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北魏時詔各郡按氏族門第高低以次舉選人才的一種方式。《新唐書·儒學傳中·柳沖》:“ 魏太和 時,詔諸郡正,列本土姓族次第,為舉選格,名曰‘方司格’。” 基本介紹 中文名:方司格拼音:fānɡ sī ɡé解釋:方司格是族譜的方式之一出處:《十八州譜》 fānɡ sī ɡé方司格是族譜的方式之一,即:南朝梁王僧孺因賈弼舊本,改撰《十八州譜》等書,號為王氏譜學。北魏太和中,詔諸郡中正,各立本土族姓次第,為舉選,名“方司格”。唐時路敬享、柳沖、韋述等都講明譜學。太宗、武后皆曾修訂《氏族志》。 五代以後,譜學漸衰。南宋鄭樵《通志》著錄譜系六種、一百七十部;至元馬端臨撰《文獻通考》時,所存不過數家。明清地方宗族仍多編修族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