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靺鞨,渤海樂曲名。五聲音階,曲調堅定有力,結構短小規整。
新靺鞨,渤海樂曲名。五聲音階,曲調堅定有力,結構短小規整。
新靺鞨,渤海樂曲名。五聲音階,曲調堅定有力,結構短小規整。唐代傳入日本,1088年正月17日和1136年10月15日做為右方舞樂在日本宮廷演出;1201年正月23日演奏於天皇朝覲行幸演出的舞樂中。現收入日本音樂家藤原師長...
靺鞨,又稱“靺羯”,中國古代民族名,自古生息繁衍在東北地區,先世可追溯到商周時的肅慎和戰國時的“挹婁”。北魏稱“勿吉”,隋唐時寫作靺羯(見“鴻臚井碑”)。遼宋時期恢復了最早的肅慎名稱,但漢語中改譯為女真或女直。清代建立後,清太宗皇太極將已經統一的本民族從龍六十六部各自的自稱統一廢除,改族名為...
鞨,漢語二級字,讀作鞨(hé),⒈ 履。⒉ 〔靺鞨〕見“靺”。⒊ 帕頭:鞨巾。詳細釋義 鞨 hé 〈名〉(1) 鞋子 [shoe]鞨,履也。——《廣雅》(2) ——“靺鞨”( Mòhé):中國東北古代少數民族名。五代時稱女真。古籍釋義 康熙字典 《廣韻》胡葛切《集韻》《韻會》《正韻》何葛切,𠀤音曷。《...
第五章 靺鞨與古代日本的關係 一 考古學所見東北大陸與古代日本的交流 二 6、7世紀靺鞨與日本的交涉 三 8世紀以後的靺鞨與日本 (一)《續日本紀》養老四年記事考辨 (二)鐵利人的“慕化入朝”及其背景 (三)雅樂“新靺鞨”與靺鞨部族關係考略 第六章 靺鞨與朝鮮半島諸國的關係 一 《三國史記》中的“靺鞨”...
靺是一個漢字詞語,讀音為ㄇㄛˋ、 ㄨㄚˋ,mò、 wà。部首為巾部 字義有〔靺鞨〕中國古代東北方的民族。(讀mò時),或同“襪”漢字釋義 靺 mò ㄇㄛˋ〖靺鞨〗中國古代東北的一個民族 wà ㄨㄚˋ同“襪”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廣韻》莫撥切,音末。《玉篇》靺鞨,蕃人,出北土。又《隋書·禮儀志...
白山部靺鞨,東北亞歷史上靺鞨的一部。靺鞨在中國中原的南北朝時期形成“靺鞨七部”,白山部便是其中一部[注1]。白山部落與周邊的粟末部和黑水部的不同在於白山一向臣服於高句麗。高句麗滅亡後又協助高句麗遺民以及當地的粟末靺鞨共同創建渤海國。白山部的地理位置在粟末部的東南,黑水部的正南,因毗鄰太白山(今...
越喜部,靺鞨諸部之一,後為黑水靺鞨16部中的一部。亦稱越喜靺鞨。位置 所在有3說:一說在今烏蘇里江以東至日本海地區;一說包括今黑龍江省富錦市至俄羅斯哈巴羅夫斯克(即伯力)及其以下地方、烏蘇里江兩岸;舊說在今吉林省公主嶺市至遼寧省鐵嶺縣一帶。沿革 唐開元至貞元年間(713—805),多次派人向唐朝貢。
粟末部,靺鞨(勿吉)著名七個部落之一。因依粟末水(今第二松花江)而居得名。唐初又稱粟末靺鞨,下分若干部,已知者有厥稽等8部。背景介紹 因依粟末水(今第二松花江)而居得名。唐初又稱粟末靺鞨,下分若干部,已知者有厥稽等8部。發展歷史 北魏太和十七年(493)後,隋煬帝時(604—618),其厥稽部渠長度地稽...
還有人認為“滿洲”為“勿吉”“靺鞨”之音轉。本文略作分辨。“靺鞨”與“勿吉”本無甚區別。《北史·勿吉傳》“勿吉國,一曰靺鞨”。“靺鞨”本作“靺羯”,自“勿吉”音轉。“勿吉”滿語為“窩集”,意密林深處的狩獵者。再者,《北史》卷九十四所載勿吉七部,與《隋書·靺鞨傳》、《舊唐書·靺鞨傳》...
女真族,別稱朱里真、女貞、女直,今稱滿族,源自3000多年前的肅慎,漢至晉時期稱挹婁,南北朝時期稱勿吉,隋至唐時期稱黑水靺鞨,遼朝時期稱“女真”“女直”(避遼興宗耶律宗真諱)。基本形成民族形態的時期大約是在唐朝時。“女真”一名最早見於唐初。古語有“女真兵若滿萬則不可敵。”遼朝女真有生女真、...
拂涅部,靺鞨(勿吉)著名7部之一,後為黑水靺鞨16部中的一部。亦稱“大拂涅”。沿革 唐前期,多次獨立遣使向唐朝貢,約在渤海王大武藝時(719—737)役屬渤海,後渤海在其地置東平府。渤海亡後,其民大多被遷到今遼寧省遼陽市和新民、開原、康平等縣地。出處 《隋書》稱其“在伯咄東”,居今牡丹江下游以東...
滿族是一個悠久的漁獵民族,滿族歷史據推測最早可以追溯到7000年前的肅慎新開流文化和茶啊沖文化時期。肅慎、挹婁、勿吉、靺鞨、渤海、女真,是現代滿族一脈相承的祖先。滿族的文化豐富多彩,在其形成和發展的歷史過程中,開放虛懷、兼收並蓄。民族簡介 滿族,舊稱滿洲族,族人舊稱旗人。1635年,皇太極將居住在中國...
綏芬河流域,南北朝時期居住著勿吉人,到隋唐時期改稱靺鞨。東寧地區當時可能屬於白山部或號室部。唐代,東寧地區屬於渤海國的率賓府。率賓府是綏芬河流域較早的行政建置。近代歷史學家都認定率賓府治在雙城子(今蘇聯的烏蘇里斯克)。發掘材料認為東寧鎮的大城子村,可能是渤海國時的率賓府治所在地。遼代綏芬河流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