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秀華(天津市河北區軍休所離休幹部)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4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於秀華,天津市河北區軍休所離休幹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於秀華
  • 國籍中國
人物經歷,主要事跡,

人物經歷

天津市河北區軍休所離休幹部。

主要事跡

他1949年參加革命,1950年加入共產黨,參加了解放戰爭、抗美援朝和清剿國內土匪戰鬥等血與火的洗禮,為國為民獻了青春,守土保家建了功勳。1983年離休,1985年移交河北區軍隊離退休幹部休養所。
他秉持人生雖老信念猶存的理念,沒有因為離休而停下前進的腳步,仍以老軍人特有的情懷揮灑豪邁熱情,繼續用自身特長關注關愛青少年的健康成長。他說:“有生之年為青少年做點實事,為國家的未來出點力,這是革命事業心的延續,是共產黨員的哲言和承諾。如果能讓一名或幾名青少年在成長的路上得到我們一星半點的幫助,有一些轉變進步,那便是為黨為國的鞠躬盡瘁,便是人生歷程的善始善終,便是我晚年最大的幸福、快樂和自豪。” 他用30餘年的執著堅守譜寫了一曲奉獻關愛培育青少年健康成長的動人篇章。
他是河北區軍休所軍休幹部第一黨支部書記,始終把堅定政治立場,學習理論放在首位,堅持各種制度、遵守紀律,保持黨員思想常新不滑坡,永葆初心不變色。他以身作則,帶領支部人員積極參加軍休所與社區的活動,他自費購買理論書籍,組織社區黨員和軍休黨員共同學習,以自己的模範行動影響帶動社區青年的成長進步。在迎奧運活動中,他擔任社區文明督導隊隊長,帶領社區志願者活躍在社區安個角落,他們總結出的“嘴勤說一點、腿勤跑一點、腦子勤轉一點、手勤快一點 ”的“ 四勤 ”工作經驗,被天津市文明辦收錄在《志願者心得》一書中。
他是軍休所面向社會開展關愛活動的初創者之一,是與社區、學校建立關愛基地的最初創建者。他堅守初心承諾,始終把傳承紅色基因、關愛青少年健康成長作為離休後的重要責任和奮鬥的最終目標。他一諾千金,一乾就是30餘年,使河北區軍休所成為天津市軍休系統最早進社區到學校開展關愛活動的單位之一。
1985年河北區軍休所成立之初,只有190餘名軍休幹部,於秀華就同戰友到社區和就近學校開展了一些零星的工作。1990年組織成立關工小組,他們騎著腳踏車,背著水壺,用火一般的熱情走進社區、聯繫學校,為青少年講傳統、講自己的戰鬥經歷和英雄的故事;以無盡的愛,講雷鋒學雷鋒,自發捐款資助貧困學生、為學校和社區贈書贈學習用品等需求品;他們不辭辛苦先後聯繫了包括南開大學、聾人學校在內的50餘所大中國小和河北區域內的3個街道共11個居委會;他右手書寫不便,執著的用左手撰寫整理出教育資料24冊、編寫宣講稿40餘份;結合建黨、建國、抗日戰爭、抗美援朝等歷史節點,冬天不畏寒冷、夏天不懼烈日地到書店、圖書館、舊書攤蒐集整理出圖片剪報上萬張,設計製作革命歷史展板100多塊,巡迴到社區、學校、工地展出講解,受到大家的好評;他為學校、社區、部隊講課120餘場,累計客群12萬多人次;每年組織本支部軍休幹部積極向河北區軍休所“軍休幹部愛心公益基金”捐款,他每年堅持捐款1000元,行善舉獻愛心;連續多年獨自資助9名家庭貧困的學生,累計捐出2.1萬餘元,其中有4名學生考上大學。其中考入南開大學的張源同學在大學畢業後,第一時間來到於秀華家感謝老人的資助和支持,並表達了用實際行動報效國家服務人民的決心。
以於秀華為首的老前輩,他們的付出、探索和無私奉獻為系統規範地開展關愛活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雖然,最近幾年因年高和身體狀態,他離開了關愛活動的第一線,但他不忘初心和承諾,仍把關愛工作放在心中,不斷關注著軍休所關愛活動的進展,參與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動。經常打電話提建議了解情況指導工作,就近參與社區組織的升國旗、講國旗、軍旗的故事等活動,每到教師節前夕打電話詢問軍休所關工委教師節活動的準備情況,收取軍休幹部給教師節老師的慰問信,並安排居委會的工作人員送交共建學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