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家岙村

施家岙村

施家岙村隸屬於浙江省嵊州市甘霖鎮,坐落在風景秀麗的澄潭江下游,靠山面水,由原施家岙、石宕、下岙、樓盛、黃泥崗5個村合併組成。共有449戶,1268人口,總區域面積6.86平方公里,村民委員會駐原施家岙村。其中施家岙有206戶586人,耕地420畝,山林1000多畝,盛產優質水蜜桃,個私經濟以絲織,石雕為主。2003年被紹興市評為文化特色村、紹興市全面小康示範村。2007年浙江省美麗鄉村綜合獎。

2010年,是省級全面小康示範村、省級農家樂特色村、省級衛生示範村、省級文化示範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施家岙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浙江省嵊州市甘霖鎮
  • 下轄地區:由原施家岙、石宕、下岙、樓盛、黃泥崗5個村合併組成。
  • 地理位置:浙江省嵊州市甘霖鎮境內
  • 人口:1268人
  • 耕地:420畝
  • 村所在地:施家岙
沿革,傳說,釋義,環境資源,區域位置,自然資源,轄區人口,人文環境,女子越劇,繩武堂和古戲台,八卦台門,四工亭,祖師廟,剡溪漂流,經濟狀況,綜述,基礎設施,社會事業,黨組織,村務管理,文化建設,旅遊事業,獲得榮譽,著名人士,

沿革

傳說

一千多年前,一隊男女老少,行色匆匆地出現在嵊縣一個叫“芝岩”的地方。他們臉上布滿一路風塵,一路勞累,而芝岩那個地方春暖花開,綠樹成蔭,稻穀泛香。
帶隊的施垂公(字敬宗),用手一揮,喊聲“停”後,疲憊的行者立即卸下行裝,連同疲憊的身心,開始在芝岩安家落戶。
比起家鄉湖北省荊門縣的那個小村莊,芝岩稱得上是一個山清水秀的好地方。於是,施家先祖一直在那塊土地上辛勤勞作,繁衍生息。
日子輕輕一晃,又幾百年過去了。直到某一天,施家族長在巡視中,發現子孫太多太多,多得讓芝岩擠不下那么多青春旺盛的身軀。一番感慨以後,決定分一撥子孫去開疆拓土。新開墾的地方叫“後尚田”,然後又在那邊建起了“永寧堂”。
古時農民對土地總是有著與生俱來的親切感與占有欲。如果說施家族長是個狩獵者,那么黑黝黝的土地則是他們進取的獵物。當他目光觸及後尚田“避風、向陽、有水、肥沃”的那塊土地後,他隨即分派珂、瑞、匡三公於560年前,去安營紮寨,便把那裡稱作“施家岙”。
三公遷施家岙後,“村興人旺,歲月流金,發展成族,立施氏瓜渚派置繩武堂。”

釋義

繩武堂始建於清朝嘉慶年間,堂名出自“詩經”大雅一章,“昭茲來許絕世其祖武”,意思是:明白告訴後世子孫,必須遵循祖宗家世軌跡。

環境資源

區域位置

施家岙村隸屬於浙江省紹興嵊州市甘霖鎮,位於施家岙村坐落在風景秀麗、山青水秀的澄潭江下游。坐落在嵊州市西南,南面靠山,北面臨江,風景秀麗是中國女子越劇發源地。距嵊州市區9公里。
村民委員會駐原施家岙村。

自然資源

區域面積6.86平方公里,其中施家岙有耕地380畝,山林1000多畝,水果310畝,茶園80畝。
施家岙前有溪灘,背倚岩山,山中蘊藏著青黛色的岩石。據地質勘探,山上的青黛石系中生代侏羅紀的燕山期構造運動形成的,結構密度高,耐酸鹼,具有加工性能好之特點,特別適宜於雕刻製作。

轄區人口

施家岙村由原施家岙、石宕、下岙、樓盛、黃泥崗5個村合併組成。總計449戶,1268人口;其中施家岙有13個村民小組,206戶,590人。

人文環境

女子越劇

施家岙是中國女子越劇誕生地,施家岙村比較完整的保留了第一副女子科班的歷史遺蹟。
地標地標
“越劇百年”說明馬塘、東王、施家岙是越劇發展史上的三座豐碑;如果沒有女子越劇,越劇就沒有今天這般輝煌!施家岙屬嵊州甘霖鎮,在風景秀麗澄潭江下游,剡溪上游,靠山面水,距城區十幾公里,十幾分鐘車程,是省道延伸的鄉“康莊工程”。施家岙地標清晰,村旁有“中國女子越劇誕生地”被當地認定的“浙江省魅力村莊”明顯標誌。在“中國女子越劇誕生地”石屏右側後,一條通往剡溪的長廊,掛滿碩大朱紅燈籠,猶如節日歡慶;盡頭是剡溪,風景秀麗,一覽無餘;岸邊停靠著許多竹筏,據說當年越劇就是從這裡登筏走向城市的。
按導遊圖指引,參觀施家岙必經之處是良臣公祠,內有“繩武堂”和“古戲台”,“八卦台門”為“越劇陳列室”(也稱“女子越劇博物館”)。

繩武堂和古戲台

良臣公祠坐北朝南,始建於清嘉慶年間,是來自湖北荊門施氏後裔宗祠,堂名源自《詩經·大雅》“昭茲來許絕世其祖武”,意思是告訴後世子孫必須遵循祖宗家世軌跡,也是女子越劇科班發祥之地。
祠內繩武堂有早期“繩武堂”、“孔成慶安”、“碩德其英”和當代“中國國越劇第一邨”、“天地同和為大樂,古今異世觀斯文”等許多匾聯。承前啟後,耐人尋味。
古戲台面對古戲台,單檐歇山頂上有堆塑“龍吻”、“瓦將軍”;井頂《二龍搶珠》;藻井八道斗拱,四周雕八隻蝙蝠,寓意“發福”;歇山頂四角有翹首雕龍。台前兩隻石獅護衛,台後屏風彩繪《雙鳳》。前台四根石柱、兩副楹聯,分鐫“一彈流水再彈月;半入江風半入雲。”“紅袖翻風鴝鵒舞;紫簫弄月鳳凰鳴。”詩意盎然,古樸典雅。

八卦台門

現稱“女子越劇博物館”,也稱“越劇陳列室“:明確地記述施家岙女子越劇的誕生歷程:在“落地唱書”“男班越劇”和“五四”新文化運動,提倡民主,爭取婦女自由解放的影響下,村里走南闖北的王金水,1922年底萌發籌辦女子戲班;會同男班演員金榮水招募女班演員,克服“女兒進戲班,寧可去討飯”等封建傳統的阻撓,於1923年7月9日(農曆五月廿六),成立施家岙女子第一個越劇科班,培育40幾個演員,經由剡溪,走向山外,幾經坎坷,終於有施銀花、趙瑞花、屠杏花等走紅上海,成為第一批越劇名伶,灌制有許多膠質唱片,處處傳唱。於是施家岙女子科班成立之時,也就成為女子越劇誕生之日。
八卦台門曾是施家岙第一個女子科班教育場地,有“排練場”和相對完善的生活和教育設施。2000年重修,又重新招生開辦女子越劇科班——“娘家戲班”,常有戲班學員或業餘愛好者(本村或附近村民)在古戲台和排練場演唱、點唱,也可以提供電聲配樂和電子字幕,自己上台去唱。據說已接待遊客演唱萬餘人次,猶以上海、江蘇戲迷為最多。良好的音響伴奏效果和演出環境,使戲迷愛好者唱足演夠、過足戲癮。也可以讓遊客聆聽評品原汁原味越劇的韻味,領悟越劇誕生地的藝術魅力。

四工亭

是新建越劇紀念亭,以名伶施銀花所創越劇板式“四工調”為名。施銀花(1910~1984),女,施家岙人。1923年,進女科班從藝,工旦,唱、做俱佳。1925年,與琴師合作首創適合女演員的“四工腔”,人稱“施腔”。1938年上海演出,掛牌“第一舞台”,與趙瑞花、屠杏花合稱越劇“三花”,為三花之魁,譽為“花衫鼻祖”。與屠杏花合作,配合默契,人稱“銀杏並蒂”。

祖師廟

施家岙是市石文化發源地,《石文化之起源:施家岙青石》記述:流水潺潺的澄潭江畔,有座施家岙古村落。這裡是聞名遐邇的女子越劇發源地,亦是嵊州石文化的發源地。
施家岙開採青石大約始於宋朝,村中有一座奉魯班為師的祖師廟,據祖師廟碑記載,蒼岩石工拜魯班為師,在清光緒丁酉年(1897)重修祖師廟,距今已有112年的歷史。
由此可見石雕是個古老的行業,早在明代時期,施家岙村民便以開採石材謀生,掘地三丈開採出一塊塊青石,用於鋪石階、雕石豬槽、鑿石臼、築石門框、制石磉,後發展成為生產頗具藝術性的石窗、石獅、石柱、龍柱、石亭,同時還建造石橋、石牌坊……清中期,施家岙一帶的石雕工藝已達到爐火純青的水準。在寺廟、宗祠,以及舊時大戶人家的老台門裡,常可見到運用淺浮雕、浮雕、深雕、半圓雕、圓雕、透雕工藝雕鑿的石雀替(牛腿)、石窗、石牌坊、石獅子、石佛……
村內古院、古戲、古門、古廟、古石隨處可見,石宕洞天更是別有一番風味。

剡溪漂流

剡溪是嵊州的母親河,歷史悠久,早在唐代時,眾多文人墨客就對此處留戀忘返,留下許多名詩佳句,是盛極一時的唐詩之路。李白有詩云“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剡溪漂流景區占地4.8平方公里,四周青山聳立,碧水縈迴,茂林奇石、景色宜人。進入景區,猶如走進了竹的海洋,水的王國,使遊人領略到“煙雲入洞迷”的田園意境。
漂流流程約3.5公里,行程1小時。主要提供漂流旅遊、餐飲娛樂、商務休閒等鄉村旅遊服務。感受嵊州青山秀水、聆聽原汁原味的嵊州越劇,這是嵊州剡溪漂流景區一大的特色。遊客不僅可以欣賞兩岸秀色風光,還可以與岸邊農戶進行越劇對唱互動。

經濟狀況

綜述

村集體經濟總收入5萬元,主要是果園、茶園的承包款,農民人均收入8000元,主要靠外出打工、經營織機、種植水果為主。
2010年,村民人均收入11200元,村級集體經濟收入54萬元。主要有茶葉、水蜜桃特色農業產業,同時,發展了絲織、商貿、旅遊等新興產業。是省級全面小康示範村、省級農家樂特色村、省級衛生示範村、省級文化示範村,2007年獲浙江省美麗鄉村綜合獎。

基礎設施

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投資120萬元對新市至蒼岩6.032公里機耕路進行拓寬改造,投資80萬元對施湖坂進行農田改造,投資20萬元對村中操場、道路進行綠化,投資建造了9座垃圾房美化環境。同時在2006年規劃建造村務中心和農民別墅群樣板房。

社會事業

黨組織

施家岙村由黃泥崗、下岙等五個自然村組成,村黨支部成立於2006年10月,有黨員80名。黨支部堅持以十七大精神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努力學習和實踐科學發展觀,堅持民主集中制,重大問題集體研究決定,按要求召開班子民主生活會,貫徹執行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組織黨員為民眾服務,黨員先鋒模範作用得到充分發揮。積極開展“黨員示範戶、黨員先鋒崗、黨員責任區”創先爭優活動主題實踐活動。
在新農村建設過程中,堅持先民主後集中的基本決策方法,重點關注村民的根本利益,切實關心民眾生產生活困難,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為民辦好事、實事,讓民眾得到實實在在的利益。以優良的工作作風和一流的工作推動施家岙村不斷健康和諧發展。

村務管理

自2005年新的村級班子上任以來,村兩委會班子按照小康新農村建設的要求,精誠合作,開拓創新,打開了新農村建設的良好局面。
制度建設方面。建立各項村級管理制度,重大事項集體討論決定,政務財務上牆公布,接受民眾監督。

文化建設

文化建設方面,投資近100萬元對女子越劇早期演出地——繩武堂和八卦台門進行整修,對繩武堂周圍環境進行改造綠化,並組織村民在空餘時間登台演唱,形成了濃厚的越劇氛圍,豐富了村民的業餘生活。

旅遊事業

在鄉村旅遊方面,充分利用本村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開發了紹興市第一漂——剡溪漂流,自2006年“五一”黃金周開漂以來,遊客絡繹不絕,為嵊州市的鄉村旅遊開了好頭。

獲得榮譽

施家岙村先後獲得紹興市文化特色村、紹興市全面小康示範村。
2007年浙江省美麗鄉村綜合獎。
2010年,是省級全面小康示範村、省級農家樂特色村、省級衛生示範村、省級文化示範村。

著名人士

越劇藝人:施銀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