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限

斷限

劃定的年代界限。亦謂劃定年代界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斷限
  • 拼音:duàn xiàn
  • 釋義:劃定的年代界限。
  • 出處:《史通·六家》
基本解釋,史書斷限,

基本解釋

【拼音】duàn xiàn
【釋義】劃定的年代界限。亦謂劃定年代界限。
【出處】唐 劉知幾 《史通·六家》:“其後 元魏 濟陰王 暉業 又著《科錄》二百七十卷,其斷限亦起自上古,而終於 宋 年。”
【示例】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辛亥革命·敘言》:“關於本書的編輯工作,首先要決定的是斷限問題。”

史書斷限

史書斷限,是指關於史書內部全面安排的一種體例。
斷限,是說斷於何時,限於何代,是史書所記史事的起訖年代。晉武帝時,“朝廷議立晉書限斷”,荀勖、王瓚賈謐三人各提出一種意見,發生爭執,一直鬧到晉惠帝即位後,“更使議之”,才得到解決《 晉書 ·賈充傳》 。所謂“限斷”,也就是斷限。這是史書上提出斷限的第一次的明確記載。事實上,斷限的思想和運用比這早得多。司馬遷在《史記》全書最後的一句話是:“余述歷黃帝以來至太初而訖,百三十篇。”這裡講的就是斷限。班固說他的《漢書》“起元高祖,終於孝平王莽之誅”,也交代了斷限。其後,司馬光著 《資治通鑑》,“起周威烈王,訖於五代”,同樣明確了本書的斷限。這些,都是從全書總的斷限來的。如果從一部書的各個部分來看,或因需要闡述某些史事的淵源。或因需要補充前史之所 ,往往在局部上要突破全書的總的斷限。《漢書》表、志,上溯周、秦。沈約宋書》諸志,起自曹魏。劉知幾在《史通· 斷限》中對它們進行批評,認為是失於斷限。其實,他的批評有些過分,未察前人深意。劉知幾還說到關於少數民族的史事“前撰已著,後修宜輟”,否則這不僅失於斷限,甚至成了“駢指在手”、“附贅居身”,這也不能認為是正確的看法。史書斷限,各有通觀全局,求其大體 。
史書斷限,各有標準。古代史家斷限的標準往往為的是明“正 閏”、辨 僭偽”、定正統。班彪著 《王命論》,主張“漢德承堯”,班固也提出“漢紹堯運”,這是在給漢皇朝定正統。上引荀勖 、王瓚、賈謐三人為晉書斷限發生爭論,實質是以為正統還是以為正統的爭論。宋元時期,這種以“正統”為斷限標準的觀念,有更突出的表現。直到二十世紀,出現了以社會發展階段的性質作為斷限標準的歷史著作,傳統的斷限標準才被新的斷限標準所代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