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學峰,男,漢族,現任山東省地質科學實驗研究院院長、黨委書記、二級研究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於學峰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職務:山東省地質科學實驗研究院院長、黨委書記
- 職稱:研究員
於學峰同志現任山東省地質科學實驗研究院院長、黨委書記、二級研究員。他團結帶領全院幹部職工,緊緊圍繞改革、發展、穩定的大局,以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迎接挑戰,以改革創新的工作思路破解難題,以只爭朝夕的進取精神謀求發展,強化支撐能力,注重科技創新,激發內部活力,突出技術優勢,增強發展動力,促進和諧發展,實現了全院經濟與科技的快速、協調發展,對國土資源事業的支撐能力也得到全面、快速提升。
他發揚“三光榮”精神,注重科技創新,積極投身地質找礦事業,多年來一直從事地質礦產勘查與地學研究工作,為全省的地質找礦工作作出突出貢獻。作為項目負責人全面主持完成山東省平邑縣歸來莊金礦的地質普查與勘探工作,共探明黃金儲量35噸,發現和探明了一處大型新類型金礦,填補了魯西大型金礦的空白,是山東金礦找礦的重大突破。在礦床勘查評價及專題研究工作的基礎上,提出了“歸來莊金礦屬中-低溫次火山熱液作用形成的隱爆角礫岩型金礦床”的觀點,建立了“歸來莊式”金礦床成礦模式,該研究成果為魯西地區的金礦找礦起到了重要的指導作用。近年來,作為課題負責人,先後主持完成了山東平邑銅石地區金礦成礦預測、山東平邑銅石地區磨坊溝式金礦成因及找礦方向研究、山東蒼山龍寶山地區金礦成礦預測、山東魯西綠岩帶型金礦調查評價、魯西金礦GIS預測評價、山東省礦床成礦規律及找礦方向研究等課題,深入探討研究了魯西乃至全省的成礦規律和找礦方向;參與組織實施了單縣地區煤炭資源勘查、莒縣棋山地區鈦鐵礦詳查等多個礦產勘查項目,勘查成果效益明顯,實現礦業權轉讓直接收益近10億元。他先後主持礦產勘查和專題研究40多項,發表論文30餘篇,出版專著3部。先後榮獲省部級科技成果一等獎4項、二等獎5項、三等獎3項,省國土資源科技成果一等獎5項、二等獎2項。
他履行職責,精心組織,統籌安排,團結帶領全院幹部職工為全省的國土資源管理工作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持。近幾年來,他按照省廳的工作部署,積極組織技術力量,開展礦產資源規劃、礦業權實地核查、礦產資源整合、資源潛力評價、土地利用總體規劃、資源儲量利用調查、國土資源經濟研究等多項基礎性、公益性工作。共承擔完成中央礦費項目、省礦費項目、部科技項目、國家科技支撐項目等100餘項,完成社會服務項目200餘項,提交分析檢測報告10萬多份。
他帶領專業技術人員探索地質找礦新理論、新方法,注重發揮科技創新在地質工作中的引領作用和支撐作用,根據區域地質構造成礦條件,選擇重點優勢礦種和成礦區帶,開展地質礦產科學研究與深部找礦工作,取得了豐碩成果,先後在煤、鐵、鈦鐵礦、方解石、地熱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新發現和探明中、大型礦產地20餘處。如單縣煤田已查明332+333資源量3億噸,預計總資源儲量8.37億噸;曹縣煤田已查明333資源量24.2億噸,預計1800米以淺資源儲量可達30億噸以上;蒼山鳳凰山鐵礦已查明332+333鐵礦資源量近5000萬噸;莒縣鈦鐵礦已查明331+332+333鈦鐵礦石資源量1億噸以上;濟南劉海莊鐵礦已查明332+333富鐵資源量近300萬噸;重喜官莊方解石礦已查明332+333資源量2000餘萬噸。正在實施的陽穀-莘縣地區煤炭勘查在1300米深處見到5-7米厚的優質煤層,預計提交煤炭資源量大於3億噸;東阿縣單莊鐵礦勘查在深度850~1080米間,見到厚度37米、全鐵品位24%~40%鐵礦體,預計提交資源量超5000萬噸。這些深部找礦成果的取得都凝結著於學峰同志的智慧和汗水。
他始終把創新作為科技進步的主線,注重加強基礎性和前沿性科研和技術攻關,加強新理論、新方法、新技術的套用。近年來,帶領全院在成礦理論、找礦方法、測試技術、資源利用等方面取得一批創新成果;先後獲得國土資源部科學技術獎、山東省科學技術進步獎、全國優秀地質找礦獎、全國礦產資源規劃成果獎、山東省國土資源科學技術獎等58項,其中省部級一等獎5項,二等獎8項;獲得國家發明專利3項。
他積極參與支援新疆工作。按照省廳的要求,他隨省調研組赴新疆喀什地區,就喀什地區礦產資源勘查、開發情況進行了野外考察、調研,主持編制了《對口支援新疆喀什地區開展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初步方案》。目前正在主持編制《喀什地區礦產資源總體規劃》。
他牢固樹立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的觀念,注重提升科研裝備水平,打造科技發展平台,增強發展後勁,努力提高服務國土資源事業的能力和水平。近幾年來,先後引進、培養碩士研究生30餘名,博士5名。多方協調,積極努力,終於完成了建築面積25000平方米、占地72畝的高新區科研後備基地的購置與過戶工作;院自籌資金1000多萬元用於現代化科研裝備以及其他設備的更新改造。先後取得行業資質和職能授權21項,其中甲級資質12項、乙級資質5項、丙級資質4項,使全院的技術裝備水平和專業技術服務能力躍居全國兄弟單位前列。他積極致力於依託本院的科技平台建設,省級重點實驗室——山東省金屬礦產成礦地質過程與資源利用重點實驗室已基本獲得省科技廳認可;申報國土資源部科技發展平台的1個重點實驗室、1個檢測中心和4個野外科研基地的“十二五規劃”也已編制上報。
於學峰同志以突出的工作業績、豐富的管理經驗,科學嚴謹的工作作風,得到全院幹部職工及省廳領導的一致好評,多次被評為省國土資源系統先進個人、受到省國土資源廳嘉獎。為表彰他對地質找礦工作所作的重要貢獻,先後榮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山東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中國地質學會第六屆青年地質科技獎“銀錘獎”、山東地質礦產專業技術拔尖人才、山東省優秀科技工作者(省科協、省人事廳記二等功)等榮譽稱號;2008年首批入選山東省高層次人才庫;2009年被山東省人事廳特聘為二級教授崗位。
他發揚“三光榮”精神,注重科技創新,積極投身地質找礦事業,多年來一直從事地質礦產勘查與地學研究工作,為全省的地質找礦工作作出突出貢獻。作為項目負責人全面主持完成山東省平邑縣歸來莊金礦的地質普查與勘探工作,共探明黃金儲量35噸,發現和探明了一處大型新類型金礦,填補了魯西大型金礦的空白,是山東金礦找礦的重大突破。在礦床勘查評價及專題研究工作的基礎上,提出了“歸來莊金礦屬中-低溫次火山熱液作用形成的隱爆角礫岩型金礦床”的觀點,建立了“歸來莊式”金礦床成礦模式,該研究成果為魯西地區的金礦找礦起到了重要的指導作用。近年來,作為課題負責人,先後主持完成了山東平邑銅石地區金礦成礦預測、山東平邑銅石地區磨坊溝式金礦成因及找礦方向研究、山東蒼山龍寶山地區金礦成礦預測、山東魯西綠岩帶型金礦調查評價、魯西金礦GIS預測評價、山東省礦床成礦規律及找礦方向研究等課題,深入探討研究了魯西乃至全省的成礦規律和找礦方向;參與組織實施了單縣地區煤炭資源勘查、莒縣棋山地區鈦鐵礦詳查等多個礦產勘查項目,勘查成果效益明顯,實現礦業權轉讓直接收益近10億元。他先後主持礦產勘查和專題研究40多項,發表論文30餘篇,出版專著3部。先後榮獲省部級科技成果一等獎4項、二等獎5項、三等獎3項,省國土資源科技成果一等獎5項、二等獎2項。
他履行職責,精心組織,統籌安排,團結帶領全院幹部職工為全省的國土資源管理工作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持。近幾年來,他按照省廳的工作部署,積極組織技術力量,開展礦產資源規劃、礦業權實地核查、礦產資源整合、資源潛力評價、土地利用總體規劃、資源儲量利用調查、國土資源經濟研究等多項基礎性、公益性工作。共承擔完成中央礦費項目、省礦費項目、部科技項目、國家科技支撐項目等100餘項,完成社會服務項目200餘項,提交分析檢測報告10萬多份。
他帶領專業技術人員探索地質找礦新理論、新方法,注重發揮科技創新在地質工作中的引領作用和支撐作用,根據區域地質構造成礦條件,選擇重點優勢礦種和成礦區帶,開展地質礦產科學研究與深部找礦工作,取得了豐碩成果,先後在煤、鐵、鈦鐵礦、方解石、地熱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新發現和探明中、大型礦產地20餘處。如單縣煤田已查明332+333資源量3億噸,預計總資源儲量8.37億噸;曹縣煤田已查明333資源量24.2億噸,預計1800米以淺資源儲量可達30億噸以上;蒼山鳳凰山鐵礦已查明332+333鐵礦資源量近5000萬噸;莒縣鈦鐵礦已查明331+332+333鈦鐵礦石資源量1億噸以上;濟南劉海莊鐵礦已查明332+333富鐵資源量近300萬噸;重喜官莊方解石礦已查明332+333資源量2000餘萬噸。正在實施的陽穀-莘縣地區煤炭勘查在1300米深處見到5-7米厚的優質煤層,預計提交煤炭資源量大於3億噸;東阿縣單莊鐵礦勘查在深度850~1080米間,見到厚度37米、全鐵品位24%~40%鐵礦體,預計提交資源量超5000萬噸。這些深部找礦成果的取得都凝結著於學峰同志的智慧和汗水。
他始終把創新作為科技進步的主線,注重加強基礎性和前沿性科研和技術攻關,加強新理論、新方法、新技術的套用。近年來,帶領全院在成礦理論、找礦方法、測試技術、資源利用等方面取得一批創新成果;先後獲得國土資源部科學技術獎、山東省科學技術進步獎、全國優秀地質找礦獎、全國礦產資源規劃成果獎、山東省國土資源科學技術獎等58項,其中省部級一等獎5項,二等獎8項;獲得國家發明專利3項。
他積極參與支援新疆工作。按照省廳的要求,他隨省調研組赴新疆喀什地區,就喀什地區礦產資源勘查、開發情況進行了野外考察、調研,主持編制了《對口支援新疆喀什地區開展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初步方案》。目前正在主持編制《喀什地區礦產資源總體規劃》。
他牢固樹立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的觀念,注重提升科研裝備水平,打造科技發展平台,增強發展後勁,努力提高服務國土資源事業的能力和水平。近幾年來,先後引進、培養碩士研究生30餘名,博士5名。多方協調,積極努力,終於完成了建築面積25000平方米、占地72畝的高新區科研後備基地的購置與過戶工作;院自籌資金1000多萬元用於現代化科研裝備以及其他設備的更新改造。先後取得行業資質和職能授權21項,其中甲級資質12項、乙級資質5項、丙級資質4項,使全院的技術裝備水平和專業技術服務能力躍居全國兄弟單位前列。他積極致力於依託本院的科技平台建設,省級重點實驗室——山東省金屬礦產成礦地質過程與資源利用重點實驗室已基本獲得省科技廳認可;申報國土資源部科技發展平台的1個重點實驗室、1個檢測中心和4個野外科研基地的“十二五規劃”也已編制上報。
於學峰同志以突出的工作業績、豐富的管理經驗,科學嚴謹的工作作風,得到全院幹部職工及省廳領導的一致好評,多次被評為省國土資源系統先進個人、受到省國土資源廳嘉獎。為表彰他對地質找礦工作所作的重要貢獻,先後榮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山東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中國地質學會第六屆青年地質科技獎“銀錘獎”、山東地質礦產專業技術拔尖人才、山東省優秀科技工作者(省科協、省人事廳記二等功)等榮譽稱號;2008年首批入選山東省高層次人才庫;2009年被山東省人事廳特聘為二級教授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