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顯達

於顯達

於顯達 1944年生於黑龍江五常。藝術評論家,畫家,藝術群體扶持者。黑龍江省美術家協會理論委員會副主任,哈爾濱師範大學藝術學院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藝術評論作品發表於《美術》《中國美術館》等報刊。指導、扶持多個藝術群體。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於顯達
  • 外文名:XianDa·Yu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日期:1944年
  • 畢業院校:哈爾濱師範學院藝術系
  • 職業:藝術評論家 畫家
  • 主要成就:指導扶持“方正剪紙”群體
  • 出生地:黑龍江五常
  • 代表作品:《談美術作品與形象感受》
  • 職稱: 教授
人物概述,理論著述,成就及榮譽,主要作品,創作組織,群體扶持,“原生態藝術”,“方正剪紙”,

人物概述

於顯達1944年出生於黑龍江五常。藝術評論兵捉家,畫家。藝術群體扶持者。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1964年畢業於哈爾濱師範學院藝術系。相繼擔任松花江民眾藝術館館長,哈爾濱師範大學藝巴己簽術學院教授,黑龍江省美術家協會理論藝術委員會副主任。
於顯達
於顯達連環畫作品
於顯達多年來撰寫了《談美術作品與形象感受》等大量藝術評論作品,發表於《美術》中國美術館《文藝評論》等幾十家報刊等媒體。
同時,於顯達還指導、扶持及推介了“方正剪紙”群體。“方正剪紙”曾在中設拳鍵國最高藝術殿堂——中國美術館展出,並被文化部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方正剪紙”形成了一種中國文化現象,成為中國最有影響的藝術群體之一。此外,於顯達還傾力關注了五常市、賓縣、通河縣等多個“農民畫”藝術群體。所指導作品有的入選全國農民畫展並獲獎。

理論著述

成就及榮譽

於顯達一直潛心於藝術理論的研究與撰寫。從純美學理論性的闡發(《談美術作品與形象感受》),到對地
於顯達
於顯達作品
域性、群體性藝術現象的整體環顧與評價(《黑土地上的美術華章——黑龍江省美術家協會50華誕回顧》);從對藝術家風格特點及其流變的探討與總結(《一張鼓滿時代勁風的風帆——記畫家臧爾康》),到對具體藝術作品的分析與評論(《胸中意象筆底大風——觀王同君的花鳥畫》)……多年來,於顯達撰寫並發表了大量藝術理論文章,散見於《美術》《中國美術館》《文藝評論》《美術報》等多種國家級權威性藝術專業報刊,以及幾十家新聞媒體。

主要作品

《談美術作品與形象感受》(《藝術交流》01.3)
於顯達
於顯達作品
《黑土地上的美術華章·黑龍江省美術家協會50華誕回顧》(《美術》08.9)
《突破局限通向自由·談黑龍江美協美術創作室的創作》(《美術》97.1)
《官厚生》(《中國美術館》10.3)
《清醒的選擇自覺的完善·記畫家侯國良的成功之路》(《文藝戀膠樂詢評論》93.3)
《一任自然放情筆墨·談劉漢民山水新捆己慨作》(《美術大觀》07.3)
《蟄臥深山潛大勇·荊振初和他的畫虎藝術》(《美術界》03.9)
《一張鼓滿時代勁風的風帆·記畫家臧爾康》(《文藝評論》86.5)
於顯達
於顯達作品
《生意盎然的鄉鎮版畫》(《北大荒版畫三十年論文》集)
《套求試戀獻身黑土藝術的探索·青年畫家富中奇和他的國畫》(《文藝評論》89.6)
《胸中意象筆底大風·觀王同君的花鳥畫》(《文藝評論》07.3)
《真誠嚴肅的創作平實自由的心態·黑龍江美協作品展》(《文藝評論》96.4)
田衛平風光攝影中的形式眼光》(《藝術研究》05.3)
《藝術的發展迴旋於形式與自然之間》(《藝術獄重鴉研究》03.4)
《直指內心衝突的幻境·讀李崗山水畫》(《鳳凰文化》10.10)
於顯達
於顯達作品
《〈重彩人物技法畫例〉是本好書》(《美術之友》02.3)
《藝術中的自然》(《藝術交流》00.4)
《兼容並蓄為我所用》(《小說林》11.1)
《致力於油畫本土化探索的青年藝術家·崔多》(《小說林》11.3)
《脫胎於民間、植根於黑土的龍江農民畫》(《美術》12.8)

創作組織

於顯達在松花江民眾藝術館期間,多次組織舉辦美術創作班,備戰省級、國家級大型美術展覽。和業餘畫家們同吃同住,睡長條木椅。圍坐一起分析選題,推敲草圖並指導創作。上個世紀80年代初,正值長期盛行的教條化、政治主題性創作模式向藝術自身表現的轉折期,藝術創作的觀念與角度一時間比較模糊曖昧。那些圖解式、口號式的“宣傳畫”,有時候令人的意識陷於歧途,難以頓然轉身。個別年輕作者冥思苦想不知道畫什麼,眼看別人已進入創作狀態,急得直搓大腿,便結伴逛農貿市場,企圖尋找創作靈感,憋出一個主體性構思。於顯達說:“別鑽牛角尖地冥思苦想,回想一些自己覺得有趣味、好看的東西,藝術首先是美與心靈共振,承擔了更多的其它東西,就不是真正的藝術。”這讓年輕作者豁然開朗。現 在聽起來,這話沒什麼稀奇,但那是近30年前教化藝術的時代。
於顯達
於顯達作品
於顯達組織的松花江美術創作班,其中李之華的《寶島》、姜大吉的《春雪》、於鳳超的《新新菜》、姜鳳群的《醉秋》、荊振初的《夸富》、郭寶林的《樂園》等十多件作品參展並獲獎。

群體扶持

“原生態藝術”

於顯達曾從事民眾文化藝術工作多年,對民間藝術的特色取向,具有比較明晰的認識與準確的掌控力,創作指導因此也更富於方向性與針對性。於顯達所倡導的“原生態藝術”理念,是以繼承傳統民間藝術的本原為主,在此先決條件下賦予時代生活氣息。
於顯達
文藝評論
對那些沒有受過專業藝術訓練的作者,於顯達鼓勵並開掘他們對事物的本能、直接的觀察與認識;表現那種原始、純真的藝術式樣,充分發揮他們這方面的優勢,避開理性、技術性的造型與色彩觀念及實踐,徹底打破框架性束縛與干擾。以最大的可能性和反差性與“專業”拉開距離,強化原生態天趣、質樸的藝術面貌。於顯達的“原生態藝術”理念,給“方正剪紙”“農民畫”等藝術群體的創作實踐,引向了一條快速、特色、實效的捷徑。於顯達傾力關注與扶持了五常市、賓縣、通河縣等多個“農民畫”藝術群體,所輔導作品入選全國農民畫展並獲獎。

“方正剪紙”

於顯達對“藝術群體”扶持、推介投入了很多精力與心血。保持民間藝術特色的理念堅定而執著,並伴有紮實穩健的協調力。他曾長達數年對“方正剪紙”進行跟蹤扶持。
於顯達
方正剪紙作品
1983年,方正縣文化館張德生採取“滾雪球”“以老帶新”等辦法,連續辦班,加強創作與輔導,以挖掘民間剪紙,壯大創作隊伍。由於骨幹作者都是一些農村老太太,行動不便,張德生索性把班辦到農家的炕頭上。作為松花江地區藝術館館長並主抓美術工作的於顯達,從此開始,數年間經常往返於哈爾濱與方正縣。在剪紙創作上,於顯達主張挖掘繼承,遵循民間特色,與張德生深入探討決定,不走現代刻紙的形式,保持民間藝術那種原始生猛,憨態稚拙的原汁原味,鼓勵年輕作者向老藝人學習那種直接的觀察事物思維方式,以及表現手法。在參與指導創作的同時,於顯達還對方正剪紙群體做了很多扶持與協調推介工作。
1986年6月,邀請黑龍江省美術家協會主席晁楣、著名畫家賈平西、理論家張秋螢等,松花江地區文化局局長曲敏以及省城媒體記者等一行6人前來參觀“方正民間剪紙專題展”;7月,黑龍江省松花江地區舉辦“方正剪紙群體專展”;9月,方正剪紙參加黑龍江省舉辦的“生命之路”科普美術攝影、剪紙作品展覽。
至1987年,方正縣已組建19個剪紙組,作者346人,共創作出剪紙作品36000多幅。向省級以上報刊推薦作品4000幅,發表和展出作品1986幅;410幅作品與日、美、法等國家進行民間文化交流;國外收藏作品300幅。同年,黑龍江省美術館舉辦了“方正剪紙專題展”。省長陳雷等領導與省內外14家媒體記者出席開幕式。1988年,“方正剪紙展覽”中國美術館展出,並有26件作品被中國美術館收藏。
於顯達
藝術交流
如今,方正縣已被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藝術之鄉”;“方正剪紙”被文化部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同時被文化部等多部委聯合授予“優秀群體、組織、輔導”獎。
《直指內心衝突的幻境·讀李崗山水畫》(《鳳凰文化》10.10)
於顯達
於顯達作品
《〈重彩人物技法畫例〉是本好書》(《美術之友》02.3)
《藝術中的自然》(《藝術交流》00.4)
《兼容並蓄為我所用》(《小說林》11.1)
《致力於油畫本土化探索的青年藝術家·崔多》(《小說林》11.3)
《脫胎於民間、植根於黑土的龍江農民畫》(《美術》12.8)

創作組織

於顯達在松花江民眾藝術館期間,多次組織舉辦美術創作班,備戰省級、國家級大型美術展覽。和業餘畫家們同吃同住,睡長條木椅。圍坐一起分析選題,推敲草圖並指導創作。上個世紀80年代初,正值長期盛行的教條化、政治主題性創作模式向藝術自身表現的轉折期,藝術創作的觀念與角度一時間比較模糊曖昧。那些圖解式、口號式的“宣傳畫”,有時候令人的意識陷於歧途,難以頓然轉身。個別年輕作者冥思苦想不知道畫什麼,眼看別人已進入創作狀態,急得直搓大腿,便結伴逛農貿市場,企圖尋找創作靈感,憋出一個主體性構思。於顯達說:“別鑽牛角尖地冥思苦想,回想一些自己覺得有趣味、好看的東西,藝術首先是美與心靈共振,承擔了更多的其它東西,就不是真正的藝術。”這讓年輕作者豁然開朗。現 在聽起來,這話沒什麼稀奇,但那是近30年前教化藝術的時代。
於顯達
於顯達作品
於顯達組織的松花江美術創作班,其中李之華的《寶島》、姜大吉的《春雪》、於鳳超的《新新菜》、姜鳳群的《醉秋》、荊振初的《夸富》、郭寶林的《樂園》等十多件作品參展並獲獎。

群體扶持

“原生態藝術”

於顯達曾從事民眾文化藝術工作多年,對民間藝術的特色取向,具有比較明晰的認識與準確的掌控力,創作指導因此也更富於方向性與針對性。於顯達所倡導的“原生態藝術”理念,是以繼承傳統民間藝術的本原為主,在此先決條件下賦予時代生活氣息。
於顯達
文藝評論
對那些沒有受過專業藝術訓練的作者,於顯達鼓勵並開掘他們對事物的本能、直接的觀察與認識;表現那種原始、純真的藝術式樣,充分發揮他們這方面的優勢,避開理性、技術性的造型與色彩觀念及實踐,徹底打破框架性束縛與干擾。以最大的可能性和反差性與“專業”拉開距離,強化原生態天趣、質樸的藝術面貌。於顯達的“原生態藝術”理念,給“方正剪紙”“農民畫”等藝術群體的創作實踐,引向了一條快速、特色、實效的捷徑。於顯達傾力關注與扶持了五常市、賓縣、通河縣等多個“農民畫”藝術群體,所輔導作品入選全國農民畫展並獲獎。

“方正剪紙”

於顯達對“藝術群體”扶持、推介投入了很多精力與心血。保持民間藝術特色的理念堅定而執著,並伴有紮實穩健的協調力。他曾長達數年對“方正剪紙”進行跟蹤扶持。
於顯達
方正剪紙作品
1983年,方正縣文化館張德生採取“滾雪球”“以老帶新”等辦法,連續辦班,加強創作與輔導,以挖掘民間剪紙,壯大創作隊伍。由於骨幹作者都是一些農村老太太,行動不便,張德生索性把班辦到農家的炕頭上。作為松花江地區藝術館館長並主抓美術工作的於顯達,從此開始,數年間經常往返於哈爾濱與方正縣。在剪紙創作上,於顯達主張挖掘繼承,遵循民間特色,與張德生深入探討決定,不走現代刻紙的形式,保持民間藝術那種原始生猛,憨態稚拙的原汁原味,鼓勵年輕作者向老藝人學習那種直接的觀察事物思維方式,以及表現手法。在參與指導創作的同時,於顯達還對方正剪紙群體做了很多扶持與協調推介工作。
1986年6月,邀請黑龍江省美術家協會主席晁楣、著名畫家賈平西、理論家張秋螢等,松花江地區文化局局長曲敏以及省城媒體記者等一行6人前來參觀“方正民間剪紙專題展”;7月,黑龍江省松花江地區舉辦“方正剪紙群體專展”;9月,方正剪紙參加黑龍江省舉辦的“生命之路”科普美術攝影、剪紙作品展覽。
至1987年,方正縣已組建19個剪紙組,作者346人,共創作出剪紙作品36000多幅。向省級以上報刊推薦作品4000幅,發表和展出作品1986幅;410幅作品與日、美、法等國家進行民間文化交流;國外收藏作品300幅。同年,黑龍江省美術館舉辦了“方正剪紙專題展”。省長陳雷等領導與省內外14家媒體記者出席開幕式。1988年,“方正剪紙展覽”中國美術館展出,並有26件作品被中國美術館收藏。
於顯達
藝術交流
如今,方正縣已被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藝術之鄉”;“方正剪紙”被文化部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同時被文化部等多部委聯合授予“優秀群體、組織、輔導”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