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於邦友
- 性別: 男
- 生於:1965年3月
- 政治面貌:中共黨員
- 職業:湖溝中學校長
個人簡介,職務,人生經歷,教學特色,影響,
個人簡介
職務
於邦友是固鎮縣湖溝中學高一、高三的歷史教師兼學科組長,從1983年走上農村中學的三尺講台起,他就一直沒有離開過,開始在澮北中學,1993年來到湖溝中學。從2002年起,作為農村中學的湖溝中學高考本科達線連續多年突破百人大關,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更多的人知道了湖溝中學,知道了湖溝中學的名師於邦友。
人生經歷
從登上講台那一天起,於邦友就立志做一名鄉村學校的名師。論學識水平、文化功底,於邦友的起點不高。從沒有讀過高中到現在的高中教師,從中師生到現在的省級骨幹教師,這一切都源於他始終背負著鄉村的希望。“作為一名農村教師,我是充實有為的,我最大的快樂和幸福,就是看到更多的農家子弟走進大學。”
2003年,於邦友參加了“省級骨幹教師培訓”,成了一名省級骨幹教師。隨著高中新課程改革的實施,更新觀念,探究教法,轉變方式擺在每一位教師面前。於邦友積極參與新課改,在新課程的實施過程中,積極探索,大膽創新,努力貫徹新課程的先進理念。教學實踐中,於邦友積極探索先進的教學模式,積累了豐富的教學經驗與體會。《易位法在中學歷史教學的套用》、《學習自繪歷史地圖與能力培養》、《淺論建構主義理論在中學歷史教學中的作用》等文章先後在市級報刊上發表或獲獎。在“情境——活動——體驗”模式下形成的“拋錨式教學模式”、“支架式教學模式”、“隨機訪問式教學模式”更是很好地推動了新課改的實施,而於邦友所帶的歷史學科在歷年的高考中均取得了不俗的成績。
教學特色
除了在教學中是名師,於邦友在班主任工作中也貫穿著他的名師風範。於邦友從參加工作起就當班主任,已經當了20多年了,他知道學生最需要什麼,也知道班主任最應該給予什麼,那就是無私的愛。為找回流失生,他起早貪黑、一次又一次地跑學生的家;對因家境貧困而面臨輟學的學生,他慷慨解囊;對性格孤僻、父母離異的學生,他不僅在經濟上,更在心理疏導上下功夫;對生病的學生,他會讓學生住進自己的家裡,悉心照顧。在班級管理中,於邦友創設的民主管理、自我管理、角色管理、和諧管理已形成特色,並在全校推廣。他的學生喜歡他,他的同事也喜歡他,於邦友多年來一直負責高三教學管理工作。從高三目標管理的確立到補缺補差的落實,從高三獎勵辦法的制定到階段性質檢的實施,從高三質量分析會到學生表彰會的召開,他做了大量的工作。他還帶領高三的老師創設了“列車員現象”,即下晚自習時全體班主任象列車員一樣站在班級門口,這也成了學校的一道風景。
影響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一批批農村中學優秀教師、骨幹教師調往城市。於邦友也有這樣的機會,但他放棄了。他知道,農村孩子更需要他。為了鄉村的希望,為了更多的農村孩子走進大學的校門,他選擇了堅守。他以他的堅守,譜寫了一曲農村中學的名師之歌,塑造了新時期的農村教師光輝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