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青年之憤怒年代

新青年之憤怒年代

《新青年之憤怒年代》是由北京兒童藝術劇院編排的先鋒話劇。該劇由杭程執導,周迅、楊旭、王偉男等主演,於2005年7月15日-17日在北京展覽館劇場演出。

該劇講述了“新青年”網路公司CEO李太炎和網路“找爸爸運動”的發起人子舟利用網路這個最先進的科技手段尋找他們心目中最樸素的終極理想——在網路中建立理想中的社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新青年之憤怒年代
  • 演出時間:2005年7月15日 至 2005年7月17日
  • 演出地點:北京展覽館劇場
  • 類型:話劇
  • 主演:周迅、楊旭、王偉男
  • 導演:杭程
  • 編劇:杭程
劇情簡介,演職員表,演員表,職員表,角色介紹,幕後製作,音樂原聲,作品評價,

劇情簡介

“新青年”網路公司推出的“新青年”網路遊戲在搜尋引擎里的排行升到第一名,CEO李太炎躊躇滿志。與此同時,子舟在網路上搞的“找爸爸運動”與“新青年”網路遊戲在觀念上針鋒相對,同樣熱火朝天,靈兒上網玩“新青年”網路遊戲八天八夜暈倒在網咖,子舟背著靈兒找李太炎算帳。兩個人就網路的認識問題展開激烈地辯論。投機分子安士來等人來推銷“新青年”網路遊戲的副產品,更有人來推銷爸爸,使子舟和李太炎的思想都有所動搖,他們發現自己的觀點和行動都救不了靈兒,更救不了這個並不完美甚至讓人失望的社會。他們忽然覺得應該合作,利用網路這個最先進的科技手段尋找他們心目中最樸素的終極理想——在網路中建立理想中的社會。
子舟在網路中開天闢地創世紀,想建立一個安居樂業、平等快樂的社會,但是他所創造的人物慢慢偏離了他的初衷,並且越來越難以控制。這時,靈兒又失蹤了。子舟已經分辨不出哪個是現實的世界哪個是網路的世界了,他在網路和現實之間瘋狂地尋找靈兒,把網路和現實生活搞得一團糟。終於他精心創立的網路世界崩潰了。
安士來帶著靈兒出現,此時靈兒已經成為安士來發明的“幸福頭盔”的癮君子,無法自拔。而安士來再次來見李太炎,就是為了推銷這個打著高科技旗號的精神毒品——“幸福頭盔”。李太炎認為找到了通向幸福的捷徑,遭到子舟的激烈反對。然而,社會發展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幸福頭盔”最終成為人手一個的生活必需品。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角色演員配音
子舟周迅
李太炎楊旭
安士來王偉男
靈兒朱敏
其他演員:郭笑、胡健、趙暉、王偉、孫立石、董海松、劉珂慧、張曉嵐、李浩天、高婷婷、潘元、李錚、尚於博

職員表

導演副導演(助理)編劇配樂服裝設計燈光
杭程賈立珠杭程張廣天成曙一易立明
舞美設計:易立明
形體設計:王玫
特約音樂人:臧天朔、北京男孩樂隊
演職員表參考資料

角色演員介紹

  • 新青年之憤怒年代
    子舟
    演員:周迅
    老師。一個尋求社會道德和秩序的青年、一個對未來充滿疑惑的青年。
  • 新青年之憤怒年代
    李太炎
    演員:楊旭
    網路公司的CEO。一個對未來充滿期待和幻想的青年,一個試圖靠網路革命和科技革命來實現人類理想的理想主義者。
  • 新青年之憤怒年代
    安士來
    演員:王偉男
    聰明的網路商人,投機分子。有目標沒理想的陰謀家。革命和毒品的販賣者。
  • 新青年之憤怒年代
    靈兒
    演員:朱敏
    一個追求時尚,但是行動盲目的女孩,一個單純的易碎的夢想。
角色演員介紹參考資料

幕後製作

劇本創作
《新青年之憤怒年代》是由杭程創作於1999年,當時他還是記者,世紀之交的漠視感覺以及新聞聯播中的一則新聞觸發了他創作的靈感。該劇的演出版本,除“創世紀”和“世紀末的審判”兩場戲保留之外,其餘段落均重新創作。
道具舞美
該劇使用一輛農用拖拉機作為憤怒年代的象徵,由它推翻一面書牆。同時,舞台上還有大型遊樂機械裝置,如可以開動的碰碰車和可以騎的木馬。齒輪、升降機、遊戲機、滑梯也被搬到了舞台上。整個舞美都採用金屬冷色調,以凸顯整齣戲的理性特質。
在演出接近尾聲的時候,舞台背景上出現了達·文西的作品《最後的晚餐》,舞台道具是一張長條桌子,演員們模仿《最後的晚餐》中的人物形象與姿態進行了表演。
舞台音樂
為了貼近《新青年之憤怒年代》的感覺,劇組特意請來臧天朔寫歌。臧天朔為該劇創作了三首重金屬風格的歌曲,還帶領北京男孩樂隊的歌手為該劇進行現場演唱。
《新青年之憤怒年代》的音樂由張廣天創作。他用交響樂形式來演繹該劇,每幕一個樂章。運用管弦、現代爵士等多種音樂元素來表現過去、現在和未來。有對污濁混沌的描述;有關於理想和力量的欲望;有追憶似水年華田園夢境般的詩意。

音樂原聲

類型
歌曲名
創作
演唱
劇中曲
《末世審判》
臧天朔
臧天朔、北京男孩樂隊
《想念愛人》
《世界絕望》

作品評價

杭程絕對是個理想主義者,不然就無法理解他為什麼要一頭扎進戲劇這個無底洞。杭程的激揚文字、思辯語言以及對於藝術審美的情趣與愛好也同樣是充滿了理想主義色彩的,他可以把摩天輪、拖拉機都搬上舞台,他在舞台上再現《最後的晚餐》的寓意。他甚至更懂得收放之間的尺度,更懂得語言傳達到心靈之間的軌跡規律。
但是,劇中的李太炎、子舟都沒能實現他們想要達到的救世目的;杭程當然也不是救世主,一場理想主義的憤怒宣洩後,還是路歸路,橋歸橋。現場聽到台下的群情激昂,好似人們的良知與清醒一下子被這些語言刺激喚醒,但出了劇場,這種激情也許不消一小時就已經在九霄雲外了。
《新青年之憤怒年代》重視觀念上的表達。好的思想與觀念並不缺乏,但正確有效的表達方式,在舞台上其實仍未多見。這部戲中,杭程選擇了直指式的表達方式,意圖由上而下,直視淋漓的鮮血,正視殘酷的人生,從而讓台下的觀眾醍醐灌頂。只是,這個時代的人們,更多的是旁觀者,可以鼓掌叫好,但只要自己的身體及心靈還沒開始淌血,就不會走上舞台。
而杭程自己戲中的表達也未見得完全明晰,一開始他似是要尋根,而之後一切關於理想的追尋與拯救,卻屢屢因為愛情而土崩瓦解。人們並不能夠明白他到底是在追求整個人類生存之理想,還是在尋找個人情感之理想。(劇評人盧世偉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