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裂處的光纜:現代思想政治教育社會生態論》是2010年9月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盧嵐。
基本介紹
- 書名:斷裂處的光纜:現代思想政治教育社會生態論
- 作者:盧嵐
- 出版社:湖北人民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0年9月
- 頁數:272 頁
- 定價:26 元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 ISBN:9787216065092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指導我們思想的理論基礎是馬克思主義,指導中國改革實踐的理論是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本研究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導,以探討現代思想政治教育社會生態的含義、結構及內在關係為突破口,以揭示和厘定現代思想政治教育社會生態的科學內涵為首要理論問題。圍繞現代思想政治教育社會生態的結構、特徵及結構創新三個方面,對現代思想政治教育社會生態整體地、內在地、有聯繫地、動態地進行考察,初步建構現代思想政治教育社會生態結構創新體系。其主要觀點如下:
一、《斷裂處的光纜:現代思想政治教育社會生態論》所討論的“生態”是借用了生物學的“生態”概念來說明思想政治教育學的問題。但這並不是在生物學、自然科學語境與意義中討論生態,而是在人文社會科學視域中考察生態觀念的流變,即通過梳理現代思想政治教育社會生態的演變,對整個思想政治教育社會生態發展歷程作時間與空間的全景式掃描,以確認其研究視域,概括出思想政治教育社會生態的發展規律,為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研究提供基礎。
二、現代思想政治教育社會生態研究是建立在國家與社會關係的彼此消長之中,它改寫了傳統思想政治教育長期壟斷的“原生態”的、以國家、學校為中心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重構了一種新型的、順應歷史發展需要的“衍生態”的、以社會為主陣地的草根化思想政治教育;突破了傳統思想政治教育領域中的單一現狀。它堅持以人為本,解放思想,重視民生,持續發展的原則。通過對傳統思想政治教育的反思、改造和重建,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目的,提升其鮮活性、實效性,並成為民族強盛的無形資產健康、持久地發展下去。
圖書目錄
導論:思想政治教育的時代課題
一、問題的緣起
二、文獻綜述
三、思想政治教育社會生態的研究意義
(一)理論意義
(二)實踐意義
四、思想政治教育社會生態的基本思路和框架結構
(一)基本思路
(二)論文基本框架
(三)主要觀點
(四)主要內容
(五)重點難點
(六)主要研究方法
(七)主要創新點
第一章 現代思想政治教育社會生態一般概述
一、思想政治教育社會生態理論界定
(一)生態思想的滲透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屬性指向:國家與草根
(三)思想政治教育社會生態的理論基礎
(四)思想政治教育社會生態的理論界定
二、思想政治教育社會生態系統研究原則
(一)系統的概念及分類
(二)思想政治教育社會生態系統研究原則
三、現代思想政治教育社會生態的建設原則
(一)現代思想政治教育社會生態建構的邏輯前提
(二)現代思想政治教育社會生態構建原則
四、我國現代思想政治教育社會生態的研究價值
(一)有利於提升人的主體性和人性化的發展
(二)有利於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的繼續社會化和終身化
(三)有助於促成生命教育價值觀的形成
(四)有助於彰顯它的折射價值
第二章 當代思想政治教育發生的現實社會生態
一、思想政治教育社會生態系統的結構
(一)思想政治教育社會生態系統的構成要素
(二)思想政治教育社會生態的結構
(三)內在邏輯關係
二、當代思想政治教育發生的現實社會生態過程
(一)主體與環境
(二)遺傳與變異
(三)平衡與失衡
(四)共生與競爭
三、當代思想政治教育社會生態發展境遇
(一)當代西方思潮與思想政治教育社會生態研究
(二)全球化和市場經濟對思想政治教育社會生態發展的衝擊
(三)網路虛擬化傾向與思想政治教育
四、思想政治教育現實社會生態評析
(一)基於社會需求(一般性社會需要)的視角
(二)基於社會問題診治刺激(問題凸現、針對性較強的社會需要)的視角
(三)基於各種社會比較的視角
五、思想政治教育社會生態的特殊社會屬性:複雜性、草根性
(一)複雜性思維與思想政治教育社會生態的複雜性
(二)草根性與思想政治教育
第三章 現代思想政治教育社會生態中的草根性
一、思想政治教育草根性含義
(一)思想政治教育草根性的緣起
(二)思想政治教育草根性的含義
(三)思想政治教育草根性的特點
二、現代思想政治教育草根性的學理基礎
(一)從學科特點上來審視思想政治教育草根性的學理基礎
(二)從教育的生命機制和本體論來審視思想政治教育草根性的學理基礎
(三)從方法論意義上審視思想政治教育草根性的學理基礎
(四)辨析:關於幾個問題的討論
三、現代思想政治教育草根性的價值及意義
(一)思想政治教育草根化的價值彰顯
(二)現代思想政治教育草根性的意義
四、現代思想政治教育草根化的路徑
(一)文化與思想政治教育草根性的關係
(二)搭建社區文化平台:促進思想政治教育草根化
第四章 當代思想政治教育變革的生態過程
一、現代思想政治教育社會生態結構創新的理論依據
(一)結構創新的含義
(二)結構創新的邏輯依據
二、生態主體的創新
(一)生態主體互動鏈結構創新
(二)現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心與主陣地劃分的依據
(三)中心與主陣地之間的內在邏輯關係及意義
三、社會生態環境循環互動鏈運行模式
(一)家庭環境是社會的細胞
(二)學校環境是家庭與社會的連線點
(三)社會環境制約著思想政治教育生態的發展方向
四、兩條生態鏈之間的循環互動
(一)生態主體與社會環境的相對性
(二)互塑共生是生態主體與生態環境兩條互動循環鏈之間的關係
(三)信息傳輸是思想政治教育社會生態系統的血液
第五章 結束語
附錄
參考文獻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