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於明智
- 出生日期:1906年
- 逝世日期:1936年6月15日
- 出生地:東寧縣
人物平生,人物經歷,
人物平生
1915年初,9歲的於明智在三岔口國小讀書,勤奮好學,成績良好。1921年考入吉林省立第四中學,他不僅努力學習課本知識,還經常閱讀課外進步書刊,立志投身革命行列。1925年“五卅”慘案發生後,於明智參加了“滬案後援會”,和同學們一起參加演講、募款、罷課、遊行示威等活動。掀起了聲援上海工人、學生反帝愛國鬥爭的浪潮。
人物經歷
1926年春,中學畢業後的於明智考入了濱江師範學校。在校其間,為支援工人運動,於明智學會了開汽車,經常拉運工人和學生一起上街遊行,使學生運動和工人運動共同發展。由於於明智工作成績卓著,於1926年6月被黨組織發展為中共黨。
中共北滿地委為了建立和發展中東鐵路東線地區各級黨組織,派於明智回家鄉開展建黨工作。於明智以國小教員的身分做掩護,在東寧縣城所在地三岔口兩級學校成立了中共東寧黨支部,支部負責人於明智,委員延頗真、袁子仁。當時共有黨員9人。
不料,於明智在秘密發展黨組織,發動民眾開展反帝、反封建軍閥的鬥爭中暴露了身份,經同志們的勸說,於一九二九年秋轉到穆稜縣馬橋河鎮學校。於明智精通英語和俄語,擅長體育、美術和音樂,馬橋河學校收留他當了教員。他在學校里經常組織學生教唱《國際歌》、《漁光曲》、《岳飛·滿江紅》、《蘇武牧羊》等歌曲,排演進步節目,以求喚起學生和民眾的革命覺悟。組織師生向社會開展革命宣傳,進行反帝、反封建軍閥的鬥爭。
於明智待人和氣,平易近人,貧民百姓有求必應。他經常用自己的工資給生病的學生買藥買食品,而把自己家四口人的生活水平壓到最低限度。有些貧苦百姓不會寫信,均求於明智來寫。就連過年的春聯也多是出自他的手。1931年農曆臘月初八,馬橋河鎮窮八家子屯老邢家、老黃家請他寫對聯,於明智寫道:“年好過,節好過,日子難過”,“出有門,入有門,取借無門”橫批是“如此世界”。又寫道:“衙軍之差,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窮富之別,你過你的年,我過我的年,”橫批是“有樂有哀”。於明智的行為深受民眾的愛戴。
“九一八”事變,日軍侵占了東北的大城市,訊息傳來,於明智馬上組織馬橋河學校全體師生,上街開展抗日救國的宣傳。9月26日,於明智利用中秋節之機,帶領部分師生在馬橋河鎮十字街口搭起牌樓。他當場親筆寫了一幅對聯:“國難當頭,不容我們逍遙自在”,“民族危機,需我同胞共同解除!”橫批“還我山河”。把對聯貼在牌樓上,於明智登台演說,聲討日本帝國主義侵略東北的罪行,揭露賣國賊蔣介石不抵抗的反動面目,開展抗日救國的宣傳。此時,十字街頭的民眾越來越多,都為於明智的講演拍手叫好!激起了廣大師生和民眾的抗日熱情。於明智又帶領師生和愛國民眾列隊示威遊行,在馬橋河掀起了民眾性的反日浪潮。
1932年2月,中共穆稜縣委在八面通鎮基督教堂召開全縣反日代表大會。於明智帶領馬橋河的五名代表參加了大會。會後回馬橋河鎮他親自組織召開了反日大會,傳達全縣反日大會精神,號召人民民眾武裝起來,嚴防日軍入侵。接著又帶領全體師生和愛國民眾列隊在全鎮遊行,呼口號、貼標語、撒傳單,反日情緒極為高漲。就在這時,馬橋河公安分駐所出動警察鎮壓抗日活動,將於明智逮捕,愛國民眾為了保護於明智打傷了兩名警察。在獄中,於明智與警察進行了面對面的說理鬥爭。此事被活動在穆稜的抗日救國軍參謀長李延祿得知,李延祿是我黨秘密派入抗日救國軍的共產黨員。他帶領部隊從興源鎮前赴馬橋河。文武並用,申明大義,於明智等人被營救出獄。出獄後,他不斷變換鬥爭方式,並秘密進行著黨的工作。
農曆正月十五,於明智利用燈節之機,在馬橋河的街里組織了“提燈遊行大會”,親自帶領馬橋河學校全校師生和愛國民眾上街遊行,邊遊行邊宣傳,號召人民民眾起來抗日,防止日軍入侵,不當亡國奴。
1933年1月,日軍第十師團第八旅團第三十九聯隊侵占了穆稜縣。中共穆稜縣委及縣委領導下的黨團組織和反日會民眾組織均被破壞。2月,李范伍來到穆稜縣第二學校,開展黨的活動,發展黨團員,6月份恢復了中共穆稜縣委。在縣委的領導下,於明智在馬橋河學校繼續開展黨的工作,並經常與縣委書記李范伍、縣委委員馬朝德和團縣委書記於清和秘密聯繫,匯報和請示工作,並在馬橋河大排隊建立了黨支部。
1933年8月,於明智身份又一次暴露,正當敵人準備逮捕他的時候,中共穆稜縣委立即通知他向饒河轉移。於明智將證件縫在衣服里,含淚告別了戰友,隻身一人 奔向金文享、崔石泉(崔庸健)領導的東北民眾救國軍第一旅特務營。由於此營朝鮮族人較多,願吃漢族炒菜,被分配到後勤當了一名炊事員。
於明智殺敵心切,積極要求到一線部隊去。同年12月初,此營準備襲擊虎林縣城於保董大排隊,於明智積極要求參戰,經領導批准,於12月7日與本營戰士一起參加了戰鬥,將於保董大排隊全殲,繳獲步槍七十多支,還有糧食、衣服等物資,解決了部隊缺少武器、糧食和衣服的困難。
1934年1月28日拂曉,於明智同本營戰士一起攻克了虎林縣城,經過半小時的激烈戰鬥,打死打傷敵軍多人。
1934年2月,他所在的特務營改編為饒河民眾反日游擊大隊。
1936年6月,游擊大隊擴編為東北抗日聯軍第七軍。無論部隊怎樣改編,於明智都無怨無悔地當著一名普通的戰士。在戰鬥中他機智靈活,英勇殺敵,做出了很大貢獻,但是,他所在的部隊朝鮮族的同志多,由於語言上的障礙,始終沒有得到重用。他常和戰友們說:“我參加革命的目的不是為了升官發財,我能盡到一個共產黨員和革命軍人的職責,早日把日軍趕出去就行了。”
1936年6月15日,於明智同150名戰士同行至同江縣頭道林子時,與日軍和大排隊360多人相遇。經過一天時間的激戰,打死日偽軍50多人。由於敵眾我寡,敵人大肆反撲,企圖圍殲我軍,情況十分危機。在我軍一時不能擺脫敵人的情況下,機智勇敢的於明智,帶領幾名戰士轉向北側,向敵人猛烈射擊,用火力把敵人引向自己方向,掩護部隊向西轉移,於明智等人光榮犧牲。
於明智是北滿地委派往東寧縣早期黨的領導人,他創建了中共東寧黨支部。由於鬥爭的需要,後來工作幾經變動,為革命,黨讓幹啥就幹啥,從不計較個人的得失,他甘做軍中馬前卒的犧牲精神永遠值得我們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