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新集鄉自古為華夏故土,歷史悠久,在明萬曆前,全縣劃分為二十個里,新集鄉屬於西壕里。到清代全縣並為四里,新集鄉屬廣積里。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新集鄉屬於舒長里下設的孟壩寺鎮。民國十七年(1928年)全縣劃分為五個區,新集鄉仍屬孟壩鎮管轄。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交口河以北地區劃為六個區,新集鄉為第五區。1949年8月,全縣共劃為十三個區,新集鄉為一個區。1958年春,全縣劃為三十七個鄉,新集、王寨被劃為兩個鄉。同年10月,撤銷鄉建制,成立了十個人民公社,新集、王寨合為一個公社。1961年6月,全縣公社由十個劃為三十二個,新集、王寨分為兩個公社。1965年3月,撤銷王寨公社,成立新集公社,新集、王寨又合為一個公社。1980年,全縣分為二十四個公社,新集、王寨被劃為兩個公社。1983年12月,將公社改稱為鄉。2004年12月,全縣行政區劃調整,將王寨鄉併入新集鄉。2019年《甘肅省民政廳關於同意慶陽市6個鄉撤鄉改鎮的批覆》(甘民復[2019]34號),撤銷新集鄉,設立新集鎮。
自然環境
新集鄉位於鎮原縣東北部,平均海拔1456米,年均降雨量450毫米,年均氣溫10℃,全年無霜期155天,年末常用耕地面積6020萬畝,鄉鎮行政區域面積217.33平方千米。
基礎設施
新集鄉通電的村12個,通郵的村12個,通電話的村10個,通公路的村12個,通自來水的村10個。學校總數17所,在校學生總數3643人,教師總數199人;醫院、衛生院1所,醫生數6人,病床28張。
經濟狀況
新集鄉以農業為主,主產小麥、玉米、糜谷、豆類、洋芋等農作物和油料、瓜菜、烤菸、黃花菜、藥材等經濟作物。杏、蘋果、花椒、羊毛等農副產品資源豐富。新集鄉黨委,政府堅持改善環境,治旱興農,大的高不流域治理、平均整地、集雨蓄水,改善農業生產條件,走農副並舉的路子。2005年,新集鄉國內生產總值3437萬元,糧食播種面積5580萬畝,糧食總產量10158噸,財政總收人397.1 萬元,財政支出397.1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425元。
近年來,新集鄉人民在鄉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淋浴著改革開改的浩蕩東風,勵精圖治,奮發圖強,尤其是近年來,我們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全力以赴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煥發出了勃勃生機,城鄉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城鎮建設
全鄉城鎮建設按照高起點、高標準、高品位的要求和“一次規劃、分年實施、整體推進”的發展思路,始終堅持項目帶動,基礎先行戰略,通過持續努力,使城鎮面貌煥然一新,功能設施完整齊全,輻射帶動功能發揮充分,城鎮化水平明顯提升。從改革開放始至本世紀初期,偏遠落後的新集鄉街道真可謂是街寬坑大垃圾多,房舊亂建面貌差,天晴塵土滿天飛,雨天泥濘路不通。從2002年開始,鄉黨委、政府精心謀劃,周密安排,著力改善城鎮面貌。按照城鎮建設的整體規劃,拆遷亂建亂占房屋210多間,拓寬街道200米。近4年共新建商品樓房20幢450間,吸納個體商戶近200戶,尤其是新集綜合商貿市場、“萬隆鑫”超市、新集飯店等工程的建成使用,結束了全鄉無專業商貿物流中心、購物中心和集住宿、餐飲、娛樂為一體的休閒場所的歷史,極大地改善了城鎮環境和城市品位,服務功能日趨完整。2007年,鄉上藉助太新通鄉油路機遇,實施街道“四化”工程,壓埋排污排洪管道1530米,供水管道1240米,延伸街道500米,安裝路燈32盞,設定固定垃圾箱30個,栽植綠化帶2公里,硬化人行道2500多平方米,街道硬化率達到80%以上。與此同時,建成移動、聯通尋呼塔,安裝了寬頻網路。2010年,新集35千伏供變電站投入運行,百戶居民工程正在籌建,城鎮服務功能日趨完善。
特色產業
草畜是我鄉的優勢產業,發展歷史悠久,基礎很好。通過幾屆班子的不懈努力,全鄉牧草面積達到20000畝,戶均達到4畝。充足的牧草資源給畜牧業發展創造了平台。目前,全鄉已建成王寨、永豐、段掌三個專業養殖村,規模養殖戶達到540戶,其中5頭牛以上農戶128戶,20隻羊以上農戶309戶,5頭豬以上農戶103戶,年實現畜牧業收入近800萬元。蘋果是我鄉著力培育的特色產業,鄉上按照參觀學習、協會指導、專家培訓、劃片包乾的工作思路,採取勤學習、常指導、包技術、大投資的辦法,截止2010年底,全鄉累計留存蘋果園5400畝,其中幼園3900畝,盛果園1500畝,建成千畝蘋果示範片帶3個,幼樹成活率、保存率均在95%以上。鄉上堅持實行逐年逐步延伸產業鏈條的辦法,向全鄉各村拓展面積,初步形成了特色化、區域化格局。境內石油、煤炭資源豐富,資源開發歷史由來已久,上世紀80年代末長慶石油入駐我鄉,通過近30年的建設,我鄉已成為長慶油田公司鎮北區塊重點產能項目區。近年來,鄉上堅持建設隴東石油、煤炭資源大鄉的目標定位,目前,已開採的油井有90多口,而且正在規模開發之中。煤炭資源正在預察階段,初步探明資源較為豐富。近年來,以蒲河川區為重點,以新莊村為中心,設施瓜菜種植取得較大受益。通過有組織輸轉、自謀出路和就地轉移的形式,年均輸出富餘勞動力4500人以上,實現勞務收入2200多萬元,勞務產業逐步成為強農富民的支柱產業之一。
基礎設施
基礎條件滯後歷來是制約我鄉經濟發展的“瓶頸”。多年來,各屆班子都致力於改善基礎設施條件,通過修路、興水、通電、改善耕作條件等惠民工程的落實,收效明顯。2007年,新集人民期盼已久的孟(孟壩)新(新集)通鄉主幹道路實現了鋪油硬化,結束了全鄉無油路的歷史,使新集幾代人的夢想變為現實。為確保暢通,提高道路通行質量,鄉上堅持新修與維修並舉,管理與養護並重的原則,促使通村道路通行能力得到根本提高。至2010年,通村道路總里程達到143公里,其中農一級道路5條74公里,農二級道路8條69公里。全鄉12個行政村村部通上了農二級以上砂路或油路。本世紀初王寨人飲管網延伸工程解決了全鄉8個行政村的人畜飲水困難問題。全鄉共新建上水工程3處,山區民眾自來水入戶數達到434戶,戶均水泥窖1眼,基本上保證了大旱之年人畜飲水安全,全鄉節水灌溉面積達到了1750畝。2005年實現戶戶通電,96個自然村中,實施電網改造的有44個,用電條件得到極大改善。多年來,鄉上把改善耕作條件做為重點工作常抓不懈,糧田採取年年修,戶戶管的辦法,農田面積累計達到69000畝,占總耕地面積的76%,是1978年36000畝的1.9倍。
社會事業
全鄉現有初級中學2所,全日制國小14所,幼稚園2所,在校學生3420人,教師173名,近年全鄉中考及重點學科競賽成績較好,綜合排名逐年攀升。在學校硬體設施建設上,王峴子、吳塬、岳莊國小實現了整校搬遷,新莊、崾峴兩所國小於今年實施了原址重建項目,各修建磚木結構校舍20間,並完成了相關配套設施建設工程,唐原、牛心、王寨、高崖畔、關坪等五所國小實施了校舍危改項目,教育基礎條件明顯改善。全鄉12個行政村新建了村級科技文化中心、開設了“農家書屋”,農村文化氛圍逐步濃厚。鄉鎮衛生院門診樓已落成使用,添置更新醫療器械50多台(件),有專職醫護人員15人,病床30張,基本滿足了廣大民眾的醫療需求。隨著衛生體制改革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深入推進,全鄉12個行政村配備了村級定點服務所和專門醫療人員,合作醫療參合率年均達到96%以上,2010年報銷醫療費用140多萬元,涉及人數達到1013人,人均受益資金1382元。鄉村衛生工作走上規範化、秩序化軌道,上下聯動,統一管理的衛生髮展體制逐步形成,農民看病難、就醫難的問題得到有效解決,真正實現了小病不出村的目標。
現任領導
省長:張曉蘭
書記 :梁喜旺
鄉長 :張志憲
黨史紀事
1935年8月徐海東同志率領紅軍二十軍五軍長征經過新人集,隨後到達陝北。
名優特產
名優特產有杏子、蘋果、花椒、羊毛等。
地圖信息
地址:慶陽市鎮原縣零一零鄉道