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庵

施庵

施庵是河南省新野縣施庵鎮。施庵鎮位於縣城東北部,北與南陽市宛城區官莊鎮毗鄰,東與唐河縣、郭灘鎮接壤,鎮政府駐施庵。西臨S231,南臨溧河。施庵交通便利,能源充足。距南陽、襄陽機場各60公里。距焦——柳、寧——西鐵路各30公里,二廣高速公路、村村通油路四通八達,形成了城鄉一刻鐘快捷交通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施庵
  • 外文名稱:Shi An
  • 別名:施庵鎮
  • 行政區類別:河南省新野縣施庵鎮
  • 所屬地區:中國華中
  • 政府駐地:梧桐路
  • 電話區號:0377
  • 郵政區碼:473540
  • 面積:106平方公里
  • 人口:59994
  • 車牌代碼:豫R
簡介,鎮情鎮貌,主要產物,發展情況,文體衛教,交通,養殖業,通訊業,油氣資源,施庵鎮下一步發展目標,名人遺蹟,漢棘陽故城,黃棘之盟,

簡介

鎮情鎮貌

施庵,明成化年間,原是宛之瓦店施莊施家的莊子,耕地960畝,家留母女,無嗣繼後,將地捐出蓋庵,供女妮參禪修行,當時叫施家庵,後簡稱施庵。明嘉靖45年,建鐘鼓樓時,已無女尼。1939年興辦國民學校,庵貌始改,1942年辦中心學校,今擴建為施庵第一初級中學。此處原是南北要道,附近村民在庵南邊開設飯店、茶館,雜貨鋪店,後發展成街,仍叫施庵,成為村名。
1947年,新野解放後,施庵轄區先後由溧河、沙堰、橋樓區和第四、第五工作組管轄。1955年10月,橋樓區改為第四工作組,施庵屬四、五組;1958年6月,在四、五組內建立施庵鄉和孫樓鄉。下轄25個高級社。1958年8月,建立施庵人民公社,轄27個生產大隊。1961年6月,撤銷公社,歸沙堰區管轄;1962年5月,恢復施庵人民公社,轄26個生產大隊。1968年3月,施庵公社改名為紅渠公社,建立紅渠公社革命委員會,取代了人民公社黨政組織,轄26個生產大隊。1975年江黃集大隊由施庵析出,劃歸溧鋪轄;1982年恢復施庵公社。1984年改為施庵鄉人民政府,生產大隊易名為村委會。1995年12月,施庵鄉更名為施庵鎮,轄25個村委會,124個村民小組。15051戶、59994人,少數民族有回族、侗族、白族、土家族、滿族等。
全鎮總面積106平方公里,東北高、西南低,中部偏東有崗。全鎮境內有河3條:東邊澗河,西邊溧河,中部偏東有田小河,耕地10.2萬畝。土質多系砂礓黑土、黑老土和部分氣溫15℃.,日照1972.6小時,無霜228天。地下還蘊藏豐富的石油資源,以曾營村東李灣為中心的原油生產井達到了百餘個。河南油田第一井

主要產物

鎮內土地平坦,糧食資源豐富,常年種植小麥,大豆,玉米,花生,棉花,芝麻等農作物。蔬菜少量外銷。。

發展情況

解放以來,興修水利,灌溉農田,鴨灌區四分乾渠穿境南下,地在本鎮長14.2公里,支渠12條,共長4.3公里,斗渠60條,共長101.1公里,有郊灌溉面積8萬多畝。農業機械有大中小型拖拉機2886台,農用水泵1054台,總動力19910千瓦;全鎮年末大牲畜存欄23478頭,2002年牧業產值達10477萬元;2002年農業產值達18074萬元;鄉鎮企業摙年來迅速發展,形成以建築建材,繡品工藝,棉紡業和農業產品加工四大產業支柱,強化了工業主體,形成了產業特色。2002年鄉鎮企業總產值達31328萬元。
2002年種植面積可發展到5萬畝,總產力爭達5129噸,逐步提高農民收入水平;2002年農民收入的40%來源於畜牧飼養業,2002年鄉鎮企業產值可達3.8億元;打井建站420處,擴大有效灌溉面積6萬畝;社會各項事業都將有較大發展。

文體衛教

全鎮現有國中二所,36班,國小28所,152班。辦有廣播站,文化站和影劇院,各村委會辦有文化室,全鎮25個行政村開通了電話,村村通汽車。鎮衛生院,有病房30間,床位60個,各村委會有衛生所。交通有漢沙公路,東環路,漢王路,興前路等。東部大營附近,有漢代黃淳聚遺址,俗稱“玉泉街”。

交通

鎮內發往縣城的班車15分鐘一班次。發往河南油田15分鐘一班次,發往唐河,桐柏,信陽火車站班車每天上下午各一班,發往襄陽火車站1小時一班次。

養殖業

生產肉牛、生豬、長毛兔、肉兔等
  

通訊業

中國移動,中國聯動在村內分別建有通訊基站,村部和農戶裝有廣播喇叭。設有郵政代辦點一個,話費充值三家,郵編:473540固定電話號碼段:6465xxx,6460xxx,區號:0377

油氣資源

河南油田第一井。(紀念井)河南油田1970年開始勘探,1971年8月在南襄盆地南陽凹陷東莊構造發現工業油氣流。(曾營村境內)

施庵鎮下一步發展目標

到2010年,社會總產值預計可研究員6億元。以小康村建設統攬全鎮工作全局。培育支柱、強化主體,在規模上求發展,在畝產值上下功夫;棉花是我鎮農民的主要經濟收入,在現有基礎上,2012年種植面積可發展到8萬畝,總產力爭達5129噸,逐步提高農民收入水平;2012年農民收入的40%來源於畜牧飼養業,2012年鄉鎮企業產值可達5.8億元,使村村有特色,有支柱,有拳頭產品,村村實現專業化生產和企業化經營。發展新型集鎮4個;硬化路面356公里;打井建站520處,擴大有效灌溉面積8萬畝;社會各項事業都將有較大發展。

名人遺蹟

漢棘陽故城

棘陽故城建於西漢初年,毀於明初,其故城牆垣基本保存完好,是研究漢代歷史文化的珍貴實物資源。
該故城址位於棘水西岸,南北長980米,東西寬350米,基本呈長方形,城垣處略高於四周耕地。城門所在處呈土丘狀。遺址30厘米以下硝土厚0.8米,瓦片、磚塊眾多,磚瓦大部分為灰色,外飾粗細繩紋,內印布紋或格紋。故城內出土的8塊漢代車技畫像磚被定為國家二級文物;故城四周有漢墓群兩處,下水道10處,漢代水井7眼。在文物發掘中清理出一批漢代石磨、鐵器、瓷器、漢貨幣等珍貴文物,整理出棘陽古街道房基30米,店鋪房基15處。據《漢書·地理志》、《史記》記載,棘陽因城居棘水之陽,故名棘陽,隸屬南陽郡管轄;三國魏時,新野為荊州都督治所;晉時棘陽歸新野郡管轄,後周時棘陽與新野縣合併。據《大清一統志》、《清乾隆新野縣誌》記載棘陽城毀於明代兵燹。
棘陽故城位於新野縣前高廟鄉政府北2公里處,緊鄰省道漢(中)—王(莊)公路,與其鄰接的漢文化景點有王莽封地新都城遺址、劉秀起兵聚義處、岑氏祖居地(前高廟鄉下廟村)。

黃棘之盟

公元前310年,秦惠文王去世,太子盪繼位,是為秦武王。任命樗里疾甘茂為左右丞相。武王好武,不好論客,有人建議武王殺張儀。張儀聞訊,邀他的老鄉魏章一道逃回魏國,標誌著他的政治生涯和一個縱橫家的時代的結束。秦武王在位期間,與兩國交往甚多,一會聯合,一會攻伐,放棄了對楚國的進攻。秦武王四年(公元前307年)秋八月,武王與力士孟說(同“悅”)比武,折斷筋骨而死。次年,武王異母弟公子稷繼位,是為秦昭襄王。昭襄王的母親是楚國羋姓王族的後裔,人稱羋八子,昭襄王繼位後尊為宣太后,在她的促成下,兩國關係出現和解跡象。楚懷王二十四年(公元前305年),秦、楚兩國互為婚姻,秦迎婦於楚,楚迎婦於秦,結為昆弟之國。次年,懷王與昭襄王在楚國黃棘(今河南省新野縣東北)會晤,簽訂“黃棘之盟”。再次年,、韓、魏三國以楚背棄列國與秦和親為由聯合攻楚,楚以太子橫入秦作人質,請求秦國出兵相救,三國軍隊撤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