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人物簡介,人物生平,人物評價,
人物簡介
人物生平
1921年8月,於祚堂到山東省河務局南四營當汛兵,後歷任工班班長、汛目等職,先後駐守利津縣修防段佛頭寺、小街、王莊等險工區,參加過多次黃河搶險堵口工程,逐漸掌握了多項防護搶險工程技術,積累了豐富的治黃經驗。
1937年7月,他被提升為北六分段第三防守汛汛長,駐守利津縣王家莊險工區。
1938年6月,日軍入侵,利津縣淪陷,河務機構撤銷,遂回家務農。
1946年起,渤海區黨委組織開展了轟轟烈烈的反蔣治黃鬥爭。於祚堂應聘擔任了利津縣治黃辦事處(後改稱利津修防段)工程股副股長,再次投身治黃事業。不久,又提升為工程隊隊長,負責駐守王家莊險工地段。
1946年起,渤海區黨委組織開展了轟轟烈烈的反蔣治黃鬥爭。於祚堂應聘擔任了利津縣治黃辦事處(後改稱利津修防段)工程股副股長,再次投身治黃事業。不久,又提升為工程隊隊長,負責駐守王家莊險工地段。
1947年9月,黃河首次洪峰瀉至利津段,險情頻出。又加國民黨飛機輪番轟炸掃射。在此緊要關頭,於祚堂臨危不懼,同縣黨政領導一起指揮上千民工抗洪搶險,一連堅持14個晝夜。9月20日,臨河大堤塌開,河水撲向套壩,於祚堂與其他民工奮力搶堵,奮戰20個晝夜,搶修埽壩23段,堵塞漏洞16個,終於將大壩水洞堵住,戰勝了黃河歸故後的第一次洪峰。
1949年9月10日,黃河出現歸故以來較大的秋汛。王家莊險工汛情嚴重,於祚堂根據多年治河經驗,果斷作出決定,指揮民工以萬餘條麻袋裝入紅泥3400多立方,拋入河中,代替石料護根,保住了埽壩安全。這一方法很快傳開,各處險工如法仿效,都化險為夷。汛期過後,渤海區行政公署、山東省河務局相繼授予他特等治黃功臣稱號。
1950年,應華東軍政委員會水利部的邀請,於祚堂率領一個工程隊前往蘇北潮河支援堵口工程。在施工中,他熱情向當地民眾傳授技術,加快了工程進度,使工程提前竣工。為此,華東水利部等部門先後兩次贈錦旗表彰。同年8月,於祚堂加入中國共產黨。9月,出席了第一屆全國工農兵勞動模範代表大會,榮獲全國勞動模範稱號。
1951年3月,在王莊凌汛決口堵復工程中,年逾半百的於祚堂不顧寒水刺骨,帶頭跳進河水,帶領民工打樁編柳,修做透水柳壩,直到堵口合攏。
1950年,應華東軍政委員會水利部的邀請,於祚堂率領一個工程隊前往蘇北潮河支援堵口工程。在施工中,他熱情向當地民眾傳授技術,加快了工程進度,使工程提前竣工。為此,華東水利部等部門先後兩次贈錦旗表彰。同年8月,於祚堂加入中國共產黨。9月,出席了第一屆全國工農兵勞動模範代表大會,榮獲全國勞動模範稱號。
1951年3月,在王莊凌汛決口堵復工程中,年逾半百的於祚堂不顧寒水刺骨,帶頭跳進河水,帶領民工打樁編柳,修做透水柳壩,直到堵口合攏。
1952年汛期,他根據麻灣險工溜勢上提的趨勢,推斷出宮家險工溜勢將會下延,建議及早將58號壩接長,挑溜外移,避免了險工以下灘地坍塌引發新險。
1955年2月9日,五莊堵口開工,他率領工人、民工苦練操作技術,在風雨中晝夜施工,一直堅持到3月13日工程合攏。為此,於祚堂受到了山東省和惠民地區黃河管理部門的表彰和嘉獎。
1956年汛期,濱縣龍王崖溜勢陡變,北岸灘區坍塌嚴重,造成引水困難。在多種意見的爭執中,於祚堂力主在張王莊前憑藉灘嘴修做護灘工程。領導採納了他的意見,有效地控制了當地的河溜走勢。佛頭寺、梅家莊、大白莊、綦家嘴及東關等地險工,也都是在他的積極建議下,搶在河勢變化之前,採取了相應的工程措施,贏得了防守主動權,避免了許多意外險工險情的出現。
1956年,於祚堂退休。但他仍在大的險情之際,親臨治黃工地,出謀獻策,參與指揮和決策。
1980年6月14日病逝,終年82歲。
人物評價
於祚堂在治黃戰線享有盛名,曾先後被評為全國勞動模範、山東省勞動模範、黃委會勞動模範等稱號,並榮立特等功1次,一等功3次。
他還是山東省第一屆、二屆、三屆人大代表,是利津縣歷屆各界人民代表會議代表及人民代表大會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