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馬歇爾計畫

新馬歇爾計畫

新馬歇爾計畫,是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林毅夫提議、為了掃除金融危機給全世界帶來的陰影而建立一個富有“馬歇爾計畫”精神的全球恢復基金。 林毅夫建議世界上已開發國家和外匯儲備大國今後五年內拿出2萬億美元,主要投資於開發中國家的基礎設施等“瓶頸”項目,以帶動全球經濟復甦。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新馬歇爾計畫
  • 提出:林毅夫
  • 目的:帶動全球經濟復甦
  • 投資:開發中國家的基礎設施
背景,內容,說服力,提議者,

背景

在金融危機的環境之下,林毅夫稱各國唯有共同刺激經濟才能阻止全球經濟的進一步衰退。他表示,“考慮到我們當前遭遇的全球危機,我認為我們需要更多魄力和想像力。二戰後,正是美國對歐洲的援助阻止了饑荒,修復了戰爭給城市留下的瘡痍,並啟動了經濟重建。”
林毅夫表示,避免全球持久衰退取決於“我們能否克服保護主義”,以及“我們是否能夠拿出果斷、規模足夠龐大、且已開發國家和開發中國家協同實施的財政激勵措施”。
新馬歇爾計畫

內容

美國、歐元區、日本和中國這樣的“高儲蓄國”和石油出口國應該在未來5年中向低收入國家投資2萬億美元。由世界銀行進行協調管理,主要投資於開發中國家的基礎設施“瓶頸”項目和綠色經濟。這筆錢將以捐款而非貸款的方式支付。林毅夫認為,向窮國投資會得到高回報,因為這對經濟成長具有更大的推動力。“這不是一石兩鳥,而是一石五鳥。”當窮國的經濟得到發展後,它們對商品的需求也會隨之上升,最終向高收入國家購買更多的商品。
在林毅夫的計畫中,除了已開發國家,還把中國和產油國納入了援助方之中。“通過援助,我們能夠擴大低收入國的財政預算,而這個項目日後還能取得回報。”林毅夫認為美國應該在新“馬歇爾計畫”中再次領銜。
至於美國、中國等該出多少錢,林毅夫稱“可根據其經濟規模在全球中的比重而定,現有的機制如20國集團等可實施這個計畫”。他強調,這錢不是白給,而是一種債券投資,將給出資國帶來豐厚的回報,同時也有助於遏制正在滋生的保護主義。

說服力

為增強自己的“全球復甦計畫”的說服力,林毅夫特別提到,各國都在爭相出台經濟刺激計畫,但是否真能有效刺激需求還是一個未知數,上世紀90年代日本為擺脫經濟困境,政府也發行許多國債,刺激投資,使政府債券占GDP的比重從60%上升到140%,但日本經濟依然持續低迷。而中國在上世紀90年代末亞洲金融危機後,政府主導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和教育等領域投資,卻收到很好效果,成為此後十年中國經濟持續高速增長的動力之一。結論是,上述事實說明,向開發中國家投資更有利於提高產出效率,解決產能過剩帶來的問題。
林毅夫強調,這樣的結果將是一舉兩得,短期內會創造就業、刺激消費需求,長期來看,可以為全球經濟發展打下更好的基礎。

提議者

林毅夫,男,生於1952年10月15日,籍貫:台灣宜蘭 。經濟學家。曾是中國第7、8、9屆全國政協委員,原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兼負責發展經濟學的高級副行長。
他於1979年任金門駐軍連長時逃回大陸,是中國著名經濟學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