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曰:“民事不可緩也。詩云:‘晝爾於茅,宵爾索絞(1),亟其乘屋(2),其始播百穀。’民之為道也,有恆產者有恆心,無恆產者無恆心。苟無恆心,放辟邪侈,無不為已。及陷乎罪,然後以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為也?是故賢君必恭儉禮下,取於民有制。陽虎(3)曰:‘為富不仁矣,為仁不富矣。’。”
基本介紹
於茅yu mao:是。
語出《詩.豳風.七月》:“晝爾於茅。”
《孟子.滕文公上》文載:
滕文公問為國。
(1)索絞:搓繩子。(2)亟:急;乘:治、修。(3)陽虎:又名陽貨,是魯國正卿季氏的家臣,曾一度挾持季氏而專魯國的國政,後因失敗而流亡。
[譯文]
滕文公向孟子請教治理國家的事情。
孟子說:“對老百姓的生產,生活不能放鬆不管。《詩經》上說:‘白天割茅草,晚上編繩索,抓緊修繕房屋,及時播種五穀。’這是老百姓一般生活的寫照。對於老百姓來說,有一定的產業收入才會有一定的道德修養和行為規範。生活收入沒有保障,就無從談起道德和情操的培養。如果沒有一定的道德修養和行為規範,他們就會疏盪狂放違法亂紀,什麼事情都幹得出來。等到他們犯了罪,再去處罰他們,這等於是陷害百姓。哪一個仁愛的人當了君主反而去陷害他的百姓呢?所以,賢明的君主一般都嚴謹勤勉,節省用度,溫和地對待臣民,並且有限度地徵收人民的賦稅。陽虎說:‘想發財必然不會仁愛,講仁愛一定不會發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