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姓:來源:黃帝庶子姞姓之裔有封於斷(其地在今山西沁縣之斷梁城)者,後代或以國為氏。分布:今江蘇武進、北京、山西陽泉、晉中、呂梁等地有分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斷
姓氏淵源
淵源一:源於姬姓,出自西周時期設定的官吏斷史,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
斷史,就是兩周乃至春秋戰國時期中央王朝和各諸侯國中的決斷訴訟之官員,專職掌管民眾教化、刑獄訴訟,並予以判決。斷史隸屬於地官府司的大司徒管轄。
在典籍《周禮·地官·司徒》中記載:“凡萬民之不服敎,而有獄訟者,與有地治者,取而斷之。”
在斷史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官職稱謂為姓氏者,稱斷氏,世代相傳至今。
淵源二:源於嬴姓,出自秦朝時期官吏斷獄都尉,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
秦朝時期,設定有“斷獄都尉”一職,為各地郡守之隸屬官員,專職掌管罪案審理與判決。對於無官身之民,審理與判決結果不必經由中央政府批准,由斷獄都尉裁決即可,權力甚大。
斷獄都尉之官稱一直因襲至宋朝,在宋元豐六年(公元1083年),方將大理寺治獄職能分為斷司、議司兩個部分。在斷司中,由大理評事、大理司直、大理正三個部分組成,大理評事、大理司直負責公審職能,提請審核判決意見,最後由大理正詳細審核後籤押蓋印、註明日期,再移交給議司進行複議。議司由大理丞、大理卿、大理少卿組成,專職負責終審判決。
由此,在中央政府的司法系統中,產生了“斷丞”、“斷事”、“斷刑司直”等系列官位。如:斷丞、斷刑司直負責複審各地奏劾命官、將校、以及大辟囚(死刑犯)以下疑獄;斷事則主要負責司法行政事務。
在斷獄都尉、斷丞、斷事、斷刑司直等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官職稱謂為姓氏者,稱斷氏,世代相傳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