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麥草

新麥草

新麥草(學名:Psathyrostachys juncea (Fisch.) Nevski)是禾本科,新麥草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具直伸短根莖,密集叢生。稈高可達80厘米,光滑無毛,僅花序下部稍粗糙,纖維狀葉鞘。葉舌膜質,頂部不規則撕裂;葉耳膜質,葉片深綠色,扁平或邊緣內卷,上下兩面均粗糙。穗狀花序下部為葉鞘所包;穗軸脆而易斷,穎錐形,被短毛,外稃披針形,內稃稍短於外稃,脊上具纖毛,花葯黃色,5-7月開花,8-9月結果。

分布於中國新疆及內蒙古。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庫曼斯坦及俄羅斯西伯利亞地區也有分布。生長在山地草原帶。

新麥草分櫱多、葉量大,具稠密的鬚根系, 根白色,有沙套,耐牧、耐鹽鹼,是優良的放牧型禾草。

(概述圖參考來源:中國自然標本館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產地生境,繁殖方法,栽培技術,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具直伸短根莖,密集叢生。稈高40-80厘米,直徑約2毫米,光滑無毛,僅於花序下部稍粗糙,基部殘留枯黃色、纖維狀葉鞘。葉鞘短於節間,光滑無毛;葉舌長約1毫米,膜質,頂部不規則撕裂;葉耳膜質,長約1毫米;葉片深綠色,長5-15厘米,寬3-4毫米,扁平或邊緣內卷,上下兩面均粗糙。
穗狀花序下部為葉鞘所包,長9-12厘米,寬7-12毫米;穗軸脆而易斷,側棱具纖毛,節間長3-5毫米或下部者長達10毫米;小穗2-3枚生於1節,長8-11毫米,淡綠色,成熟後變黃或棕色,含2-3小花;穎錐形,長4-7毫米,被短毛,具1不明顯的脈;外稃披針形,被短硬毛或柔毛,具5-7脈,先端漸尖成1-2毫米長的芒,第一外稃長7-10毫米;內稃稍短於外稃,脊上具纖毛,兩脊間被微毛;花葯黃色,長4-5毫米。花期5-7月,果期8-9月。

產地生境

分布於中國新疆及內蒙古。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庫曼斯坦及俄羅斯西伯利亞地區也有分布。生長在山地草原帶。
新麥草新麥草

繁殖方法

播種方法多種多樣,手工播種、畜力播種、機械播種均可,而以機械播種效果最佳。撒播、條播、穴播均可。播種深度一般控制在2厘米以內,比較黏重的土壤,覆土最好控制在1厘米以內,較乾旱的沙壤土不得超過3厘米,否則出苗率低。
新麥草新麥草
播種量一般為7.5-15千克/公頃,若為放牧地則需要加大播量,一般需達到30-45千克/公頃。其種子非常容易出苗,一般在春播10-15天即可出苗,而夏播7-10天天后也會出苗。新麥草草地生長早期應適當灌水,以利於保全苗。此外,新麥草對氮肥十分敏感,追施氮肥,有助於提高產草量和粗蛋白質含量,從而可改善飼草品質,同時延長其青綠期。

栽培技術

新麥草苗期發育緩慢,成年株叢龐大,根系深,要求翻地15-25厘米深,整地要細平,進行鎮壓,使其具有下虛上實良好苗床。中國北方春、夏、秋三季均可播種,但要加強田間管理。在適宜種植春小麥的寒溫地區,可以早春播種,也可以在夏天雨季播種,即6月下旬到7月中旬;在種植冬小麥的暖溫地區,最好與冬小麥同時播種,如在中國北京9月份播種,效果最佳。
新麥草的收穫期應考慮到它的產草量,營養價值以及再生力。對於混播草地,每年3次初花期刈割,留茬5厘米;而對於單純新麥草人工草地,每年3次抽穗期刈割,留茬4厘米較為適宜,而留茬2厘米牧草品質最優,若配以施肥則為每年2次刈割,氮磷鉀為6:3:2為宜。

主要價值

用新麥草建植的人工草地,是馬、牛、羊良好的放牧場,同時也可調製乾草。其粗蛋白質含量相對較高,抽穗期達14.10%,開花期達17.83%,結實期13.44%,適口性好,青、乾草各類家畜均喜食。
新麥草抗旱、耐寒,抗病蟲害能力強,適應性廣,分櫱能力強,其青綠期長,可作為緩解深秋季青飼料不足的飼草資源,用來建立人工草地,或改良天然草場。並且飼用價值好,易於栽培,便於管理,可推廣種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