與長期經濟成長”,《經濟學動態》,2004年 第9期
“東亞金融貨幣合作:短期,中期和長期”,《國際經濟評論》, 2004年 第9-10期
“The Economic Effects of Inflation Tax Instrument in an Overlapping-Generations Economy with Production”, Annals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 Vol. 3, No.2, 2002
“Financial Innovations in China, 1990-2000”, Working Paper, No. 12, 2001, Institute of Innovation Research, Hitotsubashi University, Japan
“基於信息的雙重危機模型及其在東亞危機中的套用”,《經濟學季刊》,2001年第一卷 第一期
“The Black Market Premium and the Rate of Inflation in a Dual Exchange Rate Regim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inance & Economics, Vol.5, No.1, 2000
“外匯管制的經濟影響:兼評我國新外匯管理制度”,《國際貿易問題》,1995年 第2期
“農村工業區開發效益的綜合評價”,《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1994年 第10期
“論國際儲備體系的多元化”,《經濟與管理科學》,1993年 第4期
“經濟性應作為統計調查的基本要求:談一個長期以來被忽視了的問題”,《統計與決策》,1992年 第5期
“調整江蘇出口商品結構的依據及其基本框架”,《江海學刊》(與肖海泉合作),1992年 第1期
“論調整出口商品結構的客觀依據”,《國際貿易問題》,1991年 第11期
“上海市就業結構的分析與預測”(與鮑曙明等合作),《財經研究》,1990年 第4期

學術著作

《中國資本賬戶開放問題研究》(合著),北京大學出版社,2017年5月>
《國際經濟學》(合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
《匯率經濟學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0年
《國際金融學》(合著),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年第一版,1998年第二版
《江蘇出口的商品結構和地區結構研究》(合著),河海大學出版社,1992年
《國際投資與勞務合作》(合著),南京大學出版社,1991年

其他文章

“人民幣“入籃”催化國際貨幣體系改革”,《北京日報》,2015年11月27日 03版
“提高外匯儲備管理水平(順勢而為)”,《人民日報》,2015年10月25日 05版
“我國參與歐債危機救援的原則和策略”(與張漢林合作),全國社科規劃辦《成果要報》,2011年10月
“現實的選擇:力推美元、歐元和人民幣三足鼎立的國際貨幣體系”,《21世紀經濟報導》,2009年5月16日,人大書報資料中心複印報刊資料《金融與保險》轉載
“從上世紀70年代滯脹看當前世界經濟形勢”,《21世紀經濟報導》2008年7月12日
“需要關注美國房價下跌及其影響”,《第一財經日報》,2007年10月12日
“升值是央行應對通脹的有效手段”,《第一財經日報》,2007年9月27日
“匯率虛無論是膚淺的認識”,《南方周末》,2007年8月16日
“中國開放資本賬戶的意義”,《經濟觀察報》,2007年6月4日,CHINA DAILY,2007年6月22日轉載
“為什麼東亞貨幣需要對美元升值?”, 《國際金融報》, 2006年03月24日
“人民幣一次性升值是否可行? ”,《21世紀經濟報導》,2005年5月16日
“匯率浮動的一種技術分析”,《21世紀經濟報導》,2005年5月2日
“美國節儉了世界將會怎樣?”,《21世紀經濟報導》,2005年4月18日

科研項目

滙豐金融研究院項目《中國資本賬戶問題研究》(主持人)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匯率政策在應對通貨膨脹中的作用》(主持人)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人民幣外匯衍生品市場發展對匯率和巨觀經濟的影響》(主持人)
北京大學"十五""211工程"建設項目《WTO之後的中國經濟》之子項目《WTO之後中國金融危機防範》(主持人)
教育部留學回國人員科研啟動基金項目《金融創新與長期經濟成長》(主持人)

榮譽獎勵

2004年,《寬口徑人才培養模式與經濟學雙學位項目》獲2004年北京大學教學成果一等獎、北京市教學成果二等獎(主要完成人之一)
2003年,獲北京大學優秀教學獎
2002年,獲北京市第七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基於信息的雙重危機模型及其在東亞危機中的套用”
2002年,獲北京大學安泰獎教金
2001年,獲北京大學安泰獎教金
1999年,獲Fuji Xerox Setsutaro Kobayashi Memorial Fund研究助成獎勵
1998年,獲Kato Asao International Scholarship Foundation獎學金
1996-1997年,獲International Exchange Foundation for Japanese Studies獎學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