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孔炤

方孔炤(1590——1655),潛夫仁植,安徽桐城鳳儀里(今桐城市區北大街)人,明末大臣、易學家,方以智之父。明神宗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進士,授嘉定州知州,累官至湖廣巡撫,在鎮壓明末農民起義的過程中八戰八捷,立下赫赫戰功。著有《周易時論》 。

基本介紹

  • 本名:方孔炤
  • 別稱:貞述先生、環中堂
  • 字號:字潛夫
    號仁植
  • 所處時代:明末清初
  • 民族族群:漢人
  • 出生地:安徽桐城
  • 出生時間:1590
  • 去世時間:1655
  • 主要作品:《周易時論》
  • 主要成就:在鎮壓明末農民起義的過程中八戰八捷
人物生平,“重洗仙顏”,主要著作,

人物生平

方孔炤,字潛夫,號仁植。今桐城市區鳳儀里人。明神宗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進士,授嘉定州知州。調任福寧知州、兵部主事。明熹宗天啟元年(1621年),方孔炤由員外郎提升職方司郎中。但不久太監魏忠賢等當政,原來反對他的官員先後被罷免;同時,東北邊境戰事頻繁,武將競相把邊防視為畏途,凡選任邊帥的,大都賄賂魏忠賢求免,方孔炤對此進行了揭發檢舉。另外,魏忠賢準備進封侄兒魏良卿為伯爵,方孔炤堅決反對,魏忠賢大怒,設法罷免了方孔炤的官職。
崇禎帝即位後,誅魏忠賢,恢複方孔炤官職,又升任尚寶司卿。崇禎二年(1629年),方孔炤因父喪回鄉。其時,縣城內富家貴族魚肉人民,黃文鼎、汪國華等為首殺富濟貧,燒毀富家房屋。方孔炤認為他們是犯上作亂,設計誘殺了黃、汪等人。服喪期滿,方孔炤到京復職。不久,升任右僉都御史,巡撫湖廣。剛到任,明末農民起義領袖張獻忠已率軍由鄖陽渡河,方孔炤所部萬人,但因多面部署,兵力分散,其中快速部隊一騎兵不到總數的十分之一,他激勵將士英勇作戰,連戰連勝。由於張獻忠勢力強大,總理熊文燦主張招降,張獻忠藉機假投降,被封為副將;後詐稱受撫的陸續而來。方孔炤認為張獻忠投降不是誠意,力陳招撫策略的錯誤,8次上書,上司均未採納。不久,張獻忠再度起兵造反,知道方孔炤有準備,不敢南下,遂引兵西進,方孔炤在荊門當陽一線阻擊,在來家河、神通堡打敗了張獻忠。張獻忠退兵屯興山。時朝廷派楊嗣昌代替熊文燦,傳令楚、川、沅3路會師夾攻張獻忠;張獻忠於夜間拔營逃走。方孔炤料他“狡詐”,下令原地駐防,不可移動;但已有二位將官迫於楊嗣昌命令,率兵出發,行至香油坪,中計,遭圍攻潰敗。楊嗣昌在命令軍隊進擊的同時,令方孔炤進駐襄陽。襄陽距香油坪800里,當聽到軍隊被圍訊息,方孔炤約沅、川兩軍赴援,兩軍又被楊嗣昌調往他處,只得率部1000餘人兼程往救,趕至竹山,官軍已在6天前潰敗。由於孤軍深入,被張獻忠圍攻受創。本來楊嗣昌與熊文燦都主撫,只有方孔炤與其意見分歧,這次方孔炤戰敗,實由楊嗣昌調度失宜所致,但楊嗣昌反藉此劾方孔炤貽誤軍機,逮捕下獄。由於方孔炤長子方以智以血書訴冤,才得以從輕處理,遣戍紹興。過了很久,方孔炤才因他人薦舉復職,命他督理山東軍事;沒有到職,李自成就已攻北京,崇禎帝自縊;方孔炤遂護送老母歸隱白鹿山莊(今桐城縣楊橋鎮)終老。方孔炤死後,門人私謚貞述先生。

“重洗仙顏”

出回回洞,迎面一塊巨石斜立如屏,因石下是通向雲窩的必經小徑,故名雲路石。石上有兩方摩崖石刻,一方為景點名題刻“雲路”,一方是明末學者方孔炤勒崖的“重洗仙顏”。方孔炤為明代理學家,字潛夫,安徽桐城人,萬曆四十四年(1616)進士,累官右僉都御史,明亡後歸隱故鄉。許多人把“重洗仙顏”解釋為道家用語,其實這是方孔炤的一方抒懷題刻。方孔炤尊儒學,貶釋道,武夷山當時儒釋道同山,難分主次,因此,他主張以儒學來肅清(重洗)人們思想中的儒釋道混雜現象,將“重洗仙顏”勒於雲窩入口處,寓意深刻。方孔炤有一首題為《武夷》的詩作,後幾句峰表鏗翁二子能,曾孫有術多憑陵。雞犬白云何縹緲,應是玄黃怪未了。獨有考亭數字存,其間“重洗五百仙人顏”,可做”重洗仙顏“的註腳。詩中"鏗翁二子"指彭祖的二子彭武、彭夷;“曾孫”指武夷山鄉民;:憑陵“為欺凌之意;“玄黃”為天地的代稱,“考亭”指以朱熹為代表的理學學派。

主要著作

著有《周易時論》22卷、《尚書世論》2卷、《禮節論》若干卷、《春秋竊論》2卷、《全邊紀略》12卷、《撫楚疏稿》4卷、《環中堂集》12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