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家大堰是四川省的地名,由民間約定俗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施家大堰
- 所屬國家:中國
- 所屬地區:四川省
- 羅馬字母拼寫:Shījiādàyàn
施家大堰是四川省的地名,由民間約定俗成。
施家大堰是四川省的地名,由民間約定俗成。地名含義因周邊姓氏以及周邊實體得名。歷史沿革因發展的需要而撤銷合併。...
秦家大堰是湖北省的地名,以姓氏和地形綜合命名。因民國時期秦姓居民在此建房定居,為便於灌溉人工築起的、較大的蓄水設施而得名。到秦德生這輩無傳承人,也無其他人居住,仍沿用此名。地名含義 秦:姓氏;家:家族;大堰:人工築起的較大的蓄水設施。歷史沿革 民國時期先後此地屬鐘祥縣第五區豐樂鄉、縣北鄉;...
上塘河全長48公里(一說51.35公里),承受杭州市內、外城河之水,從杭州市郊丁橋鄉進入餘杭市境星橋鄉,貫穿臨平鎮,過滬杭鐵路至雙林鄉施家堰入海寧市境,經許村吳家堰和長安鎮至鹽官北門。河流在杭州境內14.6公里,餘杭境內11.4公里,海寧境內22公里。上塘河北岸有白洋澗、龍興澗、施家堰、賀家堰,並建...
中江,又名低塘江。始周巷埋溝橋,南流經低塘,交接解放塘河,經鄭巷、橫堰、五鄉亭,至餘姚城北匯候青江。長18.6公里,平均寬23米,水深1至2.7米。四塘橫江,西起四洞閘,東流經小曹娥、周家路、勞家埭、大路頭、毛甲,相交三十弓江,北至庵東,復通到上虞浦前。長34公里,河寬15至40米,水深1.7至3...
其主嶺自二劈山向南經漁關廟、黃莊、孫家窪西嶺、梁崗、袁沖、郝崗、楊陳扒、韓家大堰、石碑崗、九里崗、張崗、晉公廟、土地嶺、西張灣西嶺、楊家山,再向南入襄陽縣境,嶺長57公里,沿線嶺高在186米至159米之間。這道崗嶺,將境內水系分為東西兩片,嶺西地形起伏較大,屬丘陵地帶,其間大小河流均直接匯入漢水...
康家坪村位於鄉政府西南10公里處。東鄰長坪村,南與長乪村、宜沖橋鄉南竹園村連界,西抵茅庵村,北靠高山、高化村。轄庹家溪、黃家台、易家塆、井塆、馮家院子、陳家大堰、馮家大屋、墨魚塆、郭家塆12個村民小組。有295 戶、957人。主要姓氏有易、張、黃、沙、劉、馮、李、譚等。人均純收入2033元。
鎮政府駐白洋,人口38271人,面積135平方千米。轄1個居委會、15個村委會:白洋、裴家崗、趙家鋪、太保場、萬福垴、桂溪湖、埡子山、朱家沖、舒家嘴、張店、雅畈、駱家沖、滾鐘坡、善溪窯、善溪沖、官大堰。百里洲鎮 鎮政府駐劉巷,人口91178人,面積214平方千米。轄1個居委會、41個村委會:劉巷、劉巷、...
標台溝是上大堰溝(渦河故道沿渦河堤段原名大堰溝)的主要支流,源於邸閣村南,向東流經標台、牌路、後柳行、申店、茶葉崗至杞縣宗寨,匯入上大堰溝,流域面積106.12平方公里,長17.76公里。此溝兩岸地勢低洼,流域面積內澇災頻繁。1965年按除澇3年一遇標準治理,投工10.5萬個,完成土方20.99萬立方米。但...
京山橋米原產地在京山市孫橋鎮余家沙坡村六組與蔣家大堰村六組之間,有一處名曰蔣家大堰,這大堰灌溉著附近一條山沖的一百二十多畝稻田,出產的稻穀顆粒園實,米白質重,或蒸米飯,或煮稠粥,雪白一片,噴香饞人,食之似糯不膩口,如粳不稀軟,較“691”中稻為糍,比“國際稻”見香,能開脾胃,增食慾...
主要支流有卷洞河、潼家河、井市河、簡樂河等。陽化河主要流經四川盆地農業區,河流開發以農業灌溉和航運為主。流域內建有七○水庫、百堰水庫、岩板灘水庫、東禪寺水庫等攔蓄工程,都配套有完善的灌溉渠系,是流域內重要的灌溉資源。陽化河下游可通航,通航里程從雁江區二郎灘至兩河口21公里,建有船閘,可通80...
紅旗堰,位於縣域東北太田鄉,堰頭引水於紅寶鄉氽塘河右岸,經紅旗、旭日、太平、和平、新勝,堰尾至田壩,全長32公里,引水流量1立方米/秒,比降為1/1000。1966年12月動工,歷時10年,在長達14公里的懸岩上鑿壁掘溝,建成大堰。受益6個村、10個生產隊,灌面2100畝。惠民堰,據《鹽源史志資料》(總四期...
1951年1月6日定線測量,16日正式開工,工程分三段,一段從河口至壽縣城,長5.5公里,分別由莊墓、三和、曹庵(以上3區均劃給長豐縣)、瓦埠、堰口、雙廟6個區大隊出民工37062人,開挖土方854710立方米;二段縣城北段經東津渡至施家湖,長7.5公里,由7個區大隊(後又增加保義區)承擔,出民工34200人,開挖...
由於河谷狹窄,洪枯水位變幅大,廠房採用半封閉式布置。長76.6,最大寬32.6。開關站布置在廠房後坡,長120m,寬38m。施工導流採用隧洞導流方案,導流設計流量為560立方米/秒。上、下游圍堰為土石過水圍堰,最大堰高19.5。導流洞全長470m,洞身不襯砌。運行發電 由國電紅楓水力發電廠代管的普定水電站發電量已...
張公堰,為舊時縣內大堰之一,渠首位於東北鄉飛龍村,蒲江河之右岸,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知縣張應曾所開。“架石為梘,以接蔡堰之水,因穿大河之水於小河,與長壩、鹽井諸溝會合”,順流而下,水分8堰,時稱“張公八堰”。1960年改建小沙堰,取水於小河,併入張公堰,8堰擴大為9堰,灌溉東北、中興、...
箱式圍堰土方築堰工程 1.施工設備。防潮堰走向位置分布在1.0~1.5m等高線上,海拔低,地下水位高。為確保施工安全,分別在距大堰軸線150m處沿其平行方向修建施工圍堰及排水溝。施工圍堰布置在臨海側,圍堰頂寬6.0m,頂高程3.0m,邊坡1∶2,兼做施工便道。為防止風暴潮侵襲,縱向圍堰臨海側用編織袋裝土襯砌。...
西河,古名文井江,發源於崇慶縣西北山區,東南流至何家場,受於五里河,又下至元通場受味水,再下受白江水,又下受沙溝河水,經三江鄉入新津境。入縣境後,經萬和、文井、順江、興義4鄉,在龍王渡附近納羊馬河,直下入南河(原由白溪堰入金馬河,清中葉在白溪堰築堤阻水,引入南河,以增通濟堰水量)。西河全...
社區基礎設施條件明顯改善,新建社區服務中心3個、社區服務站28個,新一、大堰和新工等9個社區成為市級示範社區。改善村委會辦公條件,實施農村飲水工程,90%以上農村居民實現了飲水安全,累計改廁1700戶。切實維護被征地農民利益,累計建成農轉非安置房2894套、22.4萬平方米。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構建治安防控“五張...
建成了社區保障平台,大堰一村一社區和新山村一社區成為重慶市社區建設示範社區。積極拓寬就業渠道,幫助指導失業、下崗人員實現就業5697人,5394名國有企業下崗職工順利出中心,城鎮登記失業率3.4%。不斷強化社會保障,確保了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基本生活費、失業金、低保金、養老金的按時足額發放,發放低保金802萬元,...
已建成的分洪渠道有大河津分洪道和關屋分洪道,大河津分洪道長10公里,土方開挖量2800萬立方米,建成有活動堰和沖沙堰,1923年8月建成;關屋分洪道長2公里,十方開挖量60萬立方米,建有新潟大堰,信濃川大閘,1969年3月建成。(3)堤防與河道整治工程:此類工程主要包括:開挖河道,加高堤防,以增大河道的過流...
學校位於重慶工業發在的主城區大渡口,坐落於六大高新工業園區(二郎高新工業園區、九龍高新工業園區、長壽晏家工業園區、大堰工業園區、大渡口鋼鐵工業園區、建橋工業園區),就業機會多,選擇面廣。緊靠陳庹快速幹道、李家沱長江二橋、馬桑溪長江大橋,交通十分便利。良好的地域優勢,為學生增長知識、了解社會、參與就業競爭...
當地鄉親都說郭家後代昌盛,主要原因緣於其祖父郭大昌所葬的荷花墳風水上佳。因為郭大昌墳墓正南有一口大堰,墓與堰中間為一田埂相連,田埂兩側農田均為荷花瓣形狀,其墓恰好位於花蕊處,遠望頗似一朵綻放的荷花,故名荷花墳。有一個時期,號召“斗笠大、扁擔長、塊塊種上革命糧”,荷花墳周圍祭拜設施被毀,墓碑被拆...
學校位於重慶工業發在的主城區大渡口,坐落於六大高新工業園區(二郎高新工業園區、九龍高新工業園區、長壽晏家工業園區、大堰工業園區、大渡口鋼鐵工業園區、建橋工業園區),就業機會多,選擇面廣。緊靠陳庹快速幹道、李家沱長江二橋、馬桑溪長江大橋,交通十分便利。良好的地域優勢,為學生增長知識、了解社會、參與就業競爭...
承擔颱風防禦期間重要水工程調度工作。內設機構 2023年2月有2個內設機構(局辦公室、財務審計股)資源縣水利綜合發展中心設行政單位0個;事業單位5個,其中:參公事業單位0個、財政核撥事業單位4個。財政核撥事業單位:源縣電力股、資源縣農水股、資源縣大堰塘水管所、資源縣青背水管所 ...
金檀鎮(已撤銷),四川省達州市達川區下轄鎮,地處達川區西部,東與通川區復興鎮接壤,南與麼塘鄉相鄰,北與趙固鎮、大堰鎮接壤。總面積30.5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金檀鎮戶籍總人口16080人。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置金檀鎮。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鎮改鄉。1952年3月,分置金窩、西檀2鄉。1956年4...
以尚橋至深甽至山下坪、樓岩至大堰至董家為界,分平行東、中、西三支。東支山峰有大短柱、香山、蓮花峰、雨施山、細嶺等。中支山峰有望海尖、上烏山、桃花蛟崗、蟹背尖、龍王山、望海崗、冰岩崗、第一尖、座溪崗、油光岩、鳳凰山、爛漫地等。西支山峰有鳥頭尖腦、大雷山、小坑腦、近天堂等。北東段...
全村建有小水窖310個,灌溉溝渠6000米。村內主幹道已有2公里硬化,其餘均為沙石路面。有小二型水庫1個,聯合大堰及漁洞北乾支渠貫穿全村,昭永通縣油路穿境而過,全村有龍頭企業4個,分別是昭通寶清公司、九洲生豬有限公司、盛華食品有限公司、大橋保豐紙袋廠。自然資源 波羅曲自然村國土面積為12.4平方公里,耕地總...
檬雙鄉境內最大河流為雞公石河,發源於唐家山,流經任家扁、橋河、堰壩場,河道長4.5千米。自然災害 檬雙鄉主要自然災害有冰雹、大旱、洪澇、霜凍、雷擊等。伏旱平均五年一遇,最嚴重的一次旱災發生在1975年6月,持續時間83天,涉及整個境內,受災面積1200畝;洪澇平均六年一遇,最嚴重的一次洪澇災害發生在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