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塊構造應力場

斷塊構造應力場(tectonic stress field of fault block):模擬實驗和野外觀測的結果表明,在南北向擠壓應力作用下,北東和北北西X型剪下斷裂系統

簡介,詳情,

簡介

先產生北
。隨後進一步遷就原有的X型剪下斷裂而發展為近南北向(經向)鋸齒狀斷裂。在亞洲大陸向東仰沖和太平洋向西俯衝的東西向壓力作用下,則產生北東東和北西西向X型剪下斷裂,遷就它們而產生近東西向(緯向)鋸齒狀斷裂,近南北的張性斷裂轉變為擠壓性斷裂,即經向構造帶。
斷塊構造應力場斷塊構造應力場

詳情

中國中、新生代地殼(地應力狀態和構造形變特性)分為東、西兩個區,兩區的分界是橫斷山至六盤山—賀蘭山。西部相當於擠壓隆起區(復背斜),表現為北東東—北西西斷裂帶所切成的長軸近東西向的近似菱形斷塊;東部相當於拉張凹陷區(復向斜),表現出北北東—北北西斷裂帶所切成的長軸近南北的近似菱形斷塊,兩者分界的近南北向構造帶可視為剪下—擠壓和剪下—拉張帶。在這種應力條件下,導致西部地區構造運動(印支—燕山—喜馬拉雅期)由北向南逐漸變新,引起古地中海部分在西藏南部與印度斷塊發生拼合,這與較剛硬的塔里木和印度斷塊相向運動有關,在西藏地區擠壓最強,表現為(fan shaped orogen)的塊狀隆起。在西部地區,古生代及其以前的斷裂活動仍在繼續並表現為斷塊的升降運動,形成次一級的斷裂和褶皺帶,主要斷裂系統是北西西與北東東的X型斷裂,及近東西向構造帶。在東部地區,,構造運動以及岩漿活動大致有從西向東逐漸變新的特徵,以西太平洋和印尼島弧的外海作為自由邊界。中國大陸有向太平洋作不均一的蠕散的趨勢。同時也相應的形成了北北東(至北東)及北北西(至北西)的X型剪下斷裂系統和近南北向的張性大陸裂谷、邊緣海盆地和島弧。這一應力場可能是地球形成以來,由於熱力和引力作用引起的地球自轉和公轉速率的變化所產生的,根據模擬實驗和野外觀測,地表斷裂常與地下斷裂活動不一致,在層間滑動面(中和面)以上和以下的應力場是不同的。中國東部大致相當於向斜,西部相當於背斜。前者地表斷裂為北北東—北北西向,後者則為北東東—北西西向,而中和面以下則恰好相反。東部地震活動多沿北東東—北西西向,西部地震活動多沿北北東—北北西向可能就是這個道理。
扇狀山體扇狀山體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