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家鄉

於家鄉

於家鄉位於河北省石家莊市井陘縣西南部山區,距縣城18公里。地勢較高,平均海拔500米,最高峰為與南障城鎮交界的三棱垴,海拔891.1米。全鄉重巒疊嶂,溝壑交錯,一條大溝由西向東橫穿全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於家鄉
  • 行政區類別:鄉
  • 所屬地區:井陘縣
  • 下轄地區:史家村、樊家村、張家村
  • 政府駐地:於家
  • 地理位置:井陘縣西南部
  • 面積:34.33平方公里
  • 人口:6674人(2017年)
土地民族,行政區劃,經濟發展,農業產業,旅遊資源,獲得榮譽,基礎設施,社會事業,

土地民族

2004年該鄉總耕地11851畝,其中水澆地3765畝,分別比1985年減少15畝和90畝;人均耕地1.65畝,比1985年的1.41畝提高17.0%;人均水澆地0.53畝,比1985的0.46畝提高15.2%。2004年全鄉總戶數2379戶,總人口7475口,其中鄉村人口7149人,城鎮人口326人,與1985年相比,總人口下降1033人,鄉村人口下降1243人,城鎮人口增加210人。民族構成以漢族為主,占總人口的99.93%,還有苗族4人,土家族1人,占總人口的0.07%。2004年人口自然增長率為1.2嚦o,比1985年下降0.3個千分點。2004年,全鄉農民人均純收入2870元,比1985年248元提高10.6倍;完成財政收入74萬元,比1985年的3萬元提高23.7倍。主導產業情況
於家鄉於家鄉

行政區劃

面積34.33平方千米,常住人口6674人(2017年)。鄉政府駐於家,郵編050300。轄:於家村、史家村樊家村張家村、康家村、郝家坡村、高家坡村、狼窩村、當泉村、水窯窪村、南張井村、張井溝村。

經濟發展

2006年,鄉化工廠與山西客商聯姻,投資400萬元完成了鄉化工廠技改,年產值1000萬元。針對於家鄉鈣資源豐富的優勢,鄉黨委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招商引資、最佳化環境的激勵政策措施,下大力招商引資,逐步形成了從簡單的鈣石開採到中高級鈣產品開發的產業鏈條,建成了自主品牌的優質鈣石基地。2006年,我們新建採石廠5家、灰窯2個、灰粉廠2個,全鄉鈣石年總收入達到1682萬元。2006年,於家鄉投資200萬元,完成了從單家至西柏山的全長10公里的鄉級公路硬化,打通了於家對外的大門。為於家的旅遊和鈣業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於家鄉於家鄉
按照縣委提出的建設省會西部生態經濟強縣要求,通過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和積極向上爭取太行山綠化工程資金,逐步實現全鄉山場全部承包到戶。2006年於家鄉水窯窪村引進萬畝山場承包大戶1個,現已種植柏樹20餘萬株,其他承包戶2個,種植柏樹5000多畝,核桃、柿子、花椒3000餘畝。

農業產業

農業產業結構全面調整。1985年以來,在全面推行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基礎上,1998年完成第二輪土地延包,1999年以後大力調整農業種植結構。到2004年,全鄉油菜等種植面積3216畝;同時,採取“公司+農戶+基地”的方式,大力發展訂單農業,投資10萬元與河北省農科院合作,2002年在於家、高家坡、狼窩三個村建玉米制種基地田2000畝,受益農戶1500餘戶,為農民增加收入100萬元以上。還建立利益導向機制,大力開發荒山、發展林業,建成12個荒山開發示範園區,全鄉完成退耕還林1000畝,匹配宜林荒山造林1000畝,人工造林800畝,四旁植樹38973棵;完成嫁接大棗3000畝,種植核桃、花椒等經濟林木3.5萬株。到2004年,全鄉林業總產值達到120萬元。全鄉牛存欄1580頭,豬存欄3000頭,羊存欄3600隻,家禽存欄6萬隻,兔存欄15500隻。1986年、1994年分別建成了容量為5000立方米、10000立方米的郝家坡、高家坡蓄水池;2003年,投資160萬元,建成於家鄉集中供水工程,得到國家水利部的高度評價;2002、2003連續兩年擴建南支渠4212米,變800畝旱地為水澆地。2004年對全鄉37處小農水設施(包括機井、揚水站、蓄水池等)以租賃、承包、合作的形式進行改制。2004年底,全鄉農業總產值完成2608萬元,比1985年的121萬元提高20.6倍,比1988年的106萬元提高23.6倍,比1996年的512萬元提高4.1倍。
於家鄉於家鄉
鄉、村企業快速發展。1985年,全鄉有管廠、黑白鐵加工、修造站、麵粉廠、鋁廠、油脂化工廠、木器加工廠、建築隊等企業12家;1988年,投資35萬元,建成了由省、市、縣三級外貿聯辦的化工廠——鉻酸酐廠(現名:福海鉻鹽廠),該工廠建築面積為320平方米,固定資產總值500萬元,年生產總值1100萬元,年創利稅90萬元,是全縣唯一的一家鉻鹽生產企業;主要產品有鉻酸鈉(俗稱紅礬鈉)、鉻酸鈉鉻綠芒硝。同時,發展了東起狼窩、西到郝家坡的化工石開採加工業多家。到2004年,全鄉有採石廠12個,年開採量15萬噸;有石灰窯5座,年產生石灰10萬噸。2004年,全鄉共有企業和個體戶104個,其中企業1家,完成營業總收入6004萬元,比1985年的209萬元增長27.8%,2004年第二產業營業收入結構比重為84.5%,主要是鉻鹽生產,比重為78.0%,運輸業營業收入占總收入比重為12.4%。
於家鄉於家鄉

旅遊資源

旅遊業是於家鄉的支柱產業,以於家石頭村為龍頭的民俗旅遊在全省、特別是北京都有很大的旅遊市場,於家的民俗和生態旅遊及需做大做強,按照“抓好規劃、重點推進、大力招商、合作共贏”旅遊發展思路,內引外聯積極對我鄉旅遊進行包裝。重點抓好以於家石頭村民俗旅遊和麒麟溝生態旅遊為主的兩大景區建設。2006年,我鄉投資30萬元,完善了於家旅遊發展規劃和兩大景區詳規。投資200萬元對當泉、高家坡、水窯窪民俗旅遊景點的整合。通過做好每年一度的貢茶採摘節、旅遊年會、重大節日的民俗文化活動等多種形式的宣傳促銷活動,逐步拓寬於家旅遊與縣、省、全國旅遊線路對接。
民俗文化旅遊成亮點。於家村自明朝成化年間建村至今已經有500多年的歷史,村民95%為于氏家族,傳說是明代政治家、民族英雄于謙的後裔。於家村凝聚展現了中國北方村落光輝燦爛的石頭文化,積澱並傳承了豐富多彩、極具特色的石頭文化民俗,現基本保持著明清時期的建築風格,整個村落是一座規模宏大的天然石頭博物館。1998年6月,在國家及省、市專家指導下,開始對於家村民俗文化進行挖掘和開發,先後開<B發景點50多處,維修省級文物20處。1998年11月1日被河北省民俗協會命名為“於家石頭民俗村”;1999年4月被確定為井陘縣八大旅遊景區之一;1999年5月1日作為“民俗旅遊點”正式對外開放,當月被中國村社發展促進會授予“中國文化民俗村”的稱號,榮登中國300個“民俗文化村”之列;同年於家石頭村又成為“國際亞細亞文化研究會考察基地”;2001年2月被河北省人民政府批准為“河北省第四批重點保護單位”。2002年井陘縣成立“于謙研究會”,並於2004年建成“于謙紀念館”。

獲得榮譽

於家鄉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近,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緊緊圍繞縣委、縣政府提出的實施“五大戰略”、打造“四張名片”的總體部署,堅持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從鄉情出發,制定並完善了“念好石頭經,唱好旅遊戲,修好富民路,辦好強鄉廠,打好山區開發仗”的發展思路。全鄉民營經濟、基層黨建、文明生態村創建、綜合治理、計畫生育、民心工程等實現新突破,全鄉經濟建設和社會各項事業都取得了顯著成績,被縣委、縣政府評為“實績比較突出單位”、“財政收入上台階單位”、“文明生態村創建先進單位”。
於家鄉於家鄉

基礎設施

把文明生態村創建做為新農村建設的重要載體和總抓手,堅持“兩手抓”。一手抓基礎設施建設,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設。在基礎設施建設上,我們堅持“科學規劃、分類指導、典型示範、整體推進”的工作思路,做好硬化、綠化、淨化、亮化工作。投資200萬元,完成了天長單家至秀林西柏山全長10公里的鄉級公路建設化;綠化上,我們結合旅遊搞綠化,共栽植各種樹木、花卉10萬株;淨化上,建沼氣池100座;亮化上,全鄉安裝路燈100多盞;修建文化廣場、活動中心、街心花園等綜合設施20個,這些場所成為村民參政議政、休閒娛樂的好地方。在精神文明建設方面,我們堅持引導和鼓勵農民學科學、用科學,破除封建迷信和陳規陋習,加強先進文化傳播,提高農民科技文化素質;深入持久地加強農民思想道德教育,張揚傳統美德,開展“五好家庭”、“優秀村民”、“星級文明戶”、“致富能手”等評選活動,發揮典型示範作用,倡導科學文明、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和社會風尚。
於家鄉於家鄉
大力實施科教興鄉戰略,新建史家國小教學樓,完成了國小布局調整工作,教學質量連年提高。為各類中學輸送人才100餘人。全鄉普遍推行了新型合作醫療制度,參合率達到了83%。通訊、電力事業得到較快發展,11個村通了電話,新增移動、聯通塔各一座,手機戶擁有率逐年提高;完成了農村電網改造,特別是南張井的紅土嘴自然村通了路和電;有4個村實現了電視光纜入戶。

社會事業

文教、衛生事業蓬勃發展。全鄉有文化站1個,工作人員2人,圖書室一間,圖書3000餘冊。民眾文化生活豐富多彩,主要劇種有絲弦、山西梆子;民間文化活動有跑龍燈、扭拉花、耍社火、踩高蹺、跳秧歌等。2004年底,全鄉共有中學1所、國小2所,在校學生1056人,入學率、普及率、鞏固率均為100%,畢業率為98%;在校教教師56人,其中大專學歷42人,大學本科學歷5人,取得學士學位教師2人。全鄉建有1所衛生院,現有醫務工作者8人,具備病床15張、B超2台、心電圖儀1台、透視儀1台、顯微鏡1台、醫用電冰櫃1台、手術台1個;村辦衛生所8個,醫務人員12人;個體醫療點5個,從醫人員5人,村婦幼保健人員10人;農民民眾就醫難問題得到解決,2002年,又投資50萬元建成占地800平方米的敬老院,2003年被評為“甲級敬老院”,院內有工作人員4人。農民生活條件全面改善。1997年,開始安裝程控電話,到2004年底,全鄉程控電話裝機量為557部,共有行動電話498部。2000年,全鄉完成農村電網改造;於家、史家南張井、狼窩、當泉、高家坡6個村實現了閉路電視聯網人戶。全鄉到2004年人均居住面積15平方米,農戶擁有彩電1530台、電冰櫃111台、洗衣機576台、照相機55架、機車813輛、私人小汽車5輛;全鄉共有大型運輸汽車10輛、中型客車2輛、農用車25輛、三輪車223輛、小四輪和手扶拖拉機137輛。2004年底,全鄉除水窯窪村外鄉鎮內通村道路全部硬化。
於家鄉於家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