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劇情簡介,分集劇情,演職員表,角色介紹,幕後花絮,幕後製作,創作背景,劇本創作,劇集評價,
劇情簡介
李大釗在腥風血雨的北平,走向了反動軍閥的絞刑架,時間是1927年4月28日。這位中國共產黨的主要創始人之一,以37歲的年輕之軀走向了生命的永恆。先人已去,但我們從他留下的幾百萬字著作里,依然能夠探尋到他的生命之旅。
李大釗的生命之旅是從河北唐山樂亭縣的大黑沱村開始的,那裡位於渤海海濱。自幼失去雙親的李大釗是由爺爺撫養長大的,經歷三位私塾先生的教導,少年李大釗具備了深厚的國學功底,縣試中狀元後,因清政府廢除科舉制度,他成為中國新式中學堂的第一批學生,在這裡他與反清義士蔣衛平結為好友。升入袁世凱創辦的北洋法政學校,李大釗受到同盟會員白亞雨的影響,開始參加反清活動,組織天津學生遊行示威。灤州起義失敗後,白亞雨壯烈犧牲,李大釗受到震撼,發起創辦刊物,發表自己的政見,得到國會議長湯化龍的賞識,並受到他的資助,赴日本早稻田大學學習。在日本,李大釗從安部教授那裡接觸到馬克思社會主義學說,產生極大興趣,開始深入研究,並與章士釗、陳獨秀結識。為反對袁世凱恢復帝制,李大釗提前結束了學業,回到國內,參加到實際的鬥爭之中。
蔡元培擔任北京大學校長後,採用兼容並蓄的辦學方針,一時間人才雲集北大。章士釗推薦李大釗擔任北大圖書館館長,李大釗在開創性地辦好圖書館的同時,還參加了《新青年》的編輯工作,與陳獨秀、胡適一同成為中國新文化運動的主將。李大釗開始在北大宣傳社會主義學說,並接收青年毛澤東到圖書館工作,使毛澤東開始接觸社會主義理論。北大學生鄧中夏、高君宇、張國燾、許德珩、劉仁靜等進步學生受到李大釗的影響,開始學習馬克思社會主義學說。“五四”運動中,李大釗成為愛國學生運動的領導者之一,面對反動政府的鎮壓,他號召社會各界聲援,組織營救被捕的陳獨秀,挽留辭職的蔡元培。在宣傳馬克思主義的過程中,與胡適的錯誤觀點展開論戰,使馬克思主義廣泛傳播。
陳獨秀出獄後,思想發生很大轉變,在李大釗的影響下,他開始轉向社會主義,到處發表演講,反動政府決定再次逮捕他。李大釗親自駕騾車,扮成商人,將陳獨秀送到天津,他們探討了在中國成立共產黨的可能性,並相約一南一北,共同建黨。在天津演講,李大釗與青年周恩來、劉清揚等相識。由於李大釗的社會影響不斷擴大,被聘為教授,公開在課堂上傳授馬克思主義,並發起成立了馬克思學術研究會,指導青年研究馬列,為建黨作基礎準備。
1921年,中國共產黨在北京和上海同時建立,李大釗發展張申府、張國燾、鄧中夏、高君宇等入黨,成立中國共產黨北京小組,並拿出自己工資的一半用作黨費。由於經常接濟貧困學生,李大釗家庭生活異常困難,蔡元培校長聽說後,通知財務室,每月扣出必要的生活費,直接送到李大釗夫人趙紉蘭手中。
共產國際代表到上海,決定召開中共一大,李大釗由於領導北京高校教職工向政府索薪被打,受傷住院治療,他派張國燾、劉仁靜代表北京支部參加。黨的一大之後,成立了北方區委,李大釗領導北方區委開展工人運動,他親自做軍閥吳佩孚的工作,說服其接受“保護勞工”的主張,並利用軍閥派系間的鬥爭,向鐵路派出了共產黨員從事工人運動。中共在西湖召開會議,討論共產國際代表馬林提出的國共合作提議,遭到了陳獨秀等的反對,李大釗精闢分析,最終說服了大家,形成決議,並被指派負責與國民黨交涉。李大釗在上海與孫中山會談,達成合作共識,孫中山親自主持儀式介紹李大釗加入國民黨。國民黨一大召開,孫中山拉著李大釗的手步入會場。面對國民黨右派的發難,李大釗走向講台,懇切之語打動了與會者,使國共合作順利開展,他也被選為國民黨中央執委。
角色演員介紹
- 李大釗演員:田少軍年少時歷經磨難發奮苦讀,接受新思想,遠渡日本,後任北京大學圖書館館長、教授,發起學生運動,成立共產主義小組,擔任中共北方區委領導,參與國共合作,直至被反動派殺害。
- 趙紉蘭演員:鄭衛莉中國最傳統的婦女,洗衣服,做飯,帶孩子、沒文化、不識字。十八歲的時候嫁給了小她六歲的李大釗,便亦妻亦母,任勞任怨,照顧李大釗的生活和家人,支持李大釗的革命事業,直到李大釗生命的最終點依然陪伴著他,實實在在的用時間和生命證實了愛情,踏踏實實的度過了一生,相濡以沫、不離不棄。
- 陳獨秀演員:汪洋新文化運動發起者,中國共產黨發起人之一,性格張揚,不拘小節,固執己見但是能服從真理。與李大釗因文章而結緣,從而相遇相知建立深厚友誼,被李大釗鼓勵,兩人共同為理想而奮鬥,在共同的鬥爭中陳獨秀徹底接受了共產主義,成為了馬克思主義的信徒。
- 孫中山演員:趙文瑄中國近代民族民主主義革命的開拓者,中國民主革命先行者,中華民國和中國國民黨締造者,三民主義的倡導者三民主義,親自主持了儀式介紹李大釗加入國民黨,協助改組共產黨,並在國共合作方面做出了巨大工作。
- 范鴻劼演員:白銘健即是李大釗的得意弟子又是李大釗先生的忠實追隨者,從學生時代一直到英勇就義都時刻追隨著李大釗先生。
- 毛澤東演員:候京健李大釗非常欣賞的一個進步學生,在李大釗的安排下當了圖書管理員,從李大釗那裡聽到關於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學說後,開始如饑似渴地學習、研究馬克思主義,結識北大進步學生,在李大釗的具體指導下,成為中國最早接受馬克思主義薰陶的人之一。
- 蔡元培演員:孫承政近代偉大的教育家,在擔任北大校長期間,提倡學術自由,主張兼容並包,使北大成為新文化運動的發祥地和策源地,他跟李大釗是烘托的關係,不是陪襯,而是一種托舉,正是蔡元培所打造的北大的平台,托舉了李大釗、陳獨秀、胡適等一大批新文化運動的主將。
- 胡適演員:李博新文化運動的主將,他在提倡白話文,反對封建主義思想制度方面功不可沒,他跟李大釗的人物關係是矛盾的,因為政治見解不同,經常發生爭論,但是雖然是遇敵但是是朋友,正是因為有胡適這樣的,高水平的論敵,才使李大釗更高水平登上理論高峰。
幕後花絮
- 田少軍為飾演好李大釗這個角色,自費到李大釗生活和戰鬥過的地方體驗生活。
- 為還原歷史,劇組特別選取李大釗故居作為拍攝場景之一。
- 劇組為了還原一個真實的李大釗,特別邀請了李光華(李大釗之子)做為總顧問。
- 該劇原本準備起名《李大釗》,但是劇組報廣電總局的時候發現已經有人註冊了李大釗這樣一個電視劇,只好改名《鐵肩擔道義》。
- 該劇拍攝過程中,對於劇中的近百位人物,為了達到不僅形似,而且神似的要求,劇組動用了全部所有人的朋友關係,找了很多人來客串,而且所有來這個組的人都不談價錢。
幕後製作
創作背景
2008年,該劇總製片人王智慧好友趙勇調任到唐山當市委書記,為了打文化牌,抓了兩個含金量很高的題材,一個是《唐山大地震》(交給了馮小剛,最終創出了6個億多的票房);另一張牌就是李大釗,他把這張牌交給了王智慧。王智慧在唐山市委,還有樂亭縣委還有河北省委宣傳部的支持下開始立項融資。
劇本創作
該劇創作初期的文學創作階段,為了真實再現少年、青年時代的李大釗,編劇查閱大量文獻,多次拜訪有關專家,並深入到李大釗故鄉樂亭走訪健在的父老鄉親,對主人物進行了長期深入的研琢,對原型的氣質特徵做了紮實的功課分析,最終決定李大釗同志的人物基礎為“內外從如雲”(即為作風質樸,不馳於空想,不騖於虛聲,堅持真理,待人寬厚,團結同志)。
劇本的編撰,在大局方面,以李大釗的個人生軌跡作為戲的經線,把各個關節點中,李大釗所經歷的重大事件和他接觸到的重要人物作為緯線,整體把李大釗的人生脈絡做了比較全面的寫作;在細節方面,大事不虛,小事不拘,強調塑造他的道德完人。
劇集評價
《鐵肩擔道義》真實再現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舊中國的苦難史和中國共產黨的創建史,用生動的故事、鮮活的人物,藝術地再現了新文化運動這場思想解放運動的始末,描寫準確、精細而到位。該劇塑造的李大釗藝術形象,性格豐滿、有血有肉、光彩照人,在以主人公李大釗為中心線索的同時,也勾連了這一時期所有重要歷史人物(解放軍報評)。
《鐵肩擔道義》是一部反映共產黨黨史上重要人物、重要歷史事件的劇作,是紀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建黨90周年最生動、最深刻、最形象的教材(總後勤部原政委、上將周克玉評)。
《鐵肩擔道義》從青年李大釗的人生經歷起筆,不僅拉近了偉人與當代青年的距離,更是給當代青年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告訴他們該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原中央黨校副校長、全國政協委員李君如評)。
《鐵肩擔道義》拍出了比文學史、教科書里更真實的歷史 ,也拍出了更真實的李大釗(生活日報評)。
《鐵肩擔道義》具有歷史的最大深度與廣度的高度真實的藝術;用英雄史詩敘事追求電視劇畫面的詩化藝術美;在英雄悲劇的藝術範疇內強化和升華悲劇激情。該劇是一部高水平的“英雄史詩”的電視劇作品,還原了歷史,用歷史事實和電視劇藝術把李大釗的“鐵肩擔道義”的光輝人生蘊蓄出來一種磅礴於天地之間的氣象,使作品具有了強烈的思想震撼力(曾慶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