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留振

於留振

於留振,男,1983年3月生,河南淮陽人,陝西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副教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於留振
  • 畢業院校:蘭州大學、北京大學
  • 學位/學歷:博士
  • 職業:副教授
  • 任職院校:陝西師範大學
教育經歷,工作經歷,教學與研究領域,學術譯著,學術文章,報刊文章,學術譯文,

教育經歷

2001年9月至2005年6月,蘭州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歷史學學士;
2005年9月至2008年6月,蘭州大學歷史文化學院世界史專業,歷史學碩士;
2010年9月至2014年7月,北京大學歷史學系世界史專業美國史方向,歷史學博士;
2012年8月至2013年6月,美國哥倫比亞大學中美富布賴特項目聯合培養博士生。

工作經歷

2008年8月至2010年6月,貴州省安順學院
2014年7月至2019年1月,重慶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
2019年1月起,陝西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

教學與研究領域

研究方向為美國史。
研究領域:
19世紀美國史、美國內戰與重建、美國憲法史、美國資本主義史學等
開設課程:
《美國史》、《美國史研究前沿》、《西方史學名著選讀》、《美國歷史與文化》、《世界近代史》、《美國新資本主義史研究專題》、《美國內戰與重建史研究專題》等

學術譯著

[美]埃里克•方納著:《烈火中的考驗:亞伯拉罕•林肯與美國奴隸制》(於留振 譯),商務印書館,2017年版。
[德]于爾根·科卡主編:《資本主義:全球化時代的反思》(於留振 譯),商務印書館,2018年版。
[美]埃里克•方納著:《第二次建國:內戰與重建如何重鑄了美國憲法》(於留振 譯),商務印書館,2020年版。

學術文章

1.“試論斯科特案及其對美國內戰的影響”,《信陽師範學院學報》2008年第3期。
2.“美國內戰期間聯邦政府籌措戰爭資金的政策”,《美國研究》2013年第3期。
3.“網路資源與美國內戰史研究”,《史學集刊》2014年第4期。
4.“近十多年美國史學的新進展——《當今美國史學》評介”,《世界歷史》2014年第3期。
5.“《世上最偉大的國家:內戰期間共和黨的經濟政策》述評”,載夏正偉編《全球視域下的美國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2014年),第254-268頁。
6.“1853年美國太平洋鐵路立法辯論及其意義”,《華東政法大學學報》2015年第3期。
7.“權利視野下美國史研究的新嘗試——評劉軍著《美國公民權利觀念的發展》”,《世界歷史》2015年第4期。
8.“評喬治·比利亞斯《美國憲政的全球迴響,1776-1989》”,《全球史評論》(第12輯),2017年6月。
9.“《創新之母》雖然不是新書——兼說肖軍偉的書評嘗試”,《博覽群書》2018年第6期。
10.理想與現實中的“美國自由”,《博覽群書》2019年第5期。
11.“2017年度美國史研究報告”,商務印書館,2018年1月。
12.“當今歐美史學界如何研究資本主義史?”《史學理論研究》2019年第3期。
13.“新資本主義史與美國史研究的新趨向”,《美國研究》2020年第4期。
14. “美國憲法史研究的新視野”學術研討會綜述,《世界歷史》2015年第2期。

報刊文章

1.“內戰與死亡製造了一個‘苦難共和國’”,《晶報·深港書評》,2015年4月12日第A13版。
2.“在歷史語境中認識林肯”,《中華讀書報》,2017年3月22日第10版。
3. “今天為什麼還要研究資本主義史?”,《中華讀書報》,2018年11月14日。

學術譯文

1. 戴維·格拉斯伯格,“向公眾呈現歷史:記憶研究與歷史的使用”(於留振 譯),《公眾史學》(第一輯),浙江大學出版社,2018年1月;
2. 詹姆斯·加德納,“信任、風險與公眾史學:美國的視角”(於留振 譯),《公眾史學》(第一輯),浙江大學出版社,2018年1月。
3. 艾麗斯·凱斯勒-哈里斯,“超越社會契約:西歐和美國福利國家的重構”(於留振 譯、王希 校),《美國研究》2018年第4期。
4. 埃里克•方納,“方納的最後一課:在歐巴馬時代講授美國激進主義的歷史”(於留振 譯),澎湃新聞-私家歷史,2017年3月5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