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麥32是河南省新鄉市農業科學院利用矮抗58和周麥22選育而成的半冬性小麥品種。
新麥32幼苗半匍匐,葉片窄短,葉色濃綠,分櫱力較強,耐倒春寒能力一般。株高79.2厘米,株型鬆緊適中,蠟質層厚,莖稈彈性好,抗倒性較好。旗葉細長、上沖,穗層厚,熟相一般。穗紡錘型,長芒、白殼、白粒,籽粒半角質,飽滿度中等。畝穗數38.1萬穗,穗粒數33.8粒,千粒重46.1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新麥32
- 審定編號:國審麥20180013
- 品種來源:矮抗58×周麥22
- 選育者:河南省新鄉市農業科學院
- 作物名稱:小麥
選育過程,特徵特性,產量表現,適種區域,栽培技術,
選育過程
新麥32是河南省新鄉市農科院以矮抗58與周麥22作為親本選育而來的半冬性小麥新品種,2018年通過國家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的審定,編號為20180013。
特徵特性
- 農藝性狀:幼苗半匍匐,葉片窄短,葉色濃綠,分櫱力較強,耐倒春寒能力一般。株高79.2厘米,株型鬆緊適中,蠟質層厚,莖稈彈性好,抗倒性較好。旗葉細長、上沖,穗層厚,熟相一般。穗紡錘型,長芒、白殼、白粒,籽粒半角質,飽滿度中等。畝穗數38.1萬穗,穗粒數33.8粒,千粒重46.1克。
- 品質特性:籽粒容重806克/升、794克/升,蛋白質含量15.42%、14.81%,濕麵筋含量33.9%、31.0%,穩定時間3.8分鐘、4.1分鐘。
產量表現
2014-2015年度參加黃淮冬麥區南片冬水組品種區域試驗,平均畝產540.6千克,比對照周麥18增產4.2%;2015-2016年度續試,平均畝產539.0千克,比周麥18增產5.6%;2016-2017年度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78.6千克,比對照增產5.7%。
適種區域
新麥32適宜在中國黃淮冬麥區南片的河南省除信陽市和南陽市南部部分地區以外的平原灌區,陝西省西安、渭南、鹹陽、銅川和寶雞市灌區,江蘇和安徽兩省淮河以北地區高中水肥地塊早中茬種植。
栽培技術
- 精細整地:對土壤深耕細耙,深度在20-30厘米,將一直以來旋耕方式形成的犁底層打破,加厚活土層,一般旋耕2年可以深耕1次,交替輪迴。旋耕後要求適當鎮壓,將土壤耙細整平,確保土壤的上虛下實,沒有大的土塊,使土壤的蓄水保墒能力提高。
- 播種:新麥32在10月8-25日播種均可,最適合的播種時間是10月10-15日。播種之前對種子進行曬種、藥劑拌種等處理,曬種的時間2-3d,促進小麥種子的更快後熟、提高發芽勢,藥劑拌種可將種子與殺菌劑、殺蟲劑充分混合均勻。肥力水平高的地塊上播種量平均每公頃135-150千克,肥力水平中等或者偏低的地塊上可適當提高播種量,控制在每公頃150-180千克。在適合播種的時間內,結合播期、土壤墒情適當調整播種量。最佳的田間基本苗為每公頃270萬,有效穗數平均每公頃630萬穗。
- 科學運籌肥水:科學施肥,重施底肥,追肥儘量早施。一般底肥、追肥的比重分別占7-8、2-3成。肥力水平中等的情況下,純氮的施肥量為每公頃210-240千克。小麥進入返青期或者拔節期後,在灌水的同時施入尿素每公頃150千克作為追肥。進入抽穗揚花期後,選擇“愛苗”等藥劑進行葉片噴肥,每周噴1次,連續噴1-2次,對預防乾熱風、增加籽粒的光澤度、提高產量有很好的效果。
- 病蟲害防治:在小麥紋枯病的防治上,可在小麥進入返青期後選擇20%三唑酮乳油每公頃1500毫升進行防治,對準莖基部噴施。小麥赤霉病及蚜蟲的防治上,可在揚花期的雨後選擇12.5%烯唑醇可濕性粉劑每公頃800克進行防治,對準穗部噴施。
- 適時收穫:新麥32進入蠟熟末期後,根據小麥長勢以及氣候條件搶晴天收穫,一般在小麥植株穗下節間顏色以及籽粒顏色全部轉給黃色、內部為蠟質狀時進行收穫為宜。收穫後及時晾曬,將籽粒中水分含量降到低於12.5%時即可入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