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東河

於東河,男,大眾日報高級編輯,曾任大眾日報總編室副主任、新聞研究所所長,山東省新聞工作者協會副會長、省新聞學會副會長,併兼任“兩會”秘書長,《青年記者》主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於東河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職業大眾日報高級編輯
山東省大眾日報社,簡介,作品,山東省省哲學學會理事,

山東省大眾日報社

簡介

於東河、梁國典主編《中外記者筆下的山東》(中國新聞出版社出版)。該書薈集了近年來國內外記者描繪齊魯大地山川風物,抒寫山東人民在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中所取得的豐功偉業的新聞佳作。它從不同側面反映了改革開放給山東帶來的巨變。作品風格各異,讀者既可領略齊魯風貌,又可幫助提高新聞寫作技巧。

作品

1991年12月12日,於東河在泉城為王克煜的報告文學集《泰山之光》作序。原文如下:讀罷老友的信,看著坐在我面前的這位陌生的年輕人,我終於點頭了。因為朋友的委託,作者的殷切期望,我無論如何也不能再推辭了。
舉薦新秀,對每個老新聞工作者老說,都是責無旁貸的。可是,我也因此吃了不少苦頭。嫉賢妒能的冷言瘋語,攪得我早已心煩。然而,一想到責任,我也就顧不得那么多了。
送走了這位年輕的作者,我忽然覺得似乎相識。我苦苦地回憶著,啊,想起來了,他就是王克煜!四年前一次偶然的機會,我同他有過一面之識。那是在一次會議上,聽人介紹他是泰安最年輕的記者,只有二十歲,已小有名氣。那時,他在全國各大報刊已經發表了不少作品,曾經在一篇新聞中提出“酒好也怕巷子深”論斷而聞名新聞界。印象里,他有一種執著的追求,就像他作品裡描寫的“泰山人”那樣,不達目的決不罷休的精神。這次他放在我案頭上的那一摞厚厚的報告文學書稿,不足以說明了這一點么?
讀過克煜的作品,覺得似不拘一格,語言質樸無華,且多用白描手法,真實地記錄了我們這個時代所發生的歷史的變革,謳歌了光輝成就的創造者們。那一篇篇飽醮作者激情的文章,那一個個栩栩如生的人物,都向我們展示了一個事實:作者已把自己的命運和時代的脈搏緊緊地聯繫在一起。這點從《跋涉者之路》中可以看出。癌症給人們的生活蒙上了一層厚厚的灰色,全國每年約有上百萬人死於癌症,難怪人們談癌色變!西方醫學界早就把眼睛盯在中國的中醫上,中國中醫能治癒癌症嗎?1988年中華中醫學會及時召開“中醫中藥可以治癒癌症”的中外新聞發布會。李健三的病例成了大會的主要例證。作者及時抓住這個典型,率先在全國報導了李健三用中醫治癒骨癌的訊息,結果數十萬患者紛紜而來,找到李健三。之後,為了滿足讀者的要求,作者運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活潑的手筆,寫出長達兩萬言的報告文學,對這個人物又作了連續、細緻、全面、深入的報導,引起了國內外廣泛的關注,國內的幾家報刊爭相發表,還被美國一家雜誌轉載。
《從囚徒到勞模》中的張憲寬,曾是一個被誣為“圖謀叛逃的反革命”,在長達十年的監獄裡,他沒有沉淪,繼續搞科研。他恢復自由後,居住在美國的母親,多次來信讓他去那裡生活。他卻說,他愛母親更愛祖國,堅持在國內研究出幾十項科研成果。1989年,他又經受了那場血與火的考驗,他的品質和風範……和那伙妄圖推翻共和國的暴徒,形成鮮明的對比,就在紀念國慶40周年的前夕,他被授予“全國先進工作者”。作者及時抓住這個典型,採用拍攝生活彩照的文學筆調,描寫時代背景,揭示人物內心情感,寫得有聲有色,活靈活現,讀之有身臨其境、如見其人的立體美感,一顆赤子之心呼之欲出,從而增強了感染力,有著看後淚沾襟的感覺,這足以說明作者把握了時代脈搏,真實的記錄了時代的風采。
初學寫作報告文學的同志,其作品往往是,事件是一個梗概,人物是一個輪廓。這種情況的出現,主要是由於調查研究不深入,採訪不紮實,掌握材料不足造成的。有一位作者說過:“報告文學是六分跑,三分想,一分寫。”實際上,這也是一個合格的記者起碼應具備的條件。作者在寫作《架起奇妙的橋樑》前,已經同主人翁王炳義結識兩年之久,應該說對其人其事是比較了解和熟悉的。可作者並沒有因此而滿足,還是到他的工作單位里生活,進一步了解他的工作和生活,先後採訪了50餘人,記下近10萬字的筆記,所以動筆時能夠運用自如,人物寫得豐滿生動、真實動人。
於東河(右二)於東河(右二)
不難看出,作者所謳歌的是民族的優秀代表,有全國勞動模範,有發明大王,有改革家……他們未必有驚天動地的豪言壯語,然而他們在各自的平凡崗位上卻做出了不平凡的業績。令人欣喜的是,作者接觸對象及涉獵的時間包羅萬象,寫作方法也多種多樣,可都能把握各自不同的性格特色,真實生動地再現出一個個有血有肉的人物。他們有理想,有追求,有情感,也有私慾,作者把這些都巧妙地融合起來,這就更增強了作品的感染力。如歷盡坎坷的王心釵,百折不撓的李田祚,公而忘私的趙廣河,辛勤耕耘的王緒泉,壯烈犧牲的王振忠等讀了催人淚下,激人奮進。《企業腦》中,先寫企業虧損,再寫人們勸阻趙緒森切莫越雷池一步,然後寫他力排眾議,堅持改革,大刀闊斧,終於使企業起死回生。“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作者在這裡大膽運用了對比、襯托、形象語言,寫出企業如何差!又如何變了樣!以及趙緒森那“二十頭牛也來不回來”的倔脾氣!
作品另一個特點是,格調高亢,生活氣息濃厚,感情色彩強烈。作者謳歌美好善良,同時鞭撻邪惡醜陋,挖掘出人物的思想蘊涵,處處洋溢著一種奮發向上的精神!這也是作品的主旋律,具有一種博大的愛和深沉的美。因此,一些作品榮獲全國系統或省市好新聞作品獎,是很自然。
“我們的生活都不容易,但那有什麼關係?我們必須有恆心,尤其要有自信力!我們必須相信我們的天賦是要用來作某種事情的,無論代價有多么大,這種事情必須做到。”居里夫人的這句名言既適合於“泰山人”,有適合於作者。怪不得作者在向我國著名作家謝冰心陳述了自己的寫作過程後,年逾九十歲高齡的老人欣然揮毫為本書題寫書名;怪不得我國著名文學評論家宋遂良在看到作者的書稿時,也提筆撰寫了序言。我為新聞界出現這樣的年輕人感到由衷地高興。願這株很有希望的幼苗在今後的創作道路上茁壯成長!

山東省省哲學學會理事

於東河1942年8月生,中共黨員。1965年曲阜師院畢業,曾任教師、講師、副教授等職。1988年當選為省哲學學會理事。曾發表論文13篇,其中獲二等獎3篇、三等獎5篇。參編著作4部,有2部獲院二等獎。編寫教材多部,其中《馬克思主義原理》及《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獲院二、三等獎。
於東河(右三)於東河(右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