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亭中學

方亭中學

什邡市方亭慈濟中學的前身是始建於1963年的什邡城關民中,經過多年的發展、壯大,逐步建成為在校師生1300餘人的什邡市直屬單設初級中學。2008年“512大地震”中校舍受災嚴重,教學設備全毀,教學樓全部成為危房。根據《地震災區學校重建規劃》,由台灣慈濟慈善基金會全資援建,方亭中學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中國小建設標準》原址擴建。為紀念慈濟慈善基金會的善舉,方亭中學改名為什邡市方亭慈濟中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什邡市方亭慈濟初級中學
  • 外文名:Shifang Tzu Chi Square Pavilion middle school
  • 簡稱:方亭慈濟國中
  • 校訓:進德 修業 礪志 篤行
  • 創辦時間:1963
  • 類別:初級中學
  • 現任校長:李治洪
  • 知名校友:洪厚甜 喻海燕 李瑤 楊濤 曾穎
  • 所屬地區:中國 四川 德陽 什邡
  • 主要獎項:全國寫字教育實驗學校四川省中國小心理健康教育示範學校
  • 改名:什邡市方亭慈濟中學
學校基本情況,方亭慈濟中學沿革,努力打造學校環保教育特色,寫字書法教育在方中,慈濟基金會以無疆大愛重鑄美麗校園,後重建時代的教育交流,方亭慈濟中學實施“名師”培養工程紀實,方亭慈濟中學開展生態環境保護教育工作紀實,

學校基本情況

一、基本情況簡介:
什邡市方亭慈濟中學是始建於六十年代初期的什邡市教育局直屬單設初級中學。生源覆蓋什邡市全部鄉鎮,學校現有教學班23個,在校師生1300餘人。
512大地震中,學校受損嚴重,校舍全部成為危房、價值數百萬元的現代化教學設備毀損殆盡。
根據市政府《地震災區學校重建規劃》,方亭中學的重建工作按照“原址擴建”的方案進行,重建後的學校規模為21個教學班,學生人數1000人,新校址占地44畝,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中國小建設標準》進行設計和建設,預計投資超過4000萬元,由四川意萊特建築設計有限公司設計、四川億賽建設有限公司承建、台灣慈濟慈善基金會全資援建。新校舍分為教學區、實驗實作區、運動區、休閒區和師生生活區等功能區域,辦公室、實驗室、語音室、計算機教室、多功能電教室、圖書室、閱覽室、音樂室、室內外運動場等配套齊全;電教、教儀、圖書室藏書量及其他教學設備將全部由台灣同胞按國際先進水平配備。整個校區在提高安全標準的前提下既體現了中國傳統的建築風格,又具有濃郁的現代氣息,與周邊的自然和人文環境渾然融為一體,重建後的方亭中學不僅能傳承學校半個世紀的文化,更能跟上新時代的步伐,開啟新的歷史篇章。
二、師資隊伍介紹:
學校現有教職工133名。85名在崗教師中,有專任教師84名,具有中級以上職稱的教師60名(含高級教師14人),有黨員35名、各級優秀教師和優秀教育工作者39名,有德陽市教育學會會員2名、什邡市教育學會會員12名,德陽市骨幹教師7名,什邡市骨幹教師5名、校級骨幹教師13名、什邡市中心教研組成員6名。
 三、學校近年來獲得的榮譽介紹:
教學樓效果圖教學樓效果圖
近年來,在各級黨委、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門的正確領導下,學校依靠廣大教師端正辦學思想,很抓學校基礎建設、校風建設和教學常規管理,取得了顯著的成績:學校自1986年起,連續24年被授予“德陽市文明單位”稱號;黨支部被評為“什邡市先進基層黨組織”、“先進黨支部”,團委、工會連年被評為先進集體;1998年10月,被授予“德陽市衛生先進單位”稱號;1998年,學校被命名為“德陽市規範化學校”、“德陽市校風示範學校”,同年被評為“德陽市藝術節先進學校”、“德陽市傳統體育項目先進學校”;2000年,學校獲“德陽市教師繼續教育工作先進學校”稱號;2001年3月,通過“德陽市教學常規管理優秀級學校”驗收,同年12月,被德陽市教育局命名為“德陽市教學常規管理優秀級學校”;2001年11月,被確定為四川省教育廳普教科研資助金項目《基礎教育階段大語文教育的理論與實踐研究》的實驗學校,2002年,被德陽市教育局授予“現代教育技術示範學校”稱號,2004年被評為“什邡市綠化先進單位”、“四川省中國小心理教育示範學校”,2005年被授予“什邡市園林式單位”稱號,同年,被中國教育學會寫書法教育專委會授予“全國寫字教育實驗學校”稱號,2008年學校黨支部被中共什邡市委授予“抗震救災先進基層黨組織”稱號。
 四、學校在重建完成後的辦學思路和發展方向:
方亭中學重建平面圖方亭中學重建平面圖
由於什邡市方亭慈濟中學在什邡市區的特殊作用,學校黨支部、行政經過認真討論並廣泛聽取教職員工及社會各界意見,確定了學校在重建完成後學校的辦學思路和發展方向:圍繞“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辦人民滿意的學校”,實現在繼續解放思想上邁出新步伐,在教研教改上實現新突破。圍繞以人為本、質量為先、強化管理、創新機制的辦學理念,為學生提供良好的發展平台、創造良好的發展條件,努力把學校建成孩子們享受幸福童年的樂園、成就教師輝煌人生的平台、體現教育科學發展的陣地,努力爭創“設施一流、師資一流、管理一流、質量一流”的名校。
2010年,根據《北京市對口支援什邡市災後恢復重建智力援助框架協定》,什邡市方亭慈濟中學與北京教育學院附屬中學結成友好學校,在辦學理念、校園文化建設、打造特色學校、互派幹部教師頂崗實踐、教師進京培訓等方面,深度交流和合作,建立送教師進京培訓和邀請北京教育學院及其附屬中學專家教師來川講學的長效機制。同時探索與台灣慈濟教育機構的合作與交流,充分借鑑、吸納港澳台地區在基礎教育方面的優勢。

方亭慈濟中學沿革

什邡市方亭慈濟中學是市教育局直屬單設初級中學,坐落在風景秀麗的竹溪公園旁,校園環境優美,庭院大雅,文化氛圍濃郁,是莘莘學子吮吸知識、塑鑄靈魂的聖殿。
一九六三年八月,什邡縣城關鎮黨委為了滿足失學的應、往屆國小畢業生的讀書要求,決定在外北街原印刷廠舊址創辦一所民辦中學,定名為“城關民中”,後遷往外北民小。
一九六四年十月底,學校遷入位於東門外的火柴廠。根據上級要求,城關民中走半工半讀道路(當時這叫做“又紅又專”)。
一九六五年九月,政府為了加強學校管理,為學校派來了校長,任命了副校長,新調入八名教師,民中教育逐步規範化。
一九六八至一九六九年,學校因“文革”停課,教師分到城關各國小戴帽國中班任教。
一九七一年三月,城關各國小戴帽國中班合併,撤除農機附小恢復中學,教師以原城關民中的為主,同時抽調了各國小拔尖教師,學校改名為“城關二中”,性質由民辦中學改制成為公辦國中。
一九七二年,實行“工人階級管理學校”,“城關二中”更名為“紅衛中學”,學校在招收四個國中班的同時,還招收了一個高中班。
一九八〇年八月,城關一中併入城關二中,學校改名“城關中學”。
一九八一年,什邡縣人民政府所在地城關鎮改名為方亭鎮,學校隨之更名為“什邡縣方亭初級中學”,這一年,學校教職工人數增加到41人。學校的教育教學成績在什邡乃至整個溫江地區都享有盛譽。
一九八四年,學校成為什邡第一個被評為“德陽市文明單位”的學校。
一九九五年,市政府根據城區學校整體布局及我校發展的需要,在竹溪公園附近按現代化學校的布局要求,新建了占地23000平方米的新校區,學校於1995年9月遷入位於金河南路298號的新校區。
二〇〇八年汶川特大地震後,我校由台灣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根據《什邡市政府地震災區學校重建規劃》按照原址擴建的方案全額捐資進行了整體重建。
二〇一〇年五月,經上級機構編制委員會批准,學校更名為“什邡市方亭慈濟初級中學”。
二〇一〇年九月,師生入駐重建後的校園。

努力打造學校環保教育特色

開展環保教育是我校德育工作的主要內容,我們制定了學校德育目標與環保教育相結合的教育序列,2009年,我校正式啟動了打造學校環保教育特色的工作,把增強師生的環保觀念、豐富師生的環保知識,自覺參與力所能及的環保活動作為開展環保教育的目的。學校在保證文化課教學的基礎上,把環保理念滲透於整個教學過程,引導學生學會保護地球、保護環境,融環保教育活動與校風建設之中,形成了學校校園文化的又一特色。
1、通過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和環保實踐活動,讓環保教育和德育教育產生良性互動。
與台灣慈濟結緣,我校大力引入慈濟環保理念,著力培養學生環保意識。學校編印了環保教育的校本教材;各科教師利用教材中的固有因素進行或深或淺的環保教育;班主任則從日常班級管理角度,教育學生不亂扔垃圾,愛護動植物,倡導“保護環境,尊重生命、愛護動物,健康素食”的理念,學校對水、電、紙張的使用實行嚴格的管理,厲行節約,保護資源讓學生在日常學習、生活中親近自然,感受綠色,深刻認識保護環境的緊迫性。
學校重視師生的行為習慣的教育和培養,有良好的校風,師生養成了良好的環保意識。我們堅持劃分綠化,環境衛生區域,實行班級、處室分片包乾責任制管理,同時實行班級衛生值日制度,全天進行保潔。實行每天一檢查、一公布,每周一評比,每月一講評的制度。在校園內堅決杜絕亂扔、亂吐、亂寫、亂畫等不良行為。
2、讓孩子成為環境的主人,環保教育與德育教育相融合。
為培養學生資源回收和利用的意識,我校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結合台灣慈濟會大力倡導的環保理念,在師生中開展“生活垃圾的分類與回收”活動。在班級,孩子們對生活、學習中產生的垃圾按可否再生利用實行先期分類存放,然後在學校政教處的組織下定時送往由慈濟大力支持建立的全川首個學校“環保教育站”,按“環保十指口訣”的要求進行分類回收。垃圾分類回收工作讓孩子們樹立了節能減排、低碳生活的意識,形成了“所謂垃圾,是擺錯了位置的資源”的共識,從而使學校初步實現了校園零廢棄。
3、加強社區互動,影響、提升居民環保意識。學校地處什邡市最大的居民小區附近,雖然民眾的人居環境得到了很大改善,但“各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和隨手亂扔垃圾的陋習給學生帶來極壞的影響,對學生良好的道德觀念形成帶來一定的副作用。我們從環保角度著手,在學生中展開“我們在社區中可以做些什麼”的討論,讓他們達成共識,再提出行動方案。這樣一來“紅領巾護綠隊”、“環保天使小隊”、紅領巾環保監督崗等一支支“環保小衛士”隊伍應運而生,並利用雙休日走上街頭宣傳環保知識、開展社區服務、為大樓走道清掃灰塵、在綠化園裡除草揀紙、幫敬老院打掃衛生……學校在社區建立了環保社會實踐點,一個“熱愛我們的家園,讓社區、江河清潔起來”的活動蓬勃開展,達到了“教育一個學生、帶動一個家庭、影響整個社會”的目的。
近年來,學校結合我市開展的城鄉環境綜合整治和創建省級衛生城市等工作,引導學生增強環境保護的意識,樹立“可持續發展”的生活理念,使他們感到愛國不是“空洞”的,這樣的活動從理論到實際,使單純的教育轉化為豐富的情感交流,學生的認識得到提高,內化為自覺的行為,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寫字書法教育在方中

近年來,尤其是學校被命名為全省第一個“全國寫字教育實驗中學”後,學校將開展寫字教育作為校園文化建設的切入點,遵循“規規矩矩寫字,堂堂正正做人”的工作宗旨,不斷豐富校園文化的內涵,學校走辦學特點突出的發展之路。
學校的寫字教育工作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將其納入創建全國“書法之鄉”、打造西部縣級文化強市的重要組成部分。市委、市政府、市教育局領導多次到校聽取寫字教育工作的匯報,四川省書法家協會副主席、校友洪厚甜先生親自擔任學校寫字、書法教育顧問,中書協副主席、四川省書協主席何應輝先生,中書協副主席、甘肅省書協主席張改琴女士,南京市書協主席、南京大學書法教授曹寶麟先生,北京書法家協會駐會副主席兼秘書長田伯平先生等先後到校對學校的寫字、書法工作給予了指導。
學校將寫字教育確定為“特色樹校”辦學策略中的主要特色,列入學校的總體規劃。學校堅持“六抓、六突出”的工作思路,努力使寫字、書法教育成為校園文化建設的組成部分和素質教育的載體。這“六抓、六突出”是:
1.抓共識,突出“三全”。學校按照“全員參與,全過程實施,全方位落實”的要求開展工作,幫助師生和家長端正對寫字、書法的認識,從而最佳化了教育環境,豐富了素質教育的內涵,形成了寫字、書法教育的良好氛圍。
2.抓目標,突出落實。在開展寫字、書法教育工作中,學校建立健全了寫字、書法教育工作制度,落實了相關工作責任,將寫字、書法教育納入學校教學常規管理。為了保證寫字練習的課時,使習字練習具有連續性和穩定性,我們將寫字課程納入總課表,每周為七、八年級各班安排一節寫字課,專時專用,同時開辦書法教育特長班,為有書法基礎。
3.抓管理,突出嚴格。學校把寫字、書法教育納入學校常規管理、培養目標和學生技能訓練的基本內容,把寫字、書法教育滲透到學校各項活動中,使寫字和書法教育與學校日常工作有機地結合起來。
4.抓氛圍,突出審美。為了創設寫字、書法文化氛圍,最佳化校園育人環境。學校先後購置了實物投影儀和有田字格的磁性小黑板設備,在校園內設定了用於展示習字成果的專欄和作品展室,各班開闢了“寫字、書法園地”。無論是在板房教室還是在重建後的校園,學校堅持為寫字、書法教育創造條件。災後重建完成後,學校先後投入近10萬元設定教師書道室和學生書法教室,配備了書櫃,書法專用創作台,和空調等設備以及文房一應必備物件,同時還特別製作一面習作展示牆,以便於師生臨摹或創作時展示鑑賞。
5.抓基礎,突出重點。在抓寫字基礎教育的工作中,學校堅持雙姿過關、基本筆法過關,寫字習慣過關的“三過關”基本要求;堅持楷書為主、筆法為主、點畫為主的“三為主”原則,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學習習慣,努力追求既練字又修身的雙重目的。
6.抓隊伍,突出提高:為了不斷提高教師的寫字、書法水平,我們一方面聘請市內知名書法家指導全校教師練字,另一方面藉助有關機構提高寫字課教師的專業水品,迄今為止,學校所有寫字課教師均參加了省市培訓,教師中有中書協會員一人、省書協會員一人、德陽市書協會員5人、什邡市書協會員10餘人,總計20餘各級正式會員,各級書協會員成為了學校開展寫字、書法教育的主力軍。
在市委宣傳部、市教育局、市文聯、市文化局的指導下,我校開展了一系列具有教育性和參與面廣泛的大型寫字、書法文化活動。這些活動包括:開展“希望在明天”百人命題書法大賽、獨家舉辦“方中杯”什邡市中小學生書法大賽及獲獎作品展、編輯出版了《“方中杯”什邡市中小學生書法大賽獲獎作品集》、參與承辦什邡市“書懷偉人”百人同書小平南巡講話大型書法文化活動、“法制在我心中”社區書法活動、萬人書黨恩書法文化活動。近年來,寫字課教師和書法特長班先生積極參與有關部門組織的“文化進社區、進鄉村”、“送春聯到社區、到鄉村”書寫活動受到社會各界的交口稱讚。
實踐證明,開展寫字、書法教育以來,寫字教育陶冶了師生情操,啟迪了師生心智,促進了學校文雅校風的形成,學校師生的習字風尚在學校乃至整個什邡地區產生了良好的影響。

慈濟基金會以無疆大愛重鑄美麗校園

(一)、台灣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援建工作情況:
1、2008年7月6日,台灣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王端正副總執行長率隊來校考察,初步確定捐建方亭中學。
2、2008年7月13日,台灣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與什邡市人民政府簽訂捐建方亭中學協定。
3、2008年11月,台灣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與四川意萊特建築設計院完成方亭中學重建設計。
4、2008年12月24日,台灣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與什邡市人民政府聯合在方亭中學舉行“台灣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捐建方亭中學奠基儀式”。
5、2009年3月,市委書記李卓(時任什邡市委副書記、市長)召集教育、國土、建設等有關部門負責人開會,就我校重建事宜進行專題會商,在李卓書記的關懷下,我校“原址擴建”的重建工作得以順利推進。
6、2009年5月,我校重建工程完成招投標程式,承建方四川億賽建設公司入駐建設工地開始主教學樓施工。
7、2010年5月,經上級機構編制委員會批准,我校更名為“什邡市方亭慈濟初級中學”。
8、2010年7月初,學校新校舍建設主體工程基本結束,工程進入收尾階段,7月25日,學校先期將部分教學實驗器材遷入新校舍,並於2010年8月15日完成學校全部教育教學設備的整體回遷。
9、2010年8月16日起,學校幹部、教師開始在新校舍開展工作。
10、2010年9月1日,什邡市方亭慈濟中學正式開學,1200餘名師生在重建後的新校舍開始了新的學習、工作和生活。
(二)、重建後的新校舍概況:
重建後的學校規模為21個教學班,學生人數1000人,新校址占地44畝。新校舍分為教學區、實驗實作區、運動區、休閒區和師生生活區等功能區域,辦公室、實驗室、語音室、計算機教室、多功能電教室、圖書室、閱覽室、音樂室、室內外運動場等全部由台灣同胞按國際先進水平配備;電教、教儀、圖書室藏書及其他教學設備由地方政府按國家最新標準配備。
重建後的學校建築在提高安全標準的前提下既體現了中國傳統的建築風格,又具有濃郁的現代氣息,與周邊的自然和人文環境渾然融為一體,重建後的方亭中學不僅能傳承學校半個世紀的文化,更能跟上新時代的步伐,開啟新的歷史篇章。

後重建時代的教育交流

災後重建完成後,學校著力培養具有現代教育理念和現代教學技能的教師隊伍。充分利用北京智力援建資源,加強與京什結對學校——北京教育學院附屬中學的聯繫與交往,充分利用北京教育學院及其附屬中學在教育科研成果上的優勢,在教研教改和師資培訓上密切開展合作,在堅持校本培訓為主的基礎上,探索與台灣慈濟教育機構的合作與交流,充分借鑑、吸納港澳台地區在基礎教育方面的優勢。
在後重建基本完成以後,為加強校際間的交流和合作,發揮校本教研的整體優勢,提高課堂教學整體水平,學校開展了一系列與市內外、海內外學校及教育機構的校際交流活動。
一、 教育交流活動的收穫
1、領導重視。在硬體方面,特別是校長,對校際交流活動非常重視,鼓勵教師積極使用多媒體教學設備,執教教師全部能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提高課堂效益。
2、在教研活動方面。全體教師積極參與,對每次校際教研活動都積極進行研討,提高了校本教研的時效性。
3、發揮了各級骨幹教師的輻射帶頭作用。校際教研活動的執教者,不僅讓骨幹教師參與教研、投身教研,並且在濃厚的教研氛圍中,也能讓大家享受教研。課改的理念已深入人心,教師的專業素質在不斷提升。教師既研究了課堂,又研究了學生,研究了自己。
4、 通過校際教研活動,打破了校際壁壘。不僅促進了教師業務水平的提高,還為校與校之間的交流提供了平台,實現了資源共享。
5、 校際教研主題不斷深入,並被廣泛套用。通過校際教研主體的不斷深入和突破,學校的課堂教學基本形成了模式。
6、開展了網上評課及反思,為全校教師提供再學習的平台,也使教師的業務增強,教師綜合素質進一步得到了提高。
二、主要交流活動回顧:
1、邀請北京教育學院專家張金秀教授等五人來校舉辦學術講座;
2、邀請北京教育學院附中領導教師兩次來校開展課堂教學交流活動;
3、邀請市政協副主席郭輝圖先生來校舉辦“地方文化史與什邡教育的發展”學術講座;
4、邀請慈濟教育機構(慈濟教聯會)教師來校開展對學生實施生命教育、品質教育的交流活動;
5、學校先後派遣七批教師赴北京教育學院附中觀摩學習;
6、學校先後派遣五批幹部赴北京教育學院學習進修;
7、校長簡明富參加市教育考察團赴台灣慈濟教育機構、山東杜郎口中學考察;
8、派遣教師賴秀清、陳立新、袁敏等教師指導農村學校教師提高教育教學水平;
9、本市及周邊市縣兄弟學校多次來我校觀摩骨幹教師授課,交流教育教學心得;
10、選派楊小平、葉勇等骨幹教師赴上海、北京等地學習進修;
11、連續兩年承辦“四川慈濟人文交流活動”,慈濟基金會在川捐建十三所學校教師代表來校開展以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為主題的大型學術及人文交流活動,德陽什邡兩級台辦、什邡市人民政府、什邡市教育局等部門領導及慈濟慈濟基金會名譽董事代表到會指導。

方亭慈濟中學實施“名師”培養工程紀實

好教師如水,有山泉的明潔、小溪的清新;有河的溫婉、江的奔放、海的寬廣。好教師如棋,方寸間自有江山格局,細微處可見錦繡鋪設;拋卻得失煩惱,忘卻高下輸贏,每一子的落下,都是一種超越……
山高有神靈,潭深出蛟龍。在全面推進教育現代化的進程中,什邡市方亭中學,秉承四十餘年厚積薄發之力,站在時代的高度,勵精圖治、力鑄輝煌,以其創新性思路、代表性壯舉、典型性經驗,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在鑄造和諧校園、辦人民滿意教育的道路上探索出了一條適合自己特點的發展之路,為高一級學校源源不斷的輸送了一批又一批優質生源,為家鄉的經濟建設培養了一批又一批優質的勞動者,走在了什邡市乃至德陽市的前列。
近年來,學校堅持與時俱進,積極適應變化發展的新形勢,夯根立本,築牢平台,凸現特色,著力打造名師品牌,辟出了片片新天地,一路走向新輝煌。
“每個人都是與眾不同的,都有自己的天賦和才能。在人生的競技場上,我們無法代替你跑到終點,但我們可以幫助你跑得更快捷、更愉悅、更輕鬆。”在學校開學工作會上,校長簡明富對全體教師如是說。
德藝雙馨,是方亭中學教師的追求。
精品學校的一大內涵,就是一支精良的教師隊伍。關注教師的成長、幸福和絢麗多彩的人生體驗,追求師資隊伍的藝術架構,以教師為本,把關注、關心教師的政治、經濟、生活利益作為槓桿,啟動學校快速、穩健發展的雙翼,是方亭中學領導層教育思想的一大棱心。
“師資隊伍是學校發展中不可或缺的核心基礎”,這樣的認識,也許並不新鮮。可以說,從基礎教育競爭開始的那一刻,優秀的師資,就成為了教育資源爭奪中的重要一環。
“我們要重視人才引進,但更要關注教師的培養。”簡明富校長在學校行政會上擲地有聲,“一所學校靠什麼出名?靠的是紀律嚴明、作風優良、技藝精湛、業績一流的名師。沒有名師,就不可能有名校的產生和存在。而名師不是自封的,也不是自生自長的,要靠培養,而且主要要靠校本培訓。”
帶著這樣的思考,方亭中學在師資隊伍的建構中,探索出了自己的名師培養模式:
一、抓“三講”,加強師德建設
良好的師德修養是教師成長的前提,不懈的進取意識是教師成長的動力。學校領導狠抓“三講”,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不斷提高教師的師德水平。
講政治——教職工每周一次的政治學習常抓不懈,黨員教師每月兩個半天的黨支部活動從不間斷,全體教職工堅持參加每周一的升旗儀式,教職工中廣泛開展“樹師表形象,揚高尚師德”活動。通過形式多樣的活動,加強師資隊伍的政治思想建設。
講正氣——學校倡導先進,樹立正氣。支部、行政、工會齊抓共管,各類評比堅持公開、公正、公平,評出正氣、評出幹勁,形成你追我趕、敬業勤業、嚴謹認真的良好風氣。
講進取——學校領導通過各種途徑和方法,廣泛宣傳和介紹師德楷模、優秀教師的成長經歷、大力宣傳未來社會對人才的素質和能力要求,鼓勵和引導教師不斷進取,開拓前進,積極探索並努力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和教學特色。
目前,方亭中學教師良好的師德素養、昂揚的精神風貌、團結進取的意志品質、踏實有效的工作實踐受到了學生、家長及社會的普遍好評。
二、重指導,加快成長進程
方亭中學有一大批在市內外有較大影響的中高級教師,他們教學功底紮實,具有良好的師德和教學改革精神,工作責任感和事業心強,有較豐富教學指導經驗,熱心於對青年教師的培養。為充分發揮這些教師的示範和指導作用,縮短青年教師的磨合過程,促進和加快青年教師成長,學校安排他們和青年教師掛鈎結對,做好對新畢業教師和青年骨幹教辯的培養、指導工作,認真組織實施“雙師三培訓制度”和“導師帶教制度”。
組織實施“雙師三培訓制度”。學校為年輕教師選配學科教學和班級管理方面的雙導師。學科教學導師負責幫助年輕教師培養良好的師德和嚴謹的治學精神,了解教學要求,掌握和領會所授學科的教學大綱精神、教材內容結構,熟悉和把握常規的教學原則和教學方法;督促年輕教師嚴格執行教學。“六認真”規範;引導年輕教師學習和掌握現代教育理論,提高理論修養。指導教師每周聽二節年輕教師的課,對他們的每一份教案進行認真的審查指導,做好對年輕教師的指導記錄。要求被指導教師每周保證聽指導教師課兩節以上,認真寫好學習筆記,做到認真備課,備出詳案,並經指導教師簽字後方能施教。每節課後都要寫出教後感,及時進行反思總結。年輕教師每學期都要上好校內的匯報課,平時記好學習研究筆記。班級管理工作導師幫助年輕教師了解班級工作和學生生理、心理特點,掌握常規的班級管理工作方法。年輕教師三年滿師,屆時要完成一篇有一定質量的教育教學論文,上好一次成功的主題班會與一堂成功的教學課,經學校考核小組考核,合格者才可出師“斷奶”,獨立執教。
組織實施“導師帶教制度”。為把具有良好思想政治素質和師德,熱愛教育事業,專業思想鞏固,有紮實的專業基礎知識和較強的教育教學基本功,有望成為挑大粱的青年骨幹教師儘快培養成市級以上學科教改帶頭人和知名教師,學校為他們選配了在市級以上學科教育教學中有較高知名度的中高級教師作為他們的導師。導師幫助青年教師進一步最佳化教學過程,深入開展“磨好課”活動,切實抓好“三精心”,即精心鑽研教材、精心構思教法、精心設計教學程式。青年教師在導師的指導下,本著誓“自我為主、他人為輔”的原則,確立自己在教學中的突破口,圍繞一個課題展開專項教育科學研究。通過導師帶教、幫助青年骨幹教師在教科研、磨好課、練內功方面得到深層次的學習與指導,使他們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學特色,創造出更適合學生成長規律和時代要求的教學方法,成為既精於業務,又長於科研的“學者型”名師。
為保證這項工作的有效實施,學校明確專人負責。不定期的對雙方的指導與學習筆記、聽課筆記、教案等進行檢查,加強隨堂聽課督導,及時了解被指導對象的進步情況,對工作踏實有效的指導雙方及時給予表揚和獎勵。
三、搭舞台,提供磨練機會
為幫助青年教師儘快成長,學校努力為青年教師提高理論素養和實踐技能創造機會和條件。學校定期組織新教師和青年教師進行班級管理和教學業務培訓,請老教師做講座,安排他們觀摩老教師的班級管理工作和教學過程,讓老教師言傳身教;邀請省內外專家學者來校舉辦教研講座;選派部分骨幹教師參加研究生班的深造學習,及時更新知識、提高能力。學校還主動跟大專院校、上級教育科研部門聯繫,為青年教師開展校際交流、研討活動提供機會和方便。在學校對外大型公開課活動中優先讓青年教師承擔開課任務,優先考慮和支持他們參加各級各類教育教學評比、競賽活動,建立專項獎勵制度,鼓勵青年教師撰寫論文、創意製作教學課件。
目前,通過多層次的培養,青年教師水平有了明顯提高,已有20餘人被命名為各級學科帶頭人、骨幹教師或教壇新秀,絕大部分青年骨幹教師承擔過市級及以上優質課(公開課),在市級及以上刊物發表過教育教學論文,一批優秀課件在各級競賽中獲獎。
方亭中學支部、行政一班人認為,一所單靠引入優秀教師而自己不能培養出優秀教師的學校是一所不完整的學校。能培養出優秀教師,才是對教育事業的一份貢獻,才是學校各項事業可持續發展的保證。正是在這一思想的指導下,學校青年教師的培養工作嚴格、有序、科學、規範,取得了成績,受到了上級主管部門和社會各界的肯定和好評。
近年來,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方亭中學招收的新生的綜合素質出現了新的變化趨勢,這給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提出了新的課題。為了幫助廣大學生完成學業,開拓視野,鍛鍊能力,提高素質,方亭中學的教師們是這樣工作的:課前他們認真設計、反覆推敲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案,認真備好每一節課;課中注意因材施教,耐心細緻地講解;課後利用下課時間給學生詳細地輔導,同時從生活上給他們更多的關心,幫助他們集中精力投入學習。每次下班回家,他們雖然帶著滿身的疲倦,為了工作,雖然失去了許多業餘生活,但看到學生們渴求知識的目光,他們總是為學生們的每一點哪怕很細小的進步而感到高興。這深深地教育著、感染著、鞭策著方亭中學的教師們,使大家努力地像他們那樣工作。如果說學校在教育教學工作中取得了顯著的成績的話,那么,在這裡我們可以驕傲地說,正是有了一大批戰鬥在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第一線的各級骨幹教師發揮了模範帶頭作用,才使我們看到今天的輝煌業績。如今,這樣的一支隊伍,讓人艷羨。但更讓人稱道的是團隊意識與愛校如家的精神,深入骨髓後形成的巨大向心力。
在方亭中學的校園裡,有著這樣一個默默工作著的教師群體,他們在這平凡的崗位上用自己的血和汗譜寫的教育讚歌,每一個方亭中學人都是這首讚歌中的一個音符,共同演繹著一支支熱愛家鄉、建設家鄉的交響曲!
雄關真如鐵,邁步從頭越,方亭中學人有崇高的追求;
胸中有千壑,筆下有波瀾,方亭中學人有宏大的氣魄。
歲月悠悠,征程漫漫。當歷史的車輪轟然駛向一個嶄新的時代,當人們那企盼的目光迎來21世紀的又一縷曙光的時候,人們驀然發現:在巍峨秀美的章山洛水之間,在人傑地靈的雍齒故里,方亭中學在經歷了鳳凰涅磐般的艱苦奮鬥之後,正健步邁向她的知命之年,蓄勢騰飛。

方亭慈濟中學開展生態環境保護教育工作紀實

什邡市方亭慈濟初級中學是始建於六十年代初期的什邡市教育局直屬單設初級中學。學校創辦近五十年來,方亭中學人艱苦創業,為學校的建設與發展付出了艱辛的勞動,取得了輝煌的成就。尤其是近年來,在上級黨委、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門的領導下,學校工作不斷創新,辦學實力不斷增強,教育教學質量不斷提高。
5.12大地震中,學校受損嚴重,校舍全部成為危房、價值數百萬元的現代化教學設備毀損殆盡。根據市政府《地震災區學校重建規劃》,方亭中學按照“原址擴建”的方案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中國小建設標準》進行設計和建設進行重建,新校址占地44畝,建築面積26400㎡,投資超過4000萬元(含內部設施設備及綠化工程),由四川意萊特建築設計有限公司設計、四川億賽建設有限公司承建、台灣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全資捐建。
方亭慈濟中學自開展生態環境保護教育工作以來,堅持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全國環境宣傳教育行動綱要》和《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畫》為行動指南。以開展生態環境保護教育工作為載體,結合爭創省級文明單位、創建“綠色學校”和什邡市城鄉環境綜合整治工作,切實培養師生的環境保護意識,增強愛國、愛校、愛家的責任感。同時,通過營造濃郁的環境保護氛圍,以學校帶動家庭,促進全社會環保意識的提高,促進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推動學校校園環境的綠化和美化工作,使生態環境保護教育工作取得顯著的成效。
學校在上級環保、教育等部門的領導和指導下,明確提出“開展生態環境保護教育,打造環保教育特色學校”的工作目標,按照開展生態環境保護教育工作要求和德陽市“綠色學校”條件,堅持齊抓共管地深入開展環境教育,為創建德陽市“綠色學校”奠定了紮實的基礎,學校於2010年底順利通過什邡市環保局、什邡市教育局對學校創建“綠色學校”工作的檢查驗收。
一.科學管理與促進“綠色學校”相結合,有效開展生態環境保護教育工作。
1.領導重視,各部門齊抓共管,工作落到實處。
學校組織師生認真學習了開展生態環境保護教育工作要求、《國家表彰“綠色學校”核心評估標準》、《德陽市綠色學校管理辦法》以及創建“德陽市綠色學校”的有關檔案,成立了以校長為組長,副校長、工會主席為副組長,學校工會、行政辦、政教處、教導處、總務處等處室為成員單位的學校“開展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領導小組”,制定了《關於開展生態環境保護教育工作的工作方案》、《開展生態環境保護教育工作細則》。在校長的領導下,具體由各處室組織開展生態環境保護教育相關的具體工作。行政辦負責有關檔案、檔案、資料的收集、管理;總務處負責有關的綠化、環境保護建設工作;校長室、教導處、大隊部負責學校思想教育、實踐活動,二者各有側重;政教處負責校園環境衛生工作。全校齊抓共管,共同進行環境教育工作。
2.規劃具體,目標明確,切實加強環境教育的硬體工作。
學校為了深化環境教育,把開展生態環境保護教育工作納入學校重要的工作議程,列入學校的年度工作計畫,結合我市開展的城鄉環境綜合整治工作,制定了學校年度環保教育工作計畫、管理人員的崗位責任制、懲戒制度等。編制了學校生態環境保護教育工作規劃,在建設方投入一百餘萬元綠化資金的基礎上,學校先後投入了四十餘萬元資金實施了校園綠化建設、校園文化建設、校園環境建設;教室、各種功能室、辦公室的布置規範、符合環保要求;校園綠樹成蔭,花園、花壇、綠地賞心悅目,有銀杏、桂花、芙蓉、榕樹、合歡等花草樹木數百棵;建有麥冬草坪2261㎡;教室周圍設有綠地、花壇,每班定期種養盆盆花,形成了立體綠化;學校建有完善的排污的管網系統;校園無明溝、無煙塵污染。校區具有花園式、園林式的特點。目前,學校綠化面積5252㎡,達到總面積的21%,無宜綠空地,綠化率達100%。(圖201)
3.按照開展生態環境保護教育工作要求,各職能部門完成了分管工作任務。
在開展生態環境保護教育工作的過程中,行政辦完成了工作計畫、資料檔案工作;教導處完成了師資培訓,課堂環境教育(涵蓋了學科滲透、專題講座、科技活動等項目)系列工作,政教處、學生會、團委會完成了課外環境教育(涵蓋了社會宣傳、主題活動、社會實踐活動等項目),環境教育效果(涵蓋了環境意識、教師成成果、學生成果等項目)的工作;後勤處完成了創建經費的籌措、校園環境建設等系列工作。
二.堅持思想教育與開展生態環境保護教育工作相結合的環境教育方式。
1.以《中國小教師職業道德規範》為準則,狠抓師德師風建設。
學校堅持以《中國小教師職業道德規範》為準則,狠抓師德師風建設。結合我市開展的教育系統行風建設,對教師的從教行為進行規範,學校制定了《方亭慈濟初級中學教師禮儀》,對教師的禮儀提出具體的要求。結合開展的先進性教育,找出師德師風建設中亟待解決的問題,用學校的決定、制度進行約束,全面提高了教職員工的師德師風素養。學校教職員工、青少年學生高度重視環境教育工作,積極參加綠化、環境保護教育的培訓和活動。
2.以《中學生守則》為準則,結合開展生態環境保護教育工作,狠抓校風、學風建設。
學校利用各種途徑,教育廣大師生樹立共產主義信念,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成長為國家有用人才。新生入學,學校對學生進行了一月的行為習慣的教育,參觀校園文化建設,激發師生愛校、勤學,報效祖國。學校、家庭、社會教育相結合,養成良好的校風、學風;請法制輔導員做法制專題講座,了解打擊犯罪,防範侵害,維護社會治安,交通安全,遠離毒品的相關知識;結合學校進行的《節約用水、用電的公約》讓師生深知節約能源,自覺參與環保,創造社會價值的重要性,在生活、學習中積極參與節約能源的活動,充分依靠學生會、團委會組織,班委會,開展各種主題活動,教育師生在綠色教育中,淨化心靈,升華意識,自覺地“向學好善、思進有為”。
3.從分利用校園文化建設陣地,營造豐富的育人氛圍。
學校有規範的旗台,有兩個宣傳櫥窗,進行校務公開、德育評比、公告公示等工作;教學區有開放式書架,中外名家名言;有各種名言警句牌,這一切都具有濃厚的育人氛圍。
各班教室都有一塊不同風格的班級展示欄,用於各班的成果展示。校園安裝了廣播系統,定期開展紅領巾廣播。各班教室還有圖書櫃,藏有各種科技、政治、文化、經濟、自然、科幻的圖書,可供孩子們隨時觀看學習。教師辦公室配備了電腦、網路系統,個辦公室根據自己的特點,室內布置各具特點,形成了較強的教學教育氛圍。
學校極其重視師生的行為習慣的教育和培養,有良好的校風,師生養成了良好的環保意識。堅持劃分綠化,環境衛生區域,實行班級、處室分片包乾責任制管理,同時實行班級衛生值日制度,實行每天一檢查,一公布,每周一評比的制度。全天進行保潔。校園內,無吸菸、無亂扔、亂吐、亂寫、亂畫等不良行為。學校很少使用造成環境污染的辦公、學習用品。校園環境清潔優美,校內所有的污染得到很好的整治,沒有衛生死角。
三.堅持探索性學習與開展生態環境保護教育工作,積極開展環境教育工作。
學校工會、教導處、政教處、學生會、團委會組織師生進行教育教學中,強調利用現有的先進教學設施設備、現行學科教材,進行生態環境保護的教育。語文學科利用範文載體進行愛國主義、團隊精神教育,數學課教師在教學中講述了華羅庚、陳景潤等科學家刻苦學習、勇攀科學高峰的故事,讓師生悟出科學無止境,只要肯攀登,摘取科學桂冠的體會。科學課教師結合自然、水、光、電的教學,航天事業的事例,滲透了富國強敵的愛國主義情懷。
近年來,學生會、團委會結合我市開展的城鄉環境綜合整治工作,大力宣傳開展生態環境保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大力宣傳環境保護知識,大力宣傳積極動員,保護環境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從身邊的事做起。在城鄉環境綜合整治進校園的啟動儀式上,學校學生會、團委會代表向全市青少年學生、學生家長發出了愛護環境的倡議書,帶頭做好環境保護工作,在會上還向全校同學們發放了環保袋,引導他們從小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四、方亭慈濟中學在開展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上的一些有益嘗試。
1、把環保教育活動同教學結合起來,讓環保教育走進課堂,老師在課堂教學中,班會活動中,自覺滲透環保知識的教育;
2、把環保教育活動同團隊工作結合起來,學校團委、少先隊大隊部通過舉辦環保知識講座,“保護環境,綠我家園”簽字活動,慶“五四”、“六一”文藝匯演、演講賽等活動,向學生廣泛宣傳保護環境的重要性和緊迫性,使學生從小養成愛護環境的良好習慣;
3、把環保教育同學校德育工作結合起來,學校每學期評選的校園五星之一,就是“環保之星”,各班都評選了環保小衛士,課間義務維護校園環境,既對學生起到了德育實踐作用,也起到了愛護環境的榜樣示範作用;
4、把環保教育同校園文化建設結合起來,團委、少先隊大隊部組織學生辦環保知識手抄報和辦牆報,舉辦書法比賽、繪畫比賽,走上街頭向社會義務宣傳環保知識;(圖202)
5、把環保教育同學生的養成教育結合起來,在對學生的養成教育中,始終把要求學生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和愛護花草樹木作為重要內容,通過老師反覆的教育和設定花園警語等途徑,要求學生節約用水、用電,從而降低能源消耗,既保持了校園環境的衛生,又讓學生養成了節約能源的良好習慣;
6、把綠色示範學校同校風示範學校建設結合起來,通過創建活動來全面提升學校的整體形象和辦學水平;
7、大力倡導垃圾分類回收教育實踐活動,引導師生養成按照科學發展、可持續發展的要求,重視資源的回收和利用,實現資源的再循環利用。學校現有師生1200餘名,可回收的生活消費、文化消費的物資數量十分可觀。校團委與各班團支部聯合開展回收可利用垃圾活動,將回收廢品換回的錢資助班級貧困學生,並將此列人先進級部和個人的評比。這項活動既培養了學生的環保意識,又資助了貧困學生,產生了很好的的教育效果。
通過全體師生的團結協作和共同努力,方亭慈濟中學生態環境保護教育工作取得了顯著的成效。校園綠化怡人,校園環境整潔,校園文化濃郁,形成有利於師生學習、生活,有助於陶冶師生情操,淨化師生心靈,提升師生人格,增強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意識的學校文化氛圍。
學校有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學校將進一步加強環保宣傳教育,利用校園廣播電視、校刊、網站、板報等媒體平台和師生喜聞樂見的活動載體,廣泛開展環保宣傳教育,大力倡導生態文明理念,促進師生樹立生態為本意識和可持續發展觀念,引導青少年學生踐行節約、綠色環保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模式,並通過“小手牽大手”等輻射全社會的活動載體,為迅速提升公眾的環保意識、生態觀念、綠色理念,促進我市環保事業的長足發展發揮示範視窗作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