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應清

方應清(1729-1785年),字澄湖,號秋鑒,岳陽縣龍灣鄉畫眉村人。其父方桂曾任寧紹道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方應清
  • :澄湖
他少年老成,不苟言笑。因自幼生長在父親任所內,耳濡目染,對考究吏治要領頗有心得,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他一生的仕途生涯。歷任廣西永醇縣武羅巡檢、陝西榆林縣知縣、山西朔平府知府、雁平道台等職。為官清廉務實,愛民惜民,寬厚仁慈,在民間有“姥姥”之稱。在榆林縣離任時,百姓張貼“清廉正直”以頌之。
在永醇,他“興利罷害,關閉其地鉛廠以救商礦之困”。在榆林,他針對當地接近沙漠,雨量極少,常遭旱災的實際情況,召募南方木匠前來製造水車,翻水灌田,使農業收入增加一倍多。他採取措施,杜絕地方官吏向農民收購驛站馬匹飼料少給甚至不給錢的惡習,農民刻石頌德。榆林縣地處鄂爾多斯草原南邊,有每年5月舉行民間賽神活動的傳統,屆時,蒙族民眾紛紛前來進行駝馬牛羊交易,常因交易付款不如期,發生糾紛以至引起械鬥。面對蒙漢雜居、事多難治的局面,方應清堅持施以內撫外控政策。有一地保長期欺壓百姓,犯了眾怒,百姓群聚往燒其房屋,並在僧寺中盟約起事。方應清聞訊後,急速趕至僧寺。由於他威望高,聚眾看到他便一鬨而散,趨於尖銳的矛盾很快便平息下來了。事後,他捕治作惡多端的地保,民心悅服,自此安然息事。在他的有效治理下,當地出現了民族和睦,歌舞昇平,久平無事的新景象。
因政績顯著,方應清擢升朔平府知府。任內,他從當地人煙稠密,商業繁榮,迫近長城的實際出發,為加強防務,以備隱患,密奏朝廷復設威遠堡巡檢司,鞏固了邊防。他升任雁平道台後,管轄3府1州24縣。境內保德至天鎮的長城達900餘里,過來,時有守關將士放縱非法者出關盜竊蒙人馬匹。方應清到任後,創設禁防措施,嚴令本道文武官員輪流巡使,並將此作為永久法令。
他斷獄明決,執法不撓,卻有寬厚待人的仁愛之心。有次伊犁回酋投誠過境,患上豌豆瘡,中有潰爛至死者。他聞之,便派良醫護行診治,多所救活。又一次,捕獲流放新疆的逃犯,他徹夜未眠,在房子內外踱來踱去。幕僚問他何故,他說:“遣犯脫逃,按例正法;捕獲逃犯,按例升官。殺人以得官,我所以更加心裡慘痛啊!”
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乾隆皇帝巡視五台山,方應清因負責整修轄區道路有功,得到乾隆嘉許,召宴行殿。兩年後入朝,乾隆以其潔身自愛,不事逢迎,親寫“巴結作好官”賜之,以昭示眾臣。方應清為親老乞養,辭官回鄉。57歲那年,病逝於故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