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笑一,男,上海人,文學博士,華東師範大學古籍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副院長,中國宋代文學學會理事,中國歷史文獻研究會理事。2012-2013年為美國哈佛大學訪問學者。2014年入選上海市浦江人才計畫。研究方向為宋代文學、宋代學術。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方笑一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上海
- 畢業院校:華東師範大學
- 主要成就:文學研究
- 代表作品:《經學、科舉與宋代古文》
- 性別:男
- 職稱:華東師範大學古籍研究所教授
主要著作:,主要論文:,翻譯:,
主要著作:
1、《經學、科舉與宋代古文》(獨著),浙江大學出版社,2017年11月。
2、《北宋新學與文學—以王安石為中心》(獨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6月。
3、《中華經典詩詞2000首》(主編),上海教育出版社,2018年1月。
4、《古詩詞中的中華美德》(合作,第一作者),上海人民出版社,2017年8月。
5、《清淨自在—佛教養生觀》(獨著),宗教文化出版社,2008年1月。
6、《超越人生的文學—〈蘇軾文集〉導讀》(獨著),四川教育出版社,1997年7月。
7、《唐詩三百首品讀》(獨著),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8年4月。
8、《詞林屐步》(合編,第二編者),江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1月。
9、《唐宋八大家散文選》(選注),漢語大詞典出版社,2002年5月。
10、《唐代詩歌評點(一)》(合作,第二作者),廣西教育出版社,2001年4月。
11、《解題匯評古文觀止》(合作,第二作者),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2年12月。
主要論文:
1、《論宋代殿試策文的文本形式》,《文學遺產》,2017年第4期,第74-85頁,《高校文科學術文摘》,2017年第6期,第86-87頁摘要轉載。
2、《莫棠〈銅井文房磚錄〉的文獻價值》,《文獻》,2017年第5期,第129-133頁。
3、《宋代〈禮〉學與禮制策問研究》,《歷史文獻研究》總第39輯,第141-151頁,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17年9月。
4、《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蘇東坡的詩詞人生》,《解放日報》,2017年12月22日第14版《言講》。
5、《關於中小學生古詩詞學習的幾點看法》,《上海課程教學研究》,2017年第6期,第3-6頁。
6、《慶曆之際的經學新變與古文》,《山西大學學報(哲社版)》,2017年第2期,第24-33頁。
7、《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光明 日報》,2017年2月7日第2版《評論》。
8、《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無之》,《光明 日報》,2017年1月19日第6版《評論》。
9、《古典文學研究的當代意義:兼談“非審美化的形式研究”》,《華東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年第5期,第16-18頁。
10、《宋代科舉策文的話語分析》,《蘭州學刊》,2016年第6期,第64-70頁。
11、《書籍史視域中的詩學闡釋——讀王宇根〈萬卷:黃庭堅和北宋晚期詩學中的閱讀與寫作〉》,《中國比較文學》,2016年第2期,第215-218頁。
12、《宋代科舉策問形態研究》,姜錫東主編:《宋史研究論叢》第十七輯,第282-303頁,河北大學出版社,2015年12月。
13、《孤本〈近思錄傳〉與清初的理學轉向》,《華南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年第6期,第29-34頁。
14、《帝王與宋代儒家經書地位的確立》,王水照、朱剛主編:《新宋學》(第四輯),第162-170頁,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年9月。
15、《唐宋古文研究的焦慮與反思——評何寄澎<唐宋古文新探>》(書評),馬東瑤、周劍之主編:《宋代文學評論》(第一輯),第1-11頁,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5年4月。
16、《中國古代經解序文形態研究》,《歷史文獻研究》總第34輯,第54-70頁,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14年12月。
17、《皇帝之問:宋代殿試策問及其模式化焦慮》,《華東師範大學學報(哲社版)》,2014年第5期,第1-9頁;人大複印資料《宋遼金元史》,2015年第1期,第23-31頁,全文轉載。
18、《兩宋之際的學派消長與學術變局》,《學術月刊》,2013年第2期,第147-154頁。
19、《永嘉學派的經學思想與文章觀念——以薛季宣、陳傅良、葉適為中心》,《江南文化研究》第6輯,學苑出版社,2012年12月,第513-518頁。
20、《一個訪問學者眼中的“西洋景”》(書評),《文匯讀書周報》,2012年6月8日第7版。
21、《論朱熹經學與文章之學的關係》,《華東師範大學學報(哲社版)》,2012年第2期,第118-122頁;又《論朱熹經學與古文之關係》,載陳來主編《哲學與時代——朱子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12年9月,第394-402頁。
22、《理學家的生活世界——以朱子題跋為中心的討論》,載陳來、朱傑人主編《人文與價值:朱子學國際學術研討會暨朱子誕辰880周年紀念會論文集》,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11年9月,第575-582頁。
23、《宋初古文家之經學與古文——以柳開、王禹偁為中心的考察》,載王水照等主編《中國古代文章學的成立與展開——中國古代文章學論集》,復旦大學出版社,2011年3月,第229-239頁。
24、《經學與文學關係的多維觀照——以北宋古文理論與創作為中心》,《人文雜誌》,2010年第5期,第112-117頁。
25、《王安石〈周官新義〉探微》,載鄧小南主編《宋史研究論文集(2008)》,雲南大學出版社,2009年12月,第541-559頁。
26、《原始佛教經典中的管理思想述評》,《雲南社會科學》,2009年第6期,第140-144頁;又載學愚主編《佛教與管理》,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2年7月,第1-12頁。
27、《君道與“君臣之分”——從〈尚書義〉論王安石的君臣觀》,《宋學研究集刊》,第1輯,浙江大學出版社2008年11月,第75-89頁。
28、《論“經術”與王安石古文之關係》,《文藝理論研究》,2008年第3期,第47-52頁。
29、《王安石〈尚書新義〉初探》,《華東師範大學學報(哲社版)》,2007年第1期,第121-125頁。
30、《論王安石與佛教》,《覺群學術論文集(2005)》,宗教文化出版社,2005年12月,第51-64頁。
31、《北宋“新學”名義考論》,香港浸會大學《人文中國學報》第11期,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8月,第441-452頁。
32、《私學與政治權力的結合—北宋“荊公新學”官學化進程述論》,《文化中國》(加拿大),2005年第1期,第57-62頁。
33、《北宋學術一元化暗流與實用文學觀》,《文藝理論研究》,2004年第3期,第72-80頁;人大複印資料《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2004年第10期,第120-127頁,全文轉載;《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2004年第5期,第84頁,摘要轉載。
34、《王安石詩文佛典注釋辨正》,《佛學研究》(2004),總第13期,第370-372頁,署名方笑益。
35、《從“〈詩〉、〈禮〉相解”論王安石的〈詩經〉學》,《古代文學理論研究》,第21輯,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3年12月,第223-238頁;又載《重釋文學史(麗娃學術沙龍論叢第一輯)》,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11年3月,第92-105頁。
36、《思想傳統中的個性探索——讀〈傳統與個性——唐宋六大家與儒佛道〉》(書評),《文匯讀書周報》2003年7月4日第9版,署名馮虛;又載劉揚中、王兆鵬、劉尊明主編《宋代文學研究年鑑》(2002-2003),武漢出版社,2005年1月,第341-343頁。
37、《“經義”考》,《華東師範大學學報(哲社版)》,2002年第6期,第31-39頁。
38、《〈詩〉〈禮〉相解與〈詩經〉詮釋》,《中文自學指導》,2002年第3期,第34-36頁。
39、《秦觀的入仕心態與散文創作》,《泰安師專學報》,2002年第1期,第32-34頁;又載《中文自學指導》,2001年第6期,第17-21頁。
40、《孟浩然之仕隱觀與王孟優劣論》,《中文自學指導》,2001年第5期,第31-36頁。
41、《宋文研究綜述》(合作,第一作者),《宋代文學研究年鑑1997-1999》,武漢出版社,2001年10月,第70-79頁。
42、《論宋四家對記體文的藝術拓展》,《上海師範大學學報(哲社版)》,2000年第6期,第87-95頁。
43、《論東晉永和文學》,《華東師範大學學報(哲社版)》,1999年第1期,第67-72頁;《高等學校文科學報文摘》,1999年第3期,第47頁,摘要轉載。
翻譯:
1、蔡涵墨(Charles Hartman):《陸游〈中興聖政草〉考》,《歷史文獻研究》總第36輯,第137-152頁,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15年12月。
2、包弼德(Peter K. Bol):《王安石與〈周禮〉》,《歷史文獻研究》總第33輯,第65-78頁,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14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