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龍“夾壩”的歷史與文化解讀

新龍“夾壩”的歷史與文化解讀

《新龍“夾壩”的歷史與文化解讀》是2016年中山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羅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新龍“夾壩”的歷史與文化解讀
  • 作者:羅波
  • 出版社:中山大學出版社
  • ISBN:9787306058942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清末以來,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新龍縣(原懷柔縣、瞻化縣)曾流行一種剽悍民風——“夾壩”(搶劫),此起彼伏,屢禁不止,嚴重時使得人心惶惶。本書以新龍藏族民眾的搶劫民風為切入點,以歷史文獻材料為基礎,選擇歷史上發生頻率較高的區域做田野工作,通過走向歷史現場的方式勾畫出此民風流變的過程,鉤沉出該社區及其周邊社會的民風與習慣、政權與法律的關係;通過深入分析,來探究藏族民眾搶劫民風的具體維持機制以及歷代政權的轄治方式,進而探討新龍藏族民眾搶劫頻發的三方面的維持機制以及歷代政權打破這些維持機制的過程與方式,達到對此現象進行深層次歷史與文化解讀的目的,嘗試為理解地方獨特文化提供一種新的模式。

圖書目錄

導論
第一節屢禁不止的“夾壩”
第二節第二節相關研究回顧一、人類學理論視野下的搶劫研究二、清末以來新龍藏族社會的研究三、對清末以來藏族聚居區“夾壩”的研究
第三節田野工作點與檔案資料一、田野工作點二、檔案資料
第四節相關概念與解讀框架一、相關概念二、解讀框架
第一章“夾壩”的類型與實施
第一節“夾壩”的分類一、依據搶劫的對象進行分類二、依據搶劫者進行分類三、依據搶劫的性質進行分類
第二節“夾壩”的裝備一、康區武器發展簡史二、民國時期瞻化武器裝備情況三、民國時期瞻化武器裝備的獲得四、藏族民眾與槍五、藏刀
第三節“夾壩”的組織一、獲取情報二、謀劃三、埋伏四、激戰五、撤退
第二章“夾壩”的維持機制之一:自然、生計與民情/
第一節自然條件的牽引一、地理條件二、氣候三、自然災害
第二節傳統生計的不足一、多樣的生計方式二、生計與搶劫的關係
第三節榮譽觀與民族性格一、榮譽觀二、性格
第三章“夾壩”的維持機制之二:習慣法及其運作/
第一節習慣法的主要類別
第二節習慣法舉要:報復性搶劫與血親復仇一、報復性搶劫二、血親復仇
第三節習慣法舉要:調解與賠命價一、從互搶和血親復仇到說官司二、說官司
第四章“夾壩”的維持機制之三:區域政治及其作用/
第一節黨派捲入地方之爭一、漢藏之爭二、國共之爭三、中外之爭
第二節割據與角力一、民國以來的地方政權建設二、縣與地方土酋之間的關係三、土酋之爭
第三節“夾壩”主體的角色分析一、地方的軍事制度二、亦軍亦民
第五章“夾壩”維持機制的打破/
第一節清政府的治理一、“夾壩”之襲二、鞭長莫及的法三、土司“乏力”四、軍事鎮壓五、藏管瞻對及清末改土歸流
第二節國民政府的治理一、依法而治二、打擊盜匪
第三節人民政府的治理一、縣人民政府之政權建設二、民主改革三、國家法治建設四、經濟生活的轉變
結語一、具體歷史環境下的暴力民風二、具體文化機制下的暴力民風三、從顯到隱:風俗的流變
參考文獻後記/
附圖表目錄圖1沙堆鄉村落分布17圖2-1新龍藏族民眾的騎馬姿勢77圖2-2新龍藏族民眾的盛裝90表1-1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瞻化縣武器數量39表1-2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瞻化縣鄉鎮保甲戶口統計40表1-3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瞻化縣民眾自衛武器統計41表1-4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瞻化縣自衛組織調查情況45表2-1當時1—10月的氣溫記錄67表4-11949年瞻化縣千戶(百戶)情況164續表1-

作者簡介

羅波,中山大學人類學系博士,中共貴州省委黨校教師,擅長青藏高原的民族研究,參加了國家社科一般項目“三江併流峽谷的民族文化和社會結構變遷研究” 參加了《艽野東南的民族叢書》的分冊寫作,這套叢書榮獲(十二五國家重點圖書出版規劃和2012年國家出版基金項目),與人合作出版過1部專著《獨龍江文化史綱:俅人及其鄰族的社會變遷研究》(中山大學出版社2013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