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東海 ,滿族, 遼瀋工業集團有限公司工具製造廠熱處理工段工段長。2015年”全國勞動模範“榮譽稱號獲得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於東海
- 國籍:中國
- 民族:滿族
- 職業:工人
人物事跡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於東海是個“70後”,1996年在一所中等專業學校畢業後入職遼瀋集團工具製造廠熱處理工段。熱處理工藝技術對於一個兵器企業來說,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這是將金屬材料放在一定介質內加熱、保溫、冷卻,通過改變材料表面或內部的金相組織結構來控制其性能的一種金屬熱加工工藝,從石器時代進展到銅器時代和鐵器時代,熱處理的作用逐漸為人們所認識。二十世紀以來,金屬熱處理的發展和其他新技術的移植運用,使金屬熱處理技術得到更大發展。但是這對於學歷不高、剛入廠實習的於東海來講,在實際生產操作方面還是一個比較生疏的領域。有人說過,這個專業艱苦、單調、抽象、不好學,也有人稱它是一個不易出彩的“寂寞的工種”,特別是該工段原來的老技術人員已經退休,他作為熱處理工段上唯一的一名技術工人,面對著沒有師傅帶、實踐經驗少等諸多難題。但是他不懼困難,挑戰自我,立志向遼瀋集團的老一代勞模人物尉鳳英學習,做一名懂技術、有技能、有專業的好工人,力求做到由“苦幹型”向“智力型”,由“粗放型”向“精益型”的轉變。他利用在校期間所學的專業知識與實際工作相結合,開始從頭學習探索熱處理工藝技術,白天在生產過程發現查找問題,晚上回到家自學解決,並在深夜孩子熟睡後,與同為熱處理專業的愛人一起探討熱處理工藝難點。每到節假日休息,他就將總結出來的疑難問題帶到書店,在書本中尋找答案。又因為這些大部頭的熱處理專業書籍價格很貴,他就將書中的相關內容一個字一個字地抄到本上,加之平時根據實際操作經驗形成的諸多工藝案例記錄,工作的19年間,他的手抄本已經積攢了幾十本,可以稱作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熱處理專業“白皮書”。為使工藝技術理論與生產操作緊密銜接和貫通,他認真研究了熱處理工段所有設備的使用說明書,還結合在生產過程中的實際情況,自主編寫了設備使用指南。功夫不負有心人,通過不斷鑽研,於東海自主編寫的《熱處理爐前工作手冊》,已經成為公司熱處理工種標準作業指導書。這正是,勤勉篤志,技不壓人,滴水穿石,鐵杵成針。
攻關不畏難,“三瓣內脹法”為高新產品強筋壯骨
公司著力建設新的產品體系,推動傳統產品向智慧型化產品轉型,研發國家級專項高新產品。公司某研發產品,其中10多種關鍵零部件的熱處理技術要求非常高,常規熱處理工藝無法滿足該產品的要求,為此公司成立了攻關小組,其中兩個重點攻關項目都是由於東海負責。他大膽創新、勇於嘗試,以於東海命名的 “三瓣內脹法”胎具應運而生。他所設計的“三瓣內脹法”胎具是將圓柱分為圍繞中心軸的三個等瓣,並且通過調節與中心軸的縫隙控制胎具外圍周長,起到“脹”的效果。使用時,將零件套在圓柱胎具上,調整工藝參數,進行吊裝熱處理。這樣不僅能完成抗拉強度和延伸率綜合機械性能指標,還能保證直線度和橢圓度,通過實踐,運用此方法生產出的產品質量穩定,完全滿足了工藝要求。
於東海參加工作至今,已經編制完成了產品零部件熱處理工藝60餘種,工具工裝、民品熱處理工藝500餘種;參與公司重點科研軍、民品熱處理項目40餘項,熱處理工藝攻關50餘次,為公司創造了可觀的經濟效益。
實踐出真知,基於不斷積累的理論和實踐經驗,於東海幾乎每年都有專業論文獲獎,如《提高××產品熱處理合格品率》獲遼寧省國防科技工業優秀科技成果一等獎,其它相關論文分別在“振興瀋陽之路”學術徵文和兵工學會等獲獎。2011年遼寧《當代工人》雜誌載文,贊他是“論文比大學老師多的工人”。
在熱火朝天的熱處理工房東側,有一間20多平方米整潔明亮的屋子,這是以於東海名字命名的“於東海勞模創新工作室”。進入工作室,只見牆上的一幅大照片格外醒目,這就是當年毛主席的好工人、現在已是八旬老人的尉鳳英與於東海的合影,新老勞模的接續傳承之意盡在其中。“勞模創新工作室”於2013年成立以來,他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積極開展勞模絕技、絕活傳承活動,不斷提升團隊整體素質水平,現如今勞模工作室中有高級工4人、技師3人、高級技師4人、工程師2人。在於東海的帶領下,工作室全體成員及時攻克各種技術關鍵和生產瓶頸,保證了生產組織的順利進行,僅2014年就保質保量地完成了常規產品5個品種、35萬件的熱處理生產任務,並推動了公司熱處理專業水平的快速提升。
生產一線打拚十九載,奉獻兵工錘鍊赤子心
鑄劍為軍漸行遠,足跡深深見真情。熱處理作業屬於高溫有害工種,生產環境差,勞動強度大,作為從校門出來並頗有專業成就的於東海,完全有條件脫離這個苦髒累得一線環境,或調到輕鬆安逸一點的崗位。但出於一種對事業、對專業的熱愛和追求,他在這個艱苦的熱處理一線生產崗位一乾就是十九年,儘管淬火中化學試劑會產生嗆人有害的油煙,儘管夏天生產時要忍受40多度甚至50-60度的高溫,儘管在零部件淬火過程中有時因潮濕也會濺出灼人的鹽浴液滴,但面對這些,於東海從未有過懼色。對於技術複雜、難度大的產品部件淬火他都親自操作,組織批量生產他一刻也不離現場,親自督陣指揮。
因為熱處理是特殊工種,產品在熱處理過程中無法被檢驗,一旦出現問題,就意味著整個批次都報廢,那將是巨大的損失,所以事前的工藝編制和事中的過程控制非常重要。每接到一個新項目,於東海都要先親自完成一遍生產過程,保證工藝合理,心中有數,總結生產中的操作注意事項,然後再指導工人生產。技術員管工藝,工段長管生產,但這兩個步驟都由於東海負責。這么多年來,他管理的產品從未出現過任何質量或安全事故。
身為工段長,於東海每天早上最早到車間,在生產前把所有的設備都檢查一遍,排除隱患;晚上下班時也要仔細檢查那些仍然工作的設備是否在“帶病生產”。他所在的熱處理工段,每年超額完成分廠下達的工時定額指標,工時利用率達100%,同時對職工的安全教育一刻也不放鬆,使這個危險有害作業工段連續十幾年保持安全生產無事故。
“公司就是我的家”,於東海以勞動為榮,以勞動為樂,以勞動為青春添彩、為兵工造夢,近十年義務獻工達12720小時。而對於家人,他卻是懷著深深地愧疚之情。在“六一”兒童節來臨之際,他被單位特批休假半天,陪孩子過節。他看著女兒高興的玩耍時,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回家途中,女兒突然說有句悄悄話要告訴他,女兒摟住他在他耳邊說道:“我知道你很忙,我很高興你能陪我一起過節,爸爸,我愛你!”隨後,女兒輕輕地在他臉頰上親了一下,此時的他只能哽咽著對女兒說了一聲:“對不起!“雖然如此,對於家庭的虧欠之情卻動搖不了他獻身國防事業的堅定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