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面擦痕

斷面擦痕

凍結在冰川的石塊,可以摩擦冰川底部的糟石或者摩擦冰川谷兩壁的岩石,如果凍枯在冰川中的石塊比它們都硬,那么冰川谷的底部和兩壁的岩石表面就會留下傷痕。這種傷痕和其他作用所引起的是不同的,所以叫做冰川擦痕。假如我們我現了這種擦痕,就能夠斷定那裡曾經有過冰川活動,面且可以從擦痕的方向認出冰川運動的方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斷面擦痕
  • 外文名:slickenside
研究歷史,成因,鑑別,

研究歷史

20世紀初,當彭克和布留克列爾寫“冰期之阿爾卑斯”時(Penck et al,1909).那時人們認為礫石上有擦痕就是冰川成因。人們在阿爾卑斯山前冰水河流礫石層中找到擦痕石,就可以認為是冰川作用,也就此確定了冰期。但這一觀點,在20世紀中期在國內外均受到了挑戰,在中國尤為突出。記得當1964年太行山發洪水,地質科學院何培元從太行山前撿回一塊巨石(長30cm±),上面有非常清晰的擦痕,均平行C軸。當時孫殿卿先生在他的辦公室指著石頭對作者說“要不是何培元從太行山土石流現場撿回來的,肯定會認為它是冰川擦痕石”,令作者印象深刻。但那時還不清楚冰川擦痕和土石流擦痕究竟該如何區別?當時,土石流的地貌和沉積概念也已從前蘇聯(中亞地區,如亞塞拜然)傳到中國,已知道山區或山前(如太行山、燕山)的一些個別的巨石也都是土石流帶出山的,無須藉助冰川來解釋其成因。後來,從鄧巴(1974)的《地層學原理》一書中,更了解到一些沉積學上比較奇怪的特例。如前述美國維吉尼亞中生代煤田中發現多塊幾十厘米的石塊,經研究是洪水中大樹樹根帶來的,也無須用“冰筏”來解釋。因此,啟發作者以比較開放的思路去認識擦痕及其成因。

成因

冰川、土石流、滑坡、崩塌一崩滑、河岸冰、湖岸冰、海岸冰、風蝕、斷層和層間錯動等內、外動力過程都可以在基岩或礫石上留下擦痕,其中規模比較大的如斷層、滑坡、土石流等均可造成類似冰川磨光面和擦痕的現象。

鑑別

對初學者來說,具體地鑑別它們的成因是很困難的,故作者首先要強調的是,擦痕的現代觀念應是有很多原因造成的,絕不是只有冰川一家。至於究竟是何種原因,必須仔細觀察,不能輕易定性(李吉均,1982;李吉均等,1984)。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