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鼎苣苔

方鼎苣苔

方鼎苣苔(Petrocodon fangianus (Y. G. Wei) J. M. Li & Yin Z. Wang)是苦苣苔科、石山苣苔屬植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方鼎苣苔
  • 拉丁學名:Petrocodon fangianus (Y. G. Wei) J. M. Li & Yin Z. Wang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木蘭綱
  • :唇形目
  • 苦苣苔科
  • :石山苣苔屬
  • :方鼎苣苔
  • 保護級別:極危(IUCN標準)
形態特徵,產地生境,保護現狀,

形態特徵

多年生小草本,無莖。根狀莖圓柱形或近橢圓球形,長10-15毫米,直徑3-5毫米。葉基生,10-24枚或過之,被白色短柔毛;葉片厚紙質或薄革質,橢圓形或寬橢圓形,稀卵狀橢圓形或倒卵狀橢圓形,長1-2.4厘米,寬5-13毫米,頂端稍鈍至微尖,基部鈍至急尖,有時盾狀,邊緣全緣,背面淺褐色稀帶綠色,密布腺體,中脈上面微凹或扁平,下面稍隆起,側脈每邊3-5條,常不明顯,稀明顯並帶紫色;葉柄長0.5-5厘米。聚傘花序1-2(一4)條,腋生,具1朵花;花序梗絲狀,纖弱,長1-2.1厘米,連同花梗被短柔毛和腺狀微毛;苞片2,對生,披針狀線形,長1.5毫米,全緣,連同花萼外面被短柔毛和腺狀微毛,內面無毛;花梗長7-16毫米。花萼鐘狀,長3毫米,5深裂,裂片狹卵形,稀卵形,長2.5毫米,寬0.9-1.2毫米,頂端微鈍,具3脈。花冠藍紫色,近高腳碟狀,長35-37毫米,外面散生腺狀微毛,內面幾無毛,筒部細筒狀,長26毫米,寬約2毫米,口部徑約3毫米;上唇長8毫米,2深裂,裂片長圓形,長5-6毫米,下唇長11毫米,3深裂,裂片倒卵形或倒卵狀長圓形,長6-9毫米,中裂片之下有2長圓形變褐色被腺狀微毛的喉凸。雄蕊2枚位於前方,無毛,內藏,花絲貼生於花冠筒口部之下7毫米處,直,近線形,兩端稍狹,長4毫米,花葯近背著,連著,寬橢圓球形,長2毫米,藥室極叉開,匯合。退化雄蕊2枚在後方,無毛,貼生於花冠筒口部之下9毫米3處,狹線形,長0.6毫米,頂端稍擴大。花盤環狀,高約0.4毫米,或具2-3枚腺體,無毛。雌蕊長28毫米,內藏;子房卵球形或近橢圓球形,長1.5-2毫米,直徑1-1.2毫米,密被貼伏的腺毛,1室,側膜胎座2,極叉開,具胚珠;花柱長26.5毫米,連同柱頭散生開展的腺狀微毛;柱頭2,等大,寬卵形。蒴果卵狀橢圓球形,長4毫米,直徑3毫米,具4溝,頂端微鈍,稍超過花萼,成熟時4瓣裂,不旋扭,有毛。種子橢圓球形,長0.5-0.9毫米,具密集的小瘤突,無附屬物。花期10-11月。

產地生境

分布於中國廣西,生長在海拔1080米的石灰石小山。

保護現狀

保護級別: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極危(CR)。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