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正大米

方正大米

方正大米,黑龍江省方正縣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

方正縣是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術的發源地,是黑龍江省省經國家和省綠色食品中心批准的第三家獲得種植、加工及銷售綠色水稻的縣份。全縣水稻種植面積40萬畝,占總耕地面積的80%,水稻產量大、質量高,具有營養豐富、晶瑩剔透、綿軟適口等特點。方正縣已被農業部授予“綠色富硒大米”之鄉稱號並獲得“中國原產地大米保護”標識。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方正大米
  • 產地名稱黑龍江省方正縣
  • 品質特點:光澤、色白、粒形好、氣味清香
  • 地理標誌:國家質檢總局地理標誌產品
  • 批准文號:國家質檢總局2005年第50號
  • 批准時間:2005年04月06日
產品特點,產地環境,歷史淵源,生產情況,產品榮譽,地理標誌,地域保護範圍,質量技術要求,

產品特點

方正大米以其外觀光澤、色白、粒形好、氣味清香而著稱;又因其口感佳、不回生、咀嚼時感覺微甜,飯粒潤滑而柔軟,蛋白質高,營養豐富等特點頗受百姓的喜愛。
方正大米方正大米

產地環境

方正縣位於黑龍江省哈爾濱市中東部,北與通河縣隔江相望,東與依蘭縣為鄰,東南與牡丹江市林口縣、海林市接壤,南與尚志市、延壽縣毗鄰,西與賓縣相依。總面積2993平方千米。境內三山環繞,九河匯流,平原坦蕩。方正大米正是在這別致、富饒的地理環境中孕育而生。
俯瞰東北是一個“馬蹄形”地貌:中部是海拔150米左右的肥沃平原。平原三面環山,大、小興安嶺和長白山分列在東、北、西三個方向,山地外圍是黑龍江、烏蘇里江、興凱湖、圖們江和鴨綠江等河谷盆地,馬蹄形的敞口,便是南方朝向渤海的一面。鑲在“馬蹄形”邊上的東北山脈,哺育了4片大森林:長白山森林、小興安嶺森林、大興安嶺森林和張廣才領森林。“馬蹄形”的地勢,使得從日本海吹來的風和從西伯利亞吹來的風,在東北地區相遇,因此“馬蹄形”的周邊地帶,便不斷有降水發生,無論是冬天的雪,抑或夏秋的雨,都集中在“馬蹄形”的周邊。連綿不斷的降水,使得松花江南北兩源水量充沛,從而滋養了流域內茂盛的綠色植被。“馬蹄形”的地貌,成就了東北地區的“馬蹄形的富饒“。
方正大米種植基地方正大米種植基地
方正位於松花江中游南岸,場邊山支脈張廣才嶺北段西北麓,三面環山,一面臨江,素有“八山半水一分半田”之稱。方正原始森林保護區位於張廣才嶺西坡、老爺嶺北麓,距方正縣36千米處,占地130公頃,野生植物2000度種,主要樹種100多個,可食用野生植物達1000餘種。蓮花湖位於方正縣西郊5000米處,其湖面廣闊,總面積70度公頃,其中有蓮花自然生長的面積大約在30多公頃。湖內有蓮花約500多萬株,是同緯度面積最大、水生花卉最多的一處天然蓮花湖。方正不僅為大米種植提供了天然有利的自然環境,而且肥沃的土壤以及溪澗山泉的灌溉,更是給大米增加了蛋白質、胺基酸、鈣、鐵、鋅、硒等多種元素和礦物質,讓方正縣大米的品質有了更突出的表現。
方正屬於寒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2.6℃,降水量500毫米以上。秋季日照強,晝夜溫差大,加之水資源充沛,自然水灌溉,水溫高。因此,方正稻米營養成分含量高,米粒晶瑩剔透,香甜適口。方正縣水稻進入黃熟期通常在每年的8月29日——9月18日,這時的穀粒恰好變黃變硬,黃熟末期收割既保證了品質,又提高了產量。
方正縣七分山水、三分莊園,境內森林覆蓋率高,而且大、中、小型水庫、河流、塘壩構成豐富的山泉水資源,其澆灌的水稻加工出的稻米口感非常好。此外,方正有肥沃的土壤和適宜的酸鹼度。方正地區土壤類型以黑土和草甸土為主,土壤有機質含量較高,經多年耕種形成優良的水稻土,土壤通透性好,是生產優質稻米的優越條件。
方正大米方正大米

歷史淵源

方正縣是中國寒地水稻旱育稀植技術的發源地,得益於20世界80年代初期引進的日本農民水稻專家藤原長作先生研究推廣的寒地水稻旱育稀植技術。
1981年,日本水稻專家藤原長作率先在方正推廣寒地水稻旱育稀植技術,並在全國範圍內推廣套用,掀起了中國水稻的“二次革命”。同年,黑龍江省科委組織省內水稻專家評估論證,定名為“寒地水稻旱育秧稀植栽培技術”,簡稱為“水稻旱育稀植技術”。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是黑龍江省稻作技術上的重大改革,被譽為突破性增產措施。該項技術在方正縣獲得了成功,畝產實現了539千克,達到了國際同緯度先進水平,結束了以黑龍江省為代表的北方稻作長期單產不高、總產不穩、發展遲緩的徘徊局面。
2011年,方正縣政府投資800萬元修建了中國方正稻作博物館,面積約1500平方米。館內設定10個展廳,分別以文字、影像、圖片等資料以及模型、實物等方式,展示水稻的起源進化及種質資源、水稻栽培技術、水稻病蟲害、水稻插秧與收穫機械、稻穀的儲藏與加工、方正水稻文化、水稻產品及工藝品等方面內容。
方正大米方正大米

生產情況

方正縣作為黑龍江省東北大米主產區之一,在清嘉慶二十二年(1818年)就有農民種植“紅毛稻”。
20世紀90年代,方正縣確定了“品種種植優質化、區域化”戰略,建立了千畝良種試驗、繁育基地,徹底結束方正縣水稻品種“多亂雜”的局面,並逐步完善了“有主推、有貯備”的水稻品種體系,確保方正大米“主打品種突出、搭配品種合理”。經過20多年的發展,方正縣總結出了“統一品種,統一生產規程、統一投入品供應及套用、統一田間管理、統一收穫”的“五統一”生產管理制度,使當地水稻優質品種率達100%,綠色食品稻米的售價高於普通稻米的20%以上。
截至2017年,方正縣水稻種植面積已達100萬畝,有機水稻種植面積達15萬畝,稻米加工企業已發展到120家。

產品榮譽

1987年—2001年方正大米先後作為黨的十三大、全國科學技術大會、北京世界大學生運動會專用食品。1999年方正縣被國家授予“中國富硒大米之鄉”。2005年3月,方正大米以其獨特的品質和良好的生長環境,順利通過國家原產地域產品保護專家審定,成為了繼遼寧盤錦、黑龍江五常之後,全國第三個大米原產地域保護產品。
2014年初,國家工商總局商標局和商評審批准“方正大米”地理標誌證明商標為中國馳名商標。
方正大米方正大米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黑龍江省方正縣現轄行政區域。

質量技術要求

(一)稻穀品種。
墾稻10號綏粳4號等適生品種。
(二)栽培技術。
1、土壤:以草甸土、草甸化白漿土及黑壤土為主。有機質含量≤2%,PH值為6.1至6.6。
2、育秧:4月上旬育秧,全面採用大中棚缽體盤育苗枝技術,套用有機壯秧劑配製營養土,控水、控溫。
3、插秧:5月上中旬插秧。普遍採用超稀植栽培技術,插秧規格:30cm?20cm/株。
4、田間管理:除扶苗、施肥、用藥等建立3至5cm淺水層外,採用淺濕乾灌溉法;採用人工、物理、生物等方法進行病蟲草鼠害綜合防治;大面積採用測土配方施肥技術。
5、收穫和貯存:九月末至十月初,水稻黃熟末期適時收割。原地自然晾曬或機械烘乾,按品種分貯。
(三)工藝流程。
原糧稻穀→組合清糧(風選、選石、鐵選)→二次選石→磁選→礱穀→谷糙分離→第一次碾白→第二次碾白→白米分級→色選→拋光→計量→檢驗→包裝→入庫。
(四)質量特色。
1、感官特徵:清白、有光澤,米質半透明,米味清香,蒸煮時散發濃郁的飯香味,口感綿軟略粘香甜,適口性強,涼後不回生。
2、理化指標:保質期為6個月,堊白粒率≤9%,堊白度≤3%,膠稠度≥70mm,雜質總量≤0.25%。
方正大米方正大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